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廈門海滄附屬學校 福建省廈門集美中學附屬濱水學校 南京師范大學
定期檢查體育新教師的教案,是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監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一方面是為了督促體育新教師按照教學規范要求備課授課,另一方面是為了促進體育新教師按照專業適應要求自學自練。但是,由于精力和經驗的某種局限,學校對體育新教師的教案檢查,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結果使一些體育新教師滋生了弄虛作假、敷衍了事的不良心態,不再像期初那樣認真學習、細致備課,而是照搬照抄、隨意拼湊,還心存僥幸、自鳴得意。實踐經驗表明,如果不能及時發現體育新教師在教案上的弄虛作假并加以矯治,既影響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又影響體育新教師的健康發展,還影響教風和校風。因此,如何甄別體育新教師教案是否存在弄虛作假,是學校教學質量監控和日常教學管理的重要課題。這里,筆者根據自己的研究和實踐,從以下四個方面介紹若干“妙招”。
《體育課程標準》2011 版指出教學目標引領教學內容。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應確定應根據運動發展規律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根據布盧姆等的教育目標分類和體育課程標準中目標的種類,我們把體育教學目標劃分為:運動參與(態度)+知識與技能 + 心理與 社會適應 + 體能。運動知識與技能目標、體能發展目標是體育教學的核心目標[1]。而體育課堂中的重難點則主要依據本節課的技能目標來確定。在檢查新教師教案時,如發現多節課的教案重難點一樣或與本節課技能目標不匹配,那這節課教案的設計明顯是沒有經過精心準備,同時說明教師對教材不熟悉,把握不住重難點,那課堂的教學效果必然不盡人意。
我們通常運用的是 ABCD 法來表現行為性教學目標:A(學生),B(行為),C(條件),D(標準)[1]。但在具體的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人數較多,學生水平不同,我們往往根據學生的身體差異與掌握情況,分層次設置目標。以小學人教版體育與健康水平一籃球單元的第一課時—《小籃球原地拍球》為例,本課時的技能目標就可以設置為:通過學練,使80%的學生能夠學會原地按拍球的動作方法,做到手型及觸球部位正確,手指手腕柔和按拍球,左右手連貫拍球,使20%的學生能基本掌握原地按拍球的手型及正確部位觸球的方法。根據本課時的技能目標,教學重點為:按拍球的手型和觸球部位,手指手腕柔和按壓球,難點為:手臂隨球上下屈伸按拍球,上下肢協調用力。只有教學的重難點與教學目標相匹配,具體且明確,接下來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才能更加具有針對性,教學質量的評價才能有據可循,也只有這樣的教案才是認真備課下真實的教案。
有些教案看似非常完美,有頭有尾,教學手段多樣,教學內容豐富,安排的練習環環相扣,但在實際教學中,按照教案所設計的進行教學,往往時間不夠,內容上不完,那這樣的教案多半存在弄虛作假的嫌疑。因此,對新教師教案的檢查監控可以從其教案的時間安排是否符合實際耗時來看。
小學體育課四十分鐘,一般由開始熱身、學習提高和整理放松三部分組成。開始部分一般不多于10 分鐘,學習提高部分為主要內容,大致學習時間為25 分鐘上下,最后的整理放松部分不超過5 分鐘。一節課的技術動作教學主要在學習提高部分進行,25 分鐘左右的時間,就需要教師根據本節課的目標與重難點來進行設計。一般每節課安排3~4 個練習,每個練習安排的時間為5 分鐘上下,次數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的掌握情況作相應調整。
一個技術動作的形成往往需要幾個課時的教學學生才能完全掌握,例如在人教版體育與健康水平三《排球正面下手雙手墊球》這一單元,第一課時一般安排學習墊球動作手型,掌握墊球部位以及初步體驗墊球的技術動作,主要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激發學生對排球墊球的學習興趣。動作學習以分解模仿、徒手學習、兩人一組初步嘗試一拋一墊為主;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進行鞏固學習,主要安排一拋一墊、互拋、初步對墊練習的內容;第三課時一般在前兩個課時的基礎上安排多次對墊、拉開距離對墊以及移動中的對墊為內容;最后的課時主要以鞏固技術動作,樹立排球比賽的規則意識以及分層教學為主。這樣,完整的一單元下來,學生對于排球—墊球這個技術動作才能真正掌握。因此,同樣的技術動作教案,根據課時的不同,每節課內容的安排都是不同的。在檢查教案時,如果發現一節課中學習提高部分25 分鐘左右的時間包含了2~3 個課時的內容,那這樣的教案多半是沒有經過思考,沒有按照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的,屬于弄虛作假。
體育課的準備活動分為一般性活動和專項性活動。一般性準備活動主要用來幫助學生活動開各個關節,提高肌肉溫度,增加肌肉、韌帶的彈性和伸展性,使大腦皮層處于最佳的興奮狀態,為接下來的上課內容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準備。而專項性準備活動則是服務于本節課所教學的內容,根據課程內容的安排來設計相應的輔助性練習。在檢查教案時,準備活動的設計是否輔助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也是判斷教案是否存在敷衍了事、弄虛作假嫌疑的一大依據。
有些教案準備活動看似緊跟時代潮流,采用當下最流行的音樂進行編排,或直接用學生最喜歡的舞蹈來代替,學生興致高昂,現場一片歡聲笑語,但實際上這些舞蹈只是活躍了氣氛,并沒有起到熱身活動開各個關節的作用,更不用提服務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那這樣的準備活動“新”但并不實用;還有一些教案的準備活動看似與本節課內容掛鉤,但并沒有達到輔助效果。每個單元由若干個課時組成,每個課時的重難點要求不同,所以在設計每節課的準備活動時,輔助性的練習也應該是不同的。對于新授課的準備活動,可以把關于新學內容的一些誘導性的問題和模仿性的練習充實到準備活動中,用以激發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好奇心,使學生更愿意學習與思考。且運動負荷相對較小的練習,用來保證學生在學習新技能時可以在體力比較充沛的條件下進行學習;對于復習課,學生經過新授課的學習已經基本掌握新學內容的正確概念與表象,應著重將一些專門性的動作練習放到準備活動中去;對于考核課,準備活動應注意幫助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喚醒學生有機體的機能水平,縮短機體進入工作狀態的時間,幫助學生調節心理狀態,使學生可以積極地投入到考核過程中去[2]。例如在教排球墊球這個技術動作時,在新授課時,可以在輔助性準備活動中可以加上無球的動作模仿練習,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初步的動作表象,幫助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提高部分更好地進行熟悉鞏固;若已經上到復習課,在前期基本動作已經熟練掌握的基礎上,準備活動就可加上步伐練習和自拋自墊練習來熟悉球性,為接下來的相互對墊、多人對墊甚至隔網比賽打下基礎。準備活動雖然在一節課中所占的時間較少,但卻至關重要。判斷一節課教案是否經過精心設計、是否合理,從準備活動是否輔助教學內容,是否服務于課堂即可看出。
在教材中對于學生技術動作都有常見錯誤的指導與糾錯方法,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出現的錯誤往往會比教材中羅列的多,有許多老教師糾正錯誤的方法經過實踐研究也更為有效。因此在教案的糾錯環節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上課內容中出現的錯誤進行探討與研究。在檢查教案時,若發現一個單元中每個課時的教案學生的錯誤動作千篇一律,那這樣的教案多半是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設計,也可以看出前期備課不充足。
教材中羅列的可能只是兩三個常見的易犯錯誤,但在實際教學中,每一課時學生都有可能出現不同的錯誤,尤其是在動作學習初期,學生還未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需要在不斷摸索、模仿、反復練習中漸漸掌握,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仔細觀察,及時發現錯誤并找到解決方法。不同水平、不同班級的學生出現的問題可能不同,尤其是低年段的學生,雖然模仿能力強,但協調能力相對較弱,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活潑好動,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所教授的內容,就需要及時發現問題,用簡單明了且有趣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其解決困難。例如人教版體育與健康水平一的原地踏步走單元,教材中主要有同手同腳、踩錯腳和節奏不對的錯誤指導,但在實際上課過程中學生還會出現肘關節彎曲、手臂外展、上體晃動、八字腳等錯誤,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想辦法,采用定點定位練習、木頭人游戲練習、比比誰最像的小游戲或者分組合作練習等學生感興趣的方法快速而有效地去糾正錯誤動作。一節課中糾錯環節尤為重要,應根據學生所學習的實際情況來針對性地設計解決方法。因此,判斷教案是否有弄虛作假嫌疑,可以重點觀察教案中的易犯錯誤及解決方法。
寫教案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課堂,認真上好課進行反思能促進編寫教案的能力,二者相輔相成,只有腳踏實地抓落實才能提高新教師的教學水平。學校管理部門通過不斷完善學校的監控能力,有針對性地檢查體育新教師教案,把好課前一關,幫助新教師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