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西苑幼兒園 孫艷玲
幼兒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應該改善幼兒飲食觀念和習慣,讓幼兒營養均衡,保障身體健康。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對于食育的重視程度不高,未能針對幼兒的飲食制定科學的方案和計劃,限制了幼兒的全面發展。在新時期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應該以食育作為重點內容,構建舌尖上的幼教課堂,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礎上,提高幼兒的飲食質量。因此,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育理念,認識到食育的基本內涵,除了應該對食譜進行調整與優化外,還要體現食育當中的教育價值,使幼兒能掌握豐富的健康知識,提高其文化素養。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因此在幼教課堂當中開展食育工作時存在較大挑戰,教師應該逐步探索食育新模式,充分發揮食育的價值。
食育是指通過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達到教育的目的。在我國現代化幼兒教育的發展中,對于食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先進的飲食理念得到快速推廣。很多幼兒在成長中形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出現肥胖或者營養不良等問題,加強對幼教課堂中食育的重視,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途徑,既有利于幼兒體質的增強。還可以使幼兒認識到不同食物當中含有的營養成分,保障營養的均衡。
教師對于食育的認知程度往往局限于構建幼兒食譜當中。教師過多關注幼兒在飲食上的均衡性,卻忽視了食育中的深層教育價值,導致工作持續推進遇到較大的困難。很多幼兒存在嚴重的厭食和挑食現象,對于食物的興趣不高,難以獲得充足的營養。第一,教師在開展食育工作時的方法過于單一,只注重在理論課堂當中的教學,幼兒對于食物的認知程度不深,也無法使其形成科學的認識,限制了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第二。教師開展的實踐活動缺乏豐富性和多元性,因此無法調動幼兒在食育當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幼兒參與度較低;第三,家長的飲食觀念較為落后,在家庭教育中對于食育的重視程度不高,認為讓孩子吃飽飯就萬事大吉了;第四,幼兒園未能與家長進行密切溝通,缺乏對幼兒飲食習慣的綜合分析,因此在食育工作中也會缺乏針對性。
由于我國幼兒教育的食育工作起步較晚,相關經驗較為缺失,因此應加強先進經驗的引進,滿足舌尖上的幼教課堂構建需求。我國食育工作應從食品衛生學、營養學和教育學等各個學科入手,構建一個完善的食育體系,增強食育在幼教課堂當中融合效果,并在實踐工作當中,通過學術交流和專家指導等方式,掌握食育工作的要點及推進要求,還要結合我國幼兒的身體發育特點進行改進和優化,使食育更加符合幼兒的成長需求。
構建一個完善的食育課程體系,是實現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關鍵,能增強食育工作的系統化與規范化,使幼兒在掌握飲食知識的同時,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應該以幼兒對食物的知識、情感和行為為側重點,使當前課程體系更加立體化和層次化,在提高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消除幼兒中普遍存在的厭食和挑食問題。在理論課程體系下,應該以烹飪知識、食品常識和飲食文化等為核心,提高幼兒的核心素養。
教師在幼教課堂當中開展食育工作時,應該以提高幼兒的思想認知為核心,使其樹立良好的意識觀念,這對于幼兒的成長十分關鍵。幼兒對于各種食物的由來進行探索時,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游戲活動或集體活動,讓幼兒同時了解不同食物的營養價值,使其在飲食中能保持營養的均衡。比如很多幼兒不喜歡吃胡蘿卜,但是胡蘿卜當中具有較高的營養,能補充幼兒成長所需的微量元素。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蘿卜的形狀、顏色等進行觀察,對于其生長過程進行研究,從而加深對蘿卜的認知。同時,可以通過“蘿卜的故事”主題活動,引導幼兒對蘿卜的不同吃法加以了解,包括了蘿卜餅、蘿卜菜、腌蘿卜等等,從而讓幼兒消除對蘿卜的認知偏見,從而在吃飯時喜歡上蘿卜。對于不同食物中的營養元素,教師也應該進行有效總結,使幼兒能認識到不同食物的關系,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幼兒的良好飲食習慣和行為。
幼兒對于飲食知識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于理論階段,而是應該從實踐當中獲得經驗和靈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在食育工作當中,教師也應該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實踐平臺,從而使幼兒明確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的內在銜接性,提高對不同食物和飲食習慣的理解。教師可以在實踐活動中設置采摘活動和種植活動,了解營養食品的制作過程,在品嘗勞動成果的過程中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其更加主動地學習健康飲食知識。幼兒應在教師等等帶領下在廚房當中動手操作,掌握食物制作的方法要點,熟練使用各類廚具。
幼兒園在開展食育工作時,僅僅依靠教師的個人力量通常難以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為此應該增進與幼兒家庭的密切聯系,在家園共育模式下提高教育工作效率與質量。部分家長的飲食觀念存在偏差,因此會導致幼兒無法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幼教課堂中推進食育工作時遇到較大的阻礙。為此,教師應該主動加強與幼兒家長的溝通交流,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飲食知識,形成良好的飲食理念。鼓勵家長在家庭中合理控制幼兒的飲食。教師通過家長營養講座等形式,可以了解家長對于幼兒園食育工作的看法,從而對當前工作模式進行優化和調整,提高家園共育的合力。
為了能高效打造舌尖上的幼教課堂,應該明確食育對于幼兒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教育水平,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為其健康成長打下基礎。但是,由于在食育工作中存在認知程度不足和教育方式單一等問題,也會對食育工作的高效化開展造成限制。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引進先進經驗、優化課程體系、提高思想認知、開展實踐活動和推進家園共育等途徑,使食育工作成為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