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蓮湖小學 焦芳云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術被大力提倡應用于教育教學,“互聯網+教育”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堅持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巧用網絡資源優化教學內容,以此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享受到優質的教學服務,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水平不斷提升。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歷史。漢字是意音文字,一個漢字通常表示漢語里的一個詞或一個語素,這就形成了 音、形、義統一的特點。深入研究漢字,會發現其中蘊含了許多深刻的哲理。學習漢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因此,識字教學尤為重要。有大量漢字的形似、音似,但其含義差別較大,這導致了許多小學生易把漢字弄混,對漢字記憶不深刻。漢字的積累對學生學習語文極為重要,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重視識字教學,結合學生心理特征把趣味元素融入識字教學中,以此提高識字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漢字。
小學語文教師在識字備課中,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搜集豐富有趣的圖畫,通過圖畫來刻畫漢字的形象,以此幫助學生形象記憶漢字,且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以此促使學生主動研讀漢字。比如,在學習“金木水火土”這幾個漢字時,教師可以巧用網絡資源,把漢字本身在實際生活中的狀態、形象等以及漢字本身的結構通過圖畫呈現在學生眼前,以此吸引學生的眼球。
以“木”這一個漢字為例,看到“木”字,一般會想到木頭,教師便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通過木頭這一形象并結合“木”字的組成結構來刻畫“木”這個漢字。因在生活中我們時常能看到木頭,通過形象的刻畫,小學生一般看到圖片后便能自己讀出“木”字,且能明白這一漢字所代表的含義。教師通過此種方式,可以優化識字教學內容,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趣味,并使學生深刻理解漢字。小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具象化中,通過圖畫方式教學漢字,能發揮出更好的教學效果。
大多小學生都喜愛游戲,他們在游戲中常常樂此不疲。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巧用網絡資源設置文字游戲,以此強化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夯實學生基礎。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設置“你畫我猜”游戲,借助電子白板把漢字呈現出來,并標注好漢字的拼音,以便學生準確認讀。然后再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小組成員中派出一名代表把看到的漢字繪畫出來,其余的成員則猜測這是什么漢字,并正確書寫漢字。或者,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設置“遣詞填空”游戲,借助辦公軟件制作文字表格,并在其中合理設置空格。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以搶答方式,讓學生在空格處補充漢字,使之與周圍的文字組成詞語。在游戲中獲勝的小組或個人,教師可以給予其一定獎勵,以作嘉獎。巧用網絡資源設置文字游戲,可以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漢字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強化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是拓寬學生視野的重要途徑,閱讀能使學生感受到多姿多彩的世界,可以讓學生踏上奇妙之旅,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豐富閱讀教學形式,以此優化閱讀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遨游于閱讀世界。
小學生的性格特征比較鮮明,他們活潑愛動,在閱讀教學中組織學生扮演角色,可提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比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文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給學生播放“賣火柴的小女孩”相關視頻,學生觀看之后,教師可鼓勵學生扮演視頻中的人物,合作表演出視頻呈現出來的大概內容,臺詞可自由創作,不必拘泥于原句。這樣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機會,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另外,通過演繹,自然能讓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更加深刻。這對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從而實現課堂教學質量提升。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意境極美的閱讀課文,其中蘊含了深刻的含義,突顯了文章主旨。在教學這類閱讀課文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巧用網絡資源構建主觀情境,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抓住學生眼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良好的學習感受,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秋晚的江上》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借助網絡資源給學生呈現出一幅秋意正濃、月光散在江面上、江邊柳絮飄揚等具有意境的詩意動態圖,并配上舒適的背景音樂,以此構建直觀情境,熏陶學生情感,使學生情感共鳴,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閱讀是開闊學生視野的重要途徑,能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把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促進學生的閱讀水平不斷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巧用網絡資源拓展閱讀教學內容,以此豐富教學內容,并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例如,在教學故事二則《扁鵲治病》《紀昌學射》課文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搜集與本課有關聯性的閱讀內容,比如在《成語故事》這本課外閱讀書籍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內容,通過多媒體把故事內容呈現出來,以供學生閱讀,之后再引導學生對其中蘊含的真理進行分析。另外,教師還可以把相關的動畫視頻播放出來,以增強課堂趣味性。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能讓學生選擇喜歡的課外書籍進行閱讀,從而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提升。
寫作考驗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創造能力等。寫作是許多小學生的短板,他們認為寫作太難,因此對寫作不感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巧用網絡資源,優化寫作教學內容,以此對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行培養,從而促進學生的語文水平不斷提升。
很多小學生在寫作中常常不知如何動筆,究其原因,主要是無素材可寫。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巧用網絡資源給學生提供寫作素材,幫助學生找尋寫作靈感,使學生做好有話可寫。比如,以“這樣想象真有趣”這一命題作文為例,在寫作課堂上,教師可以把網上搜集來的生動且帶有內涵的圖片展示出來,然后隨機給這些圖片標上序號,再讓學生按照圖片的序號發揮想象,有邏輯性地寫出與圖片內容有關的某個主題(可以是故事內容,可以是作文片段內容,可以是某一場景發生的事件),以此激發學生的想象,活躍學生思維。這樣可以優化寫作教學內容,提升寫作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從而促進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斷提升。
一些小學生的寫作內容比較空泛,缺乏情感,影響了寫作質量。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巧用網絡資源把生活元素穿插在寫作教學中,以此聯系實際生活,幫助學生找到寫作方向,使學生寫出的作文流露出真情實感,從而促進學生的寫作質量不斷提升。比如,以“家鄉的風俗”這一命題作為例,教師可以把不同地區的民俗通過多媒體呈現出來,帶領學生走進民俗世界。之后,再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家鄉的風俗習慣,以此打開學生話題,使學生在寫作課堂上了解更多的風俗習慣。最后,教師再對課堂內容做出總結,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思路,從而使學生融入自己的情感進行寫作,進而豐富學生的寫作內涵,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
總而言之,網絡資源運用在教育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它能優化教學內容,推動教學活動有效實施,有助于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從而幫助教師達成教學目標。在網絡資源的運用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整合教學資源,搜集豐富有趣的素材,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從而實現學生學習質量提升,同時有效達成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