■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小學 張美紅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共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美術課程的特點是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征的,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和評價美的能力,促進學生藝術素質的形成。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探究,探討怎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希望對提高小學美術欣賞課程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傳統的知識與技能只能在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充分發揮其價值,要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該傳射合適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同時掌握知識和素養,在教學情境下能讓學生感覺到是當前面臨的真實問題,能夠讓學生融入情境中解決問題,藝術作品創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而不是單純學習教材上的文字和圖畫,情境的創設能夠使課堂教學變得活潑生動,應該創設真實的審美情境,設置真實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內化知識,靈活運用知識,并提高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人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紙盒變家具》這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走進教師之家的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展示家具圖片,讓學生說說這些家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說說椅背有哪些造型?桌子有哪些形狀?你能想出和他不一樣的造型嗎?通過這種問題情境的創設,會調動起學生的探索興趣,學生會陷入對問題的思考和調查中。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能夠細心地觀察各個家具的外觀特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準備的椅子、床、櫥子、書架等紙盒家具,學生的積極性馬上會被調動起來,能夠對紙盒家具的制作方式進行深入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對于家具的產生、家具材料的多樣性,不同年代,產地的家具的風格被學生所深入了解,然后通過教師所總結的內容和學生的交流方式讓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
美術核心素養要求培養學生的圖形識讀能力,要學生能夠感受到圖像的色彩、空間等特征,從各個角度識別圖片的類型,從而思考圖形的內涵,在傳統的美術欣賞課上,教師不夠重視藝術欣賞環節,只是對某部分的作品進行簡單欣賞,學生單向地接受教師的指導,卻沒有通過教師的言論對學生有一定的啟示,能夠對作品進行識別的動作,這限制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小學美術作品藝術欣賞課要求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并在審美情感上形成價值判斷,能夠讓學生對作品做出自己的理解,因此,教師單向的講解已經不能滿足學生提升核心素養的需要,因此,基于美術核心素養的要求,應該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的發展,強調協商學習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答疑藝術作品進行主動的觀察、調查、分析、討論、研究,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進行深層次的學習,能夠主動了解藝術作品的流派、掌握藝術思潮、把握文化背景,形成良好的價值判斷,逐步建立圖像識讀、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的過程和途徑。
例如,在學習人美版小學美術《藝術作品中的動物》這一課時,針對教材呈現的藝術作品,讓學生進行分析,讓學生認識更多的藝術表現形式,學習對動物形象的藝術處理方法,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判斷,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之后,能夠初步認識到以動物為題材的藝術作品中包含了人們對藝術作品的美好愿望和情感,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作出正確的鑒賞,學生在學會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之后,能夠對他人的作品進行評價,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就產生了一定興趣,學生逐漸能夠根據自身積累的知識和技能、去分析、鑒賞藝術作品,學生在進行分析、鑒賞時,能夠發展自身的核心素養。
當前,美術欣賞課中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在課堂中準備了大量的教學內容,教師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方式,鑒賞大量的美術作品,學生雖然能夠了解眾多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家,但都是走馬觀花式,讓學生自己進行藝術鑒賞,學生只能達到淺嘗輒止的層面。這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是不利的,因此,教師應該針對某一藝術作品進行有深度的美術鑒賞,使學生深入掌握藝術作品的內在精神,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產生有利的幫助。
例如,學習人美版社五年級下冊《人民藝術家——齊白石》這一課時,通過資料的收集和學習,了解齊白石的藝術成就、藝術生涯和藝術特色。在引導學生欣賞齊白石的《蝦》這一作品時,教師給每個組都分幾只放在透明玻璃缸里的蝦,讓學生們有機會直觀地看到蝦的外觀,觀察和思考它們在哪里生活,討論它們的特點。然后教師展示來自畫家齊白石的作品《蝦》,讓學生們思考來自作品妙在哪里。學生能夠自然地將齊白石所畫蝦和學生剛剛觀察的蝦作比較,引導學生思考藝術和生活的關系,通過觀察和思考,學生會想深層次探究,問題也能夠層層揭開,學生能夠通過欣賞齊白石的作品體會藝術的奧妙。想要讓學生進行深度的學習,教師應該選擇幾種經典的美術作品,讓學生進行鑒賞,教師進行深入賞析,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主動地進行圖形的識讀,深入分析美術作品的形式美。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終究是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了凸顯出美術教學的綜合性,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重視教學評價的作用,在評價過程中,能夠對教學過程起到鞏固和升華的作用,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教學評價的作用,能夠多角度地進行分析和評價,進而鍛煉學生較為正確的審美和樹立較為正確的審美觀念。沒有充分發揮激勵性評價的作用,評價空泛、沒有針對性,評價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肯定,并增強學習的信心,通過多角度的溝通,鍛煉學生與人交流的意識。
例如,學習人美版小學美術《童話城堡》這一課時,教師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針對學生的不同表現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評價的制定,“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學生想要設計怎樣的城堡就設計怎樣的城堡,不追求是否符合現實的條件,對于欣賞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著重對欣賞知識進行評價,對于欣賞能力中等的學生,可以突出他們欣賞技能的評價,對于欣賞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突出他們的欣賞和感悟能力,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學評價應該采取多主體的評價方式,教師、學生、家長都可以成為教學評價的主體,評價方式除了口述以外,還可以采取展示作品、學習檔案袋展示、交流分享等方式。
總之,基于美術核心素養提出的美術欣賞課的內容、方法、步驟和策略,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小學美術教師也要通過有效的手段,更加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