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藍,崔明玲,楊潔,張倩,楊傳華*
(1.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2.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 濟南 250000)
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臟收縮舒張功能減退,導致心臟輸出血量不能滿足器官及組織代謝的需要,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終末期的表現。主要癥狀為心慌,氣短,喘息,水腫等,具有發病率高、病情進展快、藥物療效不佳等特點,是全球重點防治的慢性疾病之一。現代醫學對其的治療為對癥給予利尿、強心等藥物治療,而中醫則是通過辯證分型控制其癥狀,取得了良好的療效。本文就這一方面作一綜述。
歷史文獻對“心力衰竭”沒有較為籠統詳細的記載,但對其癥狀、病因及治療方面有著較多的論述。“心力衰竭”一詞最早出現于王叔和的《脈經》[1],論曰:“心力衰竭則伏,肝微則沉,故令脈伏而沉。”并首先提出“脈伏而沉”為心衰的外在表現,陽氣虛衰、水飲內停、為其的基本病機。文中論述的心衰指的是心氣微弱的外在表現,而非現代醫學中的心衰。在隨后的《景岳全書》《醫林改錯》《血證論》等典籍中也對心衰的相關癥狀和病機進行了補充和論述。
中醫認為,心力衰竭的病位在心,可涉及肺、肝、脾、腎。心力衰竭發生主要是由于外邪入侵、飲食偏好、情感所傷、先天稟賦不足、老年體衰等因素,長期影響心臟,導致心氣虛弱,氣血不暢,損害心陽、心陰,發展為心衰[2]。以心氣虛為發病基礎,心主身之血脈,心氣不足無以推動全身血液在脈中運行,五臟六腑失其濡養。氣虛血瘀貫穿始終,氣為血之帥,氣血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心氣虛衰,血行不暢,瘀血則內阻,阻于肺則呼吸困難不能平臥,阻于脾則腹脹納呆,阻于肝則脅下痞硬。最終產物為痰飲水停,痰飲的形成源于津液,津血同源,瘀血日久必會導致痰飲內停,正如《血證論》所云:“血積既久,其水乃成”[3]。
《金匱要略》“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首先記載了這一治療支飲和肺癰的方劑,葶藶子味辛、苦, 性大寒,味苦能降,并歸肺、膀胱經,遂葶藶子能利肺中水下行于膀胱經,善治喘息不得臥、胸脅脹滿、痰多、腹水、小便不利等癥,在臨床治療中,對慢性心衰伴有肢體水腫的患者多加用葶藶子, 取得了較好的療效。與大棗合用, 增加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使利水不傷正[4]。
葶藶子在中醫理論體系中具有極強的利水作用,現代醫學也對其進行了眾多試驗研究。有國外學者認為BNP 是目前診斷急性心衰的血液學金標準[5],有實驗已經證實西醫基本療法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可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NP 水平,并能不同程度的改善臨床癥狀[6]。其利尿作用的機理為抑制腎小管對Na C1-H2O 的重吸收有關, 從而使Na+、Cl-和水排出增加,極大改善了心力衰竭時的納水潴留。
近來還有研究發現葶藶子水提物具有顯著強心和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且不增加心肌耗氧量[7],并且具有抑制實驗動物心肌肥大、心室重構的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抑制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及抑制Ang、ALD 等神經內分泌因子激活有關。
溫仲樂等[8]觀察葶藶大棗瀉肺湯加味在肺心病急性發作期的臨床療效, 將64 例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 各32 例, 治療組采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加味, 兩組均配合抗感染、止咳化痰、強心利尿等常規西醫治療治療,結果表明治療組顯效率90.63%, 明顯高于對照組顯效率75.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葶藶大棗瀉肺湯可快速的改善病人血氣指標。孫潔等[9]將84 例符合診斷的肺心病心衰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均給予吸氧、頭孢噻肟鈉、雙氫克脲噻、氨苯喋啶、西地蘭等對癥支持治療, 治療組同時加味葶藶大棗瀉肺湯治療,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 92. 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 78. 6%,說明總有效率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均無不良反應。
曾莉等[10]觀察葶藶大棗瀉肺湯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臨床治療效果, 選取慢性心衰病人80 例, 隨機分為中藥組和對照組, 各40 例, 對照組進行常規西藥治療, 中藥組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葶藶大棗瀉肺湯治療, 治療20 天觀察療效。結果:中藥組心功能改善療效有效率及臨床癥狀改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候曉亮等[11]觀察真武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對慢性心力衰竭臨床療效的影響。隨機將80 例慢性心衰病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亢心力衰竭治療,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中醫真武湯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治療,結果顯示治療2 周后, 兩組BNP 均降低、LVEF 水平均升高, 且觀察組BNP 低于對照組,LVEF 水平高于對照組。
陳金秋等[12]觀察真武湯、葶藶大棗瀉肺湯聯合應用治療陽虛水泛型急性左心衰竭的臨床療效,以及對患者B 型利鈉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將60 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入真武湯和葶藶大棗瀉肺湯,評價治療效果、評估兩組的心功能,并在出院后一個月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結果治療3 天后,觀察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或P<0.01)。出院后一個月,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入院時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改善更為明顯。
中醫理論體系中葶藶大棗瀉肺湯主要對癥于肺心病的治療,肺心病的總體病機為本虛標實,痰飲瘀血等病理產物加之心氣血陰陽的虧虛,反復感染外邪致使疾病程度加重,疾病起因常常由肺而起。肺宣發肅降功能失調,水飲津液停聚于肺,煉液成痰,反復遷延日久不愈累及心脾等臟,心肺同屬于上焦,痰阻上焦則首先受累于心,心主血脈,肺朝百脈,肺氣不足無以推動心氣行血,血滯而瘀阻心脈,水滯則水氣凌心,水道雍滯則發為水腫。葶藶子苦、寒、沉降,入肺、膀胱經,可泄肺中之水,利水下行,具有極強的泄肺平喘,利水消腫之功,現代研究也指出葶藶子具有強心、增加冠脈流量,止咳平喘等功效[13],然心力衰竭多發于年老體弱者,且多為本虛標識或虛實夾雜之證,葶藶子瀉的作用也往往傷其正氣,遂葶藶子在應用時常常配伍溫陽補虛之品,大棗為益氣補中之上品,二者配伍祛邪而不傷正,致使這一方劑成為泄肺祛痰,利水平喘之經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