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學
在群眾體育發展中隨著我國的基本矛盾的轉變,人民群眾在體育鍛煉過程中的矛盾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對于過去的吃飽、穿暖和低質量的生活習慣不再滿足,而是對自身的健康問題尤其重視,追求更加舒適、更加健康、更高質量地生活方式。由于生活理念、精神層次追求的巨大轉變,促使人們自覺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來滿足對健康生活的訴求。
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計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做出了一系列的規劃和指導。在2016年8月中央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緊接著又在2019年7月出臺了《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都指出了要把健康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讓健康理念融入體育發展事業中,實現“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如在頒布的政策中明確指出用10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到2030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要上升到79.0 歲、要大幅提高全民建設素養和大幅提升健康服務水平等特別關鍵的目標舉策。新時代健康中國發展理念已然成為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增強人民體育鍛煉意識,滿足人民群眾更高質量的生活訴求的新引擎。
蘭州市近幾年群眾體育事業各方面的發展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2016年甘肅省根據現實狀況,科學分析,制訂了《“健康甘肅2030”規劃》,規劃里明確指出要以建設健康甘肅為聚焦點,這對于蘭州市的群眾體育發展迎來了春天。
雖然蘭州市現階段公共體育基礎設施較之前有了很大發展,但是與其他一些發達地區和城市比起來,蘭州市公共體育基礎設施服務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面臨著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如在資金投入上,在2020年蘭州市體育局發布的體育經費預算上得知,在體育場地及設施的改善方面,包括蘭州市體育局健身步道和全民健身設施的資金預算投入是100 萬元,在蘭州市體育公園場館場地改善項目上資金預算是40.66萬元,在總體對群眾體育的投入方面大約是400 萬元。從陜西省西安市體育局有關網站了解到,2020年,群眾體育發展的資金預算投入是736.72 萬元左右,而成都市在2020年群眾體育方面的資金投入都是在1000 萬元以上,除去客觀因素以外,從基本數據可以看出蘭州市在和其他省會城市比起來,在資金投入方面還是有一些不足,還需努力。除此之外,從網上查閱資料得知由國家體育局群體司發布的《中國群眾體育發展報告》顯示,截至到2017年年底,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發展已經達到了1.66 平方米,而同期的蘭州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和全國人均場地面積比起來還是略低些,大約是1.5 平方米左右,因此,我們由以上這些數據可以得出,蘭州市公共體育基礎設施服務需進一步提高。
通過查閱資料得知蘭州市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在人才隊伍質量建設方面仍需加強。根據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得知在2015年,蘭州市常住人口大約為370 萬人,而蘭州社體指導員隊伍約為12000 人,蘭州市平均每千人當中社會體育指導員是大約是3.2 人,而國家公布的每千人當中社體人員比例是1.6 人,從我市和國家規定的基本水平值可以看出,我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在人員數量要遠遠高于國家規定的基本水平,但由于我國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有著千差萬別,這就不可避免的致使社會體育指導服務參差不齊,很不協調。除此之外,在對蘭州市社體人員實踐調查中了解到,蘭州市把體育指導當作副業的社體人員有很多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具備社會體育指導資格但沒有與之相適應的指導技能,沒有規范科學的正確指導,人民群眾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受傷情況仍有發生,體育鍛煉效果沒有達到合理的水平。
人民群眾的運動鍛煉自覺性是由各方面因素決定的。經查閱文獻資料以及實地調查,蘭州市群眾體育人民群眾的運動自覺性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方面,在實施公共體育服務中人民群眾的參與度低,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不強,不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使公民自覺性在群眾體育中體現的不足;另一方面人民群眾在思想上缺乏多運動、多鍛煉的意識,缺乏對自己是群眾體育發展主體的認識,不能夠認識到自身日常鍛煉質量的高低與群眾體育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不能夠認識到融入在群眾體育中是我們都應該積極主動去做的。
群眾體育是一個具有多樣性、復雜性以及差異性的健身鍛煉活動,這就使得在完善公共體育基礎設施服務體系上增加了難度。蘭州市要在公共體育基礎上有進一步的提高,必須在加大經費投入力度上繼續深入研究實施,政府有關部門要支持和鼓勵在群眾體育事業發展上的財政支出比例,把目前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的區域放在建設的首位,要做到突出重點,整體推進,不斷完善群眾體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在現有的基礎繼續下大氣力提高公共體育基礎服務。在對蘭州市現有的體育場館了解得知,對外開放的體育場館很少,而且有些體育場館還收取一定的費用,如在城關區轄區的東方紅體育館、蘭州第一中學旁的體育館等對外開放,其他很多體育館大多都是蘭州市各高校的,基本上不對外開放,主要面向校內部的學生使用。因此,蘭州市應從體育場館建設方面著手,加大經費投入,建設一批體育場館、健身中心等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并大力倡導體育場館、運動中心等對公眾免費開放,讓人民群眾在體育鍛煉中切切實實的體會到獲得感、幸福感。
社體人員專業素養是建設群眾體育事業和保障其高質量發展的手段。人民群眾,尤其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體育鍛煉效果好壞、質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跟社會體育指導員有著一定的關系。落實制度機制,培育專業素養高的社體人員隊伍。可以從多種途徑和手段入手。首先可以從制度上著手,制度是治理之基,應將考試機制作為建立健全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基礎,規范考試體系,科學合理設計考試制度。其次應鼓勵和引導廣大熱愛體育鍛煉的人群在業余時間從事社會體育指導服務,這樣既鍛煉了身體也服務了大家。最后政府有關部門可以適當的進行小額補助,對于長時間志愿進行社會體育指導服務的人員提供豐厚的獎勵等,讓更多的體育鍛煉愛好者、退休人員以及從事體育的工作者等參與到社會體育指導服務中來,把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都調動起來,為蘭州市更好地發展社會體育指導服務源源不斷地增添力量和生機。
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是以人為中心,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自覺性,在實施所有的公共體育服務以及在制定設計有關群眾體育活動中,把人民群眾運動健身的訴求和獲得感、幸福感作為發展群眾體育事業的聚焦點。政府有關部門在群眾體育的建設當中應建立人民群眾的參與表達機制,可以通過互聯網、實踐調查等手段,掌握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與想法,以最大努力發揮人民群眾的自覺性。人民群眾要提高對群眾體育的思想認識,明確知道自己才是群眾體育發展的主體,不斷加強體育鍛煉意識,主動投入到運動鍛煉的大潮中去,從思想意識上“要我鍛煉”轉換成“我要鍛煉”。提高個人身體健康的同時,在適當的時候積極主動的為群眾體育發展提供力量,如為群眾體育建設提建議、鼓勵他人經常性的加入鍛煉中、愛護公共體育基礎設施等。總而言之,群眾體育發展需要和廣大人民群眾一同努力,人民群眾應在群眾體育中發揮主人翁精神,做到積極參與、積極奉獻、共同享受。
有著獨特地域風情,依黃河而建、依黃河而興的大美蘭州,是西北地區的第二大城市。我相信,在時代發展潮流背景下,在各項國家戰略的支持下,身在其中的蘭州將必有可為,也必有作為,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為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迎來更美好的春天。我也相信,在健康中國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在蘭州市人民和政府部門共同努力下,蘭州市群眾體育事業在現有的基礎上會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