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鳳城中心幼兒園 蘇曉娟
環境是無聲的教師,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積極地創設豐富多彩的客家人文環境,把客家人文環境滲透到園所的各個角落中,使幼兒在可感可知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園通過集中研討,請專業人員入園指導規劃,對幼兒園的大環境進行了整體規劃。門廳利用竹筐竹簍布置了清新實用的“集東集西”廢舊物品收集角;大樹下展示了幾種常見的客家農具,旁邊是生態化的竹子流水操作區和清新古樸的小花園,迎面是遍布四周的各種果蔬種植區;在大操場四周的圍墻上,創設了辦園理念“客家文化養育,土樓書香潤澤”文化宣傳欄,土樓風光、勞作耕地、各種客家風俗民情等用3D繪畫的方式呈現在幼兒視線范圍內,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幼兒們仿佛置身在如詩如畫的客家田園風光中;走廊上布置了具有傳承精神的客家童謠、客家文化長廊;樓梯轉角布置了溫馨舒適的親子閱讀吧、富有濃郁客家風情的客家古民居景觀以及具有客家鄉土氣息的角色游戲區、美工坊等。幼兒在觀賞、認知的過程中,了解客家文化,真實地感受到了客家人勤勞勇敢、耕讀傳家的精神。
除了校園環境,我園教師注重班級環境的創設,從幼兒最感興趣的客家人文入手,努力創設幼兒感興趣的、與教育相適宜的班級主題環境,先后創設了《我是客家人》《永定土樓》《永定美食》等班級主題。在以“客家文化”為主題的班級里,大到墻上的土樓背景,小到每個區域牌,都可以看到客家元素的影子。教師根據幼兒關注的問題,延伸出相關的小主題:永定名人、永定風光、民風習俗、最愛美食、客家童謠、民間游戲等。我們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鼓勵、引導他們參與環境布置,為其提供充分感受、表現、創造的機會和條件,使愛家鄉的情感教育變得更直接、更具體。
客家文化有著豐富的底蘊和內涵,包括了語言、藝術、民俗、建筑、飲食等方面。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我們選取幼兒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融入日常的學習和游戲中。如幼兒們常常能在街頭巷尾吃到的永定美食牛肉丸、芋子包、梅菜干、蘿卜干、發糕、艾葉粄、泡鴨爪等,我們根據幼兒的不同生活經驗和年齡特征,引導幼兒了解這些客家美食,動手制作美食、品嘗美食;在語言文化上,我們更加注重家園共育,請家長多用客家方言和幼兒溝通,使幼兒能熟練說好本地話。教師節選了不少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客家童謠,如《月光光》《割豬肉》《大番薯》《數字歌》《七星姑,七姊妹》《鴨嬤打孔蹺》《勸孝順》等開展語言活動;在建構區,教師利用各種豐富的建構材料和幼兒共同搭建圓樓、方樓及永定名勝景點。革命英雄張鼎成、熊兆仁、張云龍、張錦輝等更是我們對幼兒開展紅色教育的最好實例,通過集中講述、故事表演、小組學習等,幼兒們能初步感受到幸福生活是先烈們不畏艱險、堅韌不拔、艱苦奮斗換來的。
幼兒是在游戲中學習發展的,我們始終堅持從幼兒興趣出發,關注幼兒的發展需求,根據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客家文化感興趣的熱點及時進行引導、挖掘,有機地融入游戲活動中。如在一次午餐時,幼兒對酸酸甜甜的菜干燜五花肉贊不絕口。教師適時地介紹菜干,告訴幼兒菜干是客家人特有的家常菜,抓住時機鼓勵幼兒:“菜干這么好吃,我們能不能自己來晾曬菜干呢?”于是,“永定菜干廠”就這樣產生了,幼兒分組開展親子調查、了解制作方法,與教師和家長共同收集所需材料芥菜、簸箕、竹竿、各種瓦缸等。在區域活動中大家一起實踐操作,經過幾道工序,菜干總算入缸制作完成。
隨著幼兒的需求不斷提升,我們的游戲主題也不斷增加,創設了主題性區域活動“鳳幼小公民”,先后開設了十幾個豐富多彩、具有鄉土特色的游戲主題,如:“永定圩天”“永定菜干廠”“土樓攝影館”“客家工藝坊”“客家劇院”“柿餅加工廠”“永定特色小吃店”“客家小院”“土樓超市”“開心小菜園”等。教師們積極地開辟游戲場所,利用整個樓頂創設了較為寬敞的游戲場地,把室內外場地連成一體,有效解決了游戲場地狹小的問題。游戲打破班級界限,進行全年段跨班游戲,加大了幼兒間的交往范圍,有效促進了幼兒社會化、個性化的發展。我們把游戲活動所體現的主體精神與“客家文化”結合起來,把知識內隱在游戲中,通過這些真實的游戲環境,促使幼兒從小了解永定的人文資源、本土特色,使愛國愛鄉的思想意識真正走進幼兒的心里。在游戲中,幼兒初步了解到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知道在游戲中要堅守崗位,懂得如何自我表達表現,以誠待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內涵也在游戲中得到內化。
在深入開展游戲探索的過程中,我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永定鄉土資源,充分利用本地隨處可見的稻草、雞籠、簸箕、竹子、各種農副產品等,了解其特色,同時把土樓建筑、客家風光、民風習俗、傳統文化、美食文化、客家方言等有機地融入游戲中,與幼兒共同創設多樣的游戲環境,豐富游戲的特色內涵。
“走古事”是永定撫市傳承了百年的民俗,被列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組織幼兒利用竹片、筷子、宣紙、各種裝飾材料,制作各式各樣的花籃,用竹竿、紙箱、綢布、亮晶紙等制作出形態各異的龍,幼兒提著自制的花籃,舞著共同合作完成的中國龍,在幼兒園里一遍一遍地巡演,把大人們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愿望演繹得淋漓盡致。
注:本文為2019年度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課題“基于客家文化融入區域活動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MJYKT2019-16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