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店子集街道中心小學 何向軍
小學生一般天性活潑好動,對于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心,而小學是便是其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同時,因為小學生對于事物還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以及價值觀念,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其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教師進行及時引導與培養。而教師在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習慣,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能為小學生之后的學習之路作鋪墊。
通常信息技術的課程都是在機房進行教學的,教師可以在學生進入機房前,引導學生規范自身的行為。例如,進入機房需要保持安靜,不要隨意亂動微機室東西,按照秩序進入機房按照位置坐好,課程結束之后需要將物品歸還原位。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注重學生對于設備以及軟件操作的規范,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操作水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以身作則的同時,加強學生對自身良好習慣的培養意識,逐漸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學生在行為習慣培養的過程中,也能夠養成愛護電腦的意識,提升電腦的使用壽命。
在小學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信息技術的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引導學生逐漸成為課堂的主體。以往的小學課堂都是教師作為課堂主導者,教師在課堂上講解與演示操作,學生在下面被動地聽與模仿,最后教師帶著同學一起操作練習。在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對于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較低。隨著教育形式的改革,教師需要能夠引導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培養其學習興趣以及優良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有效提升其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表現在教學方法方式的變革上,教師還要注意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識,在操作中鞏固信息技能,促進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例如,教學“樹葉飄飄我來掃”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實際演示智能掃地機器人掃地的場景,提問學生:如果我們編寫程序讓機器人掃落葉,需要哪幾步才能完成。在分析情境的基礎上,可以針對課程內容引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有效思考問題解決方案。這樣的情景引入模式,利用了生活中實際的場景,結合思維導圖,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待學生經歷了上述步驟,對于本節課知識有了明確的認知后,教師再按照程序設計的要求,規范整個程序設計的流程,以及操作的步驟,幫助學生規范信息技術實踐的過程,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逐漸成為課堂的主體。
如今,在新課標下,中小學更加注重德育課程的教學,因此,教師在教授信息內容時需要注重學生良好道德習慣的養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提醒學生在使用網絡學習過程中要具有辨別優劣信息的意識,加強學生的網絡認知教育。其次,教師需要通過實際案例,引入課程知識,給予學生更直觀的網絡認知,加強學生將信息技術在生活中運用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瀏覽非法網站或產生網癮并造成嚴重后果的反例,讓學生提高警惕,防止上當受騙。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遵守規章制度,避免在虛擬網絡中迷失自我,能夠堅持在網絡上使用文明禮貌的用語以及待人的謙遜。
教師需要在信息技術課程中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促使他們學會相互協作。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成組,引導小組內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討論,并且布置一些合作探究任務,促使學生再學習過程中形成合作探究精神,教師要能夠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體現小組學習主體性,培養學生合作習慣。例如,在教學課本第3 冊第一單元“體驗圖形化編程”第一課“閃亮登場打招呼”的內容時,為了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掌握圖形編程的基本方法,讓他們對于圖形編程軟件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教師可以分段布置任務,利用小組探究的形式,為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習慣的養成提供環境。教師還可以讓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討論,在合作中解決任務,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合作意識,幫助學生逐漸養成合作的習慣,引導學生不斷嘗試、探究,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時刻把握學生對任務的完成進度和狀況,聽一聽每個小組對于任務的理解,給予學生指導和思考的方向,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使其合作學習習慣能夠有效培養。
時代在發展,然而小學信息技術的課時有限,很多知識點以及教學的內容無法進行延伸和拓展,所以教師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推動學生不斷吸收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自主將所學信息技術知識運用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收集學習信息,增強學生的自主決策與運用能力。教師也需要不斷挖掘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個性,不斷完善教學方式,促使教學的開展更具有針對性,幫助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意識。教師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讀物、音視頻展示或者信息技術繪本等擴展材料,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課文的知識點,養成閱讀的優良習慣,提升其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例如,在“智能家居領時尚”這一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選擇相關繪本讀物,讓學生在課后閱讀瀏覽,加深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點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以及自主學習的意識,幫助學生分析所收集到的信息,培養他們自主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習慣。
小學教師應該注重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培養學生的優良習慣。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能為他們之后的學習以及生活帶來幫助。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年齡特點制定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案以及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良好道德習慣以及合作探究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