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技學院公共基礎部 沈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全民健康是國家歷代人民不斷奮斗的目標,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一步,也是提升人民幸福的關鍵。1952年毛澤東同志以長遠的眼光提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新中國全民健身指導方針,是我國全民健身邁出的重要一步。2014年10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發布,首次提出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1]。2015年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首次提出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尤其是提出了“發展體育事業,推廣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的18 字方針。2016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2]標志著讓全體人民共享體育發展成果,全面推動我國體育“人人參與,人人健身,人人快樂,人人健康,人人幸福”,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國建設的戰略基礎、前端要地和強有力支撐[3]。
由于瑜伽專項開設較晚,瑜伽專項大學生的培養方案不夠完善,在全民健身大背景下,瑜伽專項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應更具專業性、目的性,從而滿足全民健身發展的需求,滿足社會各類人群的需求,成為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才。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全民健身背景下瑜伽專項大學生面臨的問題、對瑜伽專項學生的基本要求,進而來完善高校對瑜伽專項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推動瑜伽健身在國內的發展,發揮瑜伽運動在全民健身發展中的作用。
從我國瑜伽教練的培養來看,高校瑜伽專項出身瑜伽教練少之又少,而且不受重視。由于高校開設瑜伽專項較晚,不像籃球、羽毛球等運動項目,一開始就是專業院校培養教練,一直給人們一種專業的印象,而瑜伽教練最開始是民間培養,并非專業院校培養,人們在接受教練時就不會考慮到瑜伽教練的“出身”,對瑜伽練習者的訪談中會出現這種情況:
“你是瑜伽研究生?瑜伽還有研究生嗎?不會吧,我都不知道瑜伽教練還有研究生,你是哪個學校的……我還以為瑜伽教練都是瑜伽館培訓的呢,那你為啥要出來教瑜伽呢,我感覺你們教練可辛苦了吧……”(瑜伽館會員B)
“你今年研幾了?……哦,還沒畢業了啊,那你對那些練習瑜伽受傷的怎么看啊……咱們(我們)之前那印度的老師老厲害了,你會什么難度動作,給咱們表演以下唄!”(瑜伽館會員D)
從這幾位瑜伽館會員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人們對于高等教育出身的瑜伽教練的態度并不認可,認為瑜伽教練本身就應該是民間培養,而非高校培養,這樣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內心存在一定的質疑,反映出人們對瑜伽教練來源看的并不重要,要轉變社會對高校瑜伽專項大學生的態度還需要不斷的努力。
在對2 位本科瑜伽專項實習的大學生進行訪談時得到:
“我每次出去上課都要給他們介紹,說我是**體育學院的瑜伽專項學生,可是他們沒有任何反應……不在意你是不是專業不專業,上課就想出出汗、抻抻筋、減減肥,本來還想上專業一點,然后就沒興趣了,哈哈,我就不想上了……”(學生A)
“我畢業了……畢業了可能不會去教瑜伽吧,課時費太低了,你說你是瑜伽專項的本科生老板也不給你長課時費啊,還不如考個體育老師穩定……所以再有一個月我就不準備去上課了,好好復習招教……”(學生B)
瑜伽專項大學生對未來的就業并不樂觀,現在瑜伽專項大學生初入社會一般都會遇到這樣的遭遇。由于多數瑜伽練習者和瑜伽館經營者受傳統瑜伽教練的影響深遠,并不在意專業性。近年來,關于瑜伽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這種現象更顯示出社會對專業瑜伽教練的迫切要求。但在全民健身背景下讓社會接受、了解高校培養的瑜伽教練還需要一個過程。
“我同學對瑜伽都不感興趣,選了瑜伽挺后悔的,班里也就幾個練得比較好的,練不成就不練唄……搞其它的運動去了……”(學生A)
“這這……都快畢業了我還不會講課,嘿嘿,你能教教我不,我跟著你去上課吧,人家讓我去不……要辦卡那就算了,反正以后要去當體育老師的,不會就算了……”(學生G)
通過以上描述發現,高校關于瑜伽專項大學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應先培養瑜伽專項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瑜伽技能學習還要開設關于瑜伽文化、哲學、解剖學等方面的專業課程和實踐課,要求學生畢業之前會上課等應得到學校的重視。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對瑜伽專項大學生的培養除了滿足以上條件還應順應全民健身的思想,有針對性的培養全民健身背景下社會需要的人才,為全民健身貢獻力量。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剛開始接觸體育運動時會感覺很枯燥,沒有一個好的開始就很難走下去,對于男性瑜伽專項大學生來講開頭更難。瑜伽最基礎的動作以拉伸為主,男性身體肌肉相對發達,柔韌性弱。在高校瑜伽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先以培養學生的興趣開始,不能一開始就給學生太難或太久的練習,要循序漸進。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更需要瑜伽專項大學生學會去循序漸進的去指導社會上的瑜伽練習者,開始的時候體式不能編排太難,而應讓會員有一個接受的過程。
場地設施是培養瑜伽專項大學生最基礎的硬件要求,場地要保持開闊性、基礎工具要齊全,讓大學生從最基礎的方面對瑜伽產生興趣。學者郭振方以身體學的角度對大學生在體育課上的體驗進行研究,得出“場館面積的大小,場館的布置、場館光線都會對學生體驗產生影響。[4]”瑜伽場館的要求對與專項大學生來講更為重要,在開闊舒適的場地練習更容易使學生產生較好的體驗,讓學生更喜歡練習?;A設施方面,除了專業的瑜伽墊還應配備其它練習工具,如瑜伽磚、伸展帶、抱枕等輔助工具,讓學生熟練應用這些工具,才能在社會中通過運用輔助工具對瑜伽初學者進行科學的指導,讓瑜伽會員有更好的練習體驗,從而避免會員產生“痛恨”瑜伽的體驗。
瑜伽課程在我國高校中開設相對較晚,高校中瑜伽老師多為轉型而來。全國高校瑜伽專項老師來看,教學經驗相對豐富,不同的老師偏重點不同,有的注重瑜伽競賽,強調“以賽促練”,有的注重瑜伽文化、追求身心和諧。瑜伽專項老師除了人數比較少以外,學歷一般為碩士研究生,可以滿足本科學生的學習要求,但在培養學生的學術素養和創新能力方面不足。本科教育是基礎,除了練習好強硬技術能力,還應培養瑜伽專項學生的學術興趣,做瑜伽方面的研究,繼續深造,為瑜伽的科學發展貢獻力量。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更需要具有科研能力的學生從事到瑜伽教學之中,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探索瑜伽教學的新思路,鼓勵創新,具有深遠的價值。然而這一切的基礎都需要具有高學歷、學術造詣深、科研能力強的高校瑜伽專項教師。
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培養專業能力過硬、思想道德水平較高、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瑜伽專項大學生具有重要的價值。在瑜伽專項大學生的培養過程中課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瑜伽專項大學生的課程包括技術課與理論課。
在技術課設置方面體式練習是基礎,把各類瑜伽體式要熟練掌握,會做、會講、會教。瑜伽冥想與調息是瑜伽運動區別于其它運動項目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瑜伽專項大學生應掌握引導詞、呼吸法等能力。在瑜伽教學中會遇到急性運動損傷,要具備處理各種運動損傷的能力??祻屠懑熌芰?,“一個瑜伽教練就是半個醫生”,瑜伽大學生應該具備身心慢性疾病的理療能力。因此,除了體式課以外,還應增加冥想調息課、急慢性疾病處理的實踐課,從而通過不斷的實踐積累經驗。
在理論課方面,運動生理學、身體解剖學、運動心理學必不可少。開設瑜伽文化、瑜伽哲學思想等課程能讓學生更具文化魅力,傳播瑜伽文化與哲學思想,讓更多的人了解瑜伽。全民健身背景下,還應開設體育產業課,讓瑜伽專項大學生不僅要學會“教”,還要學會瑜伽產業的經營與管理,推廣與宣傳讓更多的人接觸瑜伽,學者胡鞍鋼在研究中指出“我國15~6 4歲年齡段人數已達10 億人,是我國各類財富的主要創造者,若能充分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到2020年提高該年齡段人群的健康壽命1歲以上,進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體現‘富民’。[5]”因此學會經營不但對瑜伽教練本身重要,對全民健身、全民建成小康社會更加重要。
不同的專業設置是為了滿足不同方面的需求,瑜伽專項大學生的專業劃分也不同。在全民健身背景下,瑜伽專項的專業劃分應更加清晰、目標應更加明確。目前瑜伽專項的專業主要有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兩大方面。體育教育主要面向學校教育,包括小學、初中、高中,在培養方面應注重專項大學生在面對學生群體的瑜伽教學能力,包括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不但要保持學校體育原有的指導思想,還應包括瑜伽教學的特點,讓學生群體接受、了解、喜歡瑜伽,發揮瑜伽健康身心的作用。在社會體育指導方面,所面對的群體是社會廣大人群,由于這類群體構成多樣,因此對瑜伽專項大學生又提出來新的挑戰,不但要求過硬專業知識還要學會溝通,融入社會,積累經驗,把瑜伽練習帶給更多的人。在全民健身過程中,以瑜伽為代表的國外民族體育要在我國發揮最大的作用,離不開不同專業的瑜伽大學生的共同努力。
在全民健身背景下,瑜伽專項大學生的評價考核方面應打破傳統,一切從學生自身和全民健身為出發點。第一,瑜伽專項學生應具備豐富指導能力,由于練習瑜伽的群體年齡、性別、職業等方面具有差異性,面對不同的群體采用不同的指導方法,要因人而異,讓更多的人享受瑜伽帶來的樂趣。第二,專業技術要過硬,在從事瑜伽教學之前要打下堅實的基礎,技術和理論都要豐富,才能在教學指導過程中遇到問題迎刃而解,讓被指導者信服、認可,轉變社會對高校瑜伽專項大學生的態度。第三,服務水平,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瑜伽教練的服務意識至關重要,不但要用專業的能力讓對方信服,還應具有較高的服務意識,真心的為對方服務,充分展示出瑜伽教練高尚職業素養。第四,學術要求,瑜伽專項大學生要具備一定的學術水平,要經常瀏覽世界范圍內前瞻性的瑜伽科研成果,了解瑜伽體式、冥想、調息等的作用原理,要學會把積累的經驗通過科學的方式展現出來,并具有不斷學習與創新意識,為瑜伽行業更長遠的發展貢獻力量。
全民健身背景下瑜伽專項大學生面臨諸多問題,為了推動全民健身的順利實施,瑜伽專項大學生應認真學習全民健身的指導思想,順應全民健身對專業的要求;強化專業知識與技能,認識到自身在全民健身中發揮的作用,保持足夠的專業自信;培養瑜伽專項大學生的學術與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指導的科學性。學校要重視瑜伽專項大學生的培養,從基礎設施到評價考核應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