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池店鎮教委辦 李寶玲
小學生大都表現出活潑、好動的特征,對外界任何新鮮事物都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探索興趣,所以要想有效開展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并達成預期的目標,需要教師給學生正確的指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的基礎上全身心地投入讀寫結合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表達能力。
將讀寫結合模式有效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意義可大致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有助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融入了讀寫結合的小學語文課堂更具趣味性,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呈現也更為生動。其次,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語文學科的內容只是中華五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一個渺小窗口,語文學科內容所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所以對學生而言一方面要掌握基礎性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要拓寬課外知識面。最后,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應用讀寫結合模式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因為教學方式的創新而活躍了課堂氛圍,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促進了學生與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徹底從以往枯燥的教學模式中跳脫出來。另外,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對學生文本理解能力、作者思想領悟能力的提升也非常有幫助,能夠強化學生的共情能力,使其深切地感知作者的心情。
相比于低年級學生,高年級小學生接觸語文的時間更長,不管是詞匯積累還是生活經歷都會更加豐富,在這個階段開展讀寫結合教學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擁有一定閱讀能力是提升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和必要條件,沒有足夠的閱讀量就意味著沒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方式都會存在不到位和單一的情況,這也是導致學生最終感到無從下筆的原因所在。再加上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外界的任何干擾信息都可能會降低學生的專注度,從而慢慢削弱其對閱讀寫作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前,一定要多開展一些內容和形式都豐富的閱讀活動,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的基礎上為寫作教學奠定堅實基礎。此外,不管是寫作教學前期還是后期練習階段,讀寫結合的應用都要保持貫穿始終,這樣才能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輔助學生更好地順利寫作。
讀寫結合課程的實施并不復雜,其可以將某個詞語或者某句話作為切入點,正是因為如此,借助批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教師可指導學生選擇自己的習慣或者習慣的形式,比如不同形狀的符號、文字解釋或者圖畫等方式,在文本閱讀過程中及時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悟或者內心有觸動的詞句,長此以往這些點滴積累就會成為語文寫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關于批注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兩個關鍵點,一是在自主預習環節初次批注字詞或者句段,二是在賞析品讀后對深化調整后的內容進行再次批注。
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正處于起步學習階段,最常出現于寫作過程中的問題就是找不到話說,簡單的用詞和句型讓文章讀起來索然無味,缺乏亮點。對于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抓住教材內容中的經典片段帶領學生實現讀寫遷移。被選入教材中的文章都具有鮮明的主題、精湛的文筆和巧妙的寫作手法,那么教師要圍繞教材文本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寫作手法,點明中心思想,然后讓學生進行仿寫,讓學生在深化對文本內容理解的同時吸收其中的寫作方式和寫作角度。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會讓學生產生意猶未盡的讀后感,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用續寫的方式點燃學生創作的熱情,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擁有一個自由發揮的寫作空間。通過問題引導去激發學生的想象,沿著這個思路進行續寫。就已有的教學實踐而言,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找到了寫作內容,提升了寫作水平。
對課內閱讀而言,課外閱讀是語文內容的有力補充,也是拓寬知識面的有效途徑,其與課內閱讀一樣重要。但畢竟課內閱讀時間有限,文本內容的選擇也較為固定,那么教師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去接觸“無限”的課外閱讀作品。
閱讀對于寫作而言好比基礎和補給,通過閱讀吸收、積累知識、拓寬視野,借助寫作來表達所思、所想和所悟,只有充分地吸收才能讓表達更為生動和豐富。所以,教師要將語言積累指導滲透于閱讀教學的每個環節,讓學生關注細節,學會品讀和賞析文本中的關鍵詞句,長此以往豐富自身的詞庫,提升語言的深度。
開展讀后感寫作訓練的基礎就是基于學生興趣擴大課外閱讀范圍,通過誦讀經典學習其中的思想精神和文筆風格,接著要養成良好的寫讀書筆記的習慣,這是為讀后感寫作開展的練筆基礎。然后可定期開展“閱讀分享”和“讀后感寫作比賽”,用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展示自己筆下的讀后感,并用公平公正的標準去評價學生的讀后感。
總而言之,讀寫結合方式對小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升都有著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立足教學實際用恰當的方式開展讀寫結合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提升閱讀寫作能力,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