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雯琦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泌尿外科手術是治療泌尿外科疾病的主要方式,臨床研究指出,影響患者手術治療效果的因素,一方面來自于手術操作,另一方面來自于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前和治療中的身心狀態。而對于泌尿外科手術患者來說,當其面對手術治療時,難免會產生焦慮情緒。而患者術前的焦慮癥狀會給其接下來的手術治療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因此,在術前對泌尿外科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使患者的焦慮癥狀得到最大程度的緩解,使患者能夠以良好的身心狀態接受手術治療,對于確保手術順利完成,提升手術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1,2]。泌尿外科患者的診治部位隱私,容易引發感染和并發癥的同時,也容易使患者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也不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目前,“生物—心理—社會”的醫護模式逐漸得到推廣,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臨床醫師及患者的認可,心理護理是該醫護模式的重要環節之一,該環節要求醫護人員要重點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心理干預措施,提高患者的依從性[3]。此次研究選取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106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心理護理干預對泌尿外科患者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研究對象選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各類泌尿外科手術患者106例,將其隨機均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以便于進行對照研究。觀察組53例患者,男38例,女15例,患者年齡23-74歲,平均年齡(42.9±2.7)歲。對照組53例患者,男36例,女17例,患者年齡22-72歲,平均年齡(41.4±3.4)歲。對比研究前,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1 納入標準
①對本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的患者;②入組前1個月時間內未服用過抗焦慮藥物的患者;③疾病史比較單純,無其他重大疾病患者。
1.1.2 排除標準
①合并精神疾病史及意識障礙的患者;②配合度較低的患者。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泌尿外科術前準備和護理,觀察組患者也接受同樣的常規泌尿外科術前準備和護理,同時接受心理護理[4,5]。心理護理:①術前知識指導:護理人員要在術前向患者說明此次手術的作用、可能造成的不適反應和需要患者配合的方面等,讓患者對手術環節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并且讓患者認可手術治療的意義,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使手術能夠順利進行[6-8]。②放松療法干預:施行護理前,護理人員要較為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個性、文化程度、興趣,選擇合適的方法,幫助患者進行放松。較為常用的有聽音樂、深呼吸、轉移注意力等[9]。③術晨安慰:手術當日護理人員提前到達手術室等待患者,向患者重點介紹手術室環境,并介紹手術醫師及手術配合人員,使患者對周圍環境更熟悉,對手術室不再感到陌生和緊張[10]。
對比兩組焦慮癥狀評分、血壓、心率、呼吸頻率等指標。
應用SPSS13.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其中的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數據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檢驗水平α為0.05,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入院時的焦慮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前的焦慮癥狀評分比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入院時比較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心率、呼吸頻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術前的血壓水平、心率、呼吸頻率等指標均比對照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心理護理作為一項重要的護理模式在護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手術患者中能夠有效地緩解其不良的情緒,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來接受并配合醫護人員的操作[11,12]。泌尿外科疾病部位往往較為隱匿,在治療的過程中若沒有進行有效的護理措施或是出現不當的護理操作均會增加感染的發生,同時也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對手術的順利進行造成影響。因此,對于泌尿外科手術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13,14]。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術前準備及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了心理護理干預,患者在術前的焦慮癥狀評分明顯低于給予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同時術前的血壓水平、心率、呼吸頻率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術前對泌尿外科患者在實施心理護理對于緩解患者術前的焦慮癥狀是十分有效的,且不僅有助于患者消除不良情緒,同時還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從而使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