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閔行第五中學
隨著經濟不斷地發展,社會對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家長和學校都對學生寄予了厚望,都希望學生能夠認真學習,努力成為有用之人。這樣一來,無形中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學習壓力,學生們都處于特殊的年紀,他們有消極情緒的時候不愿跟別人提起,只能悶在心里。時間一久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會出現問題,嚴重的話還會造成身體出現疾病,因此,如何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顯得極其重要。近年來,我國對體育鍛煉與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逐漸增多,并且在這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發展。各個教育工作者加強開展體育鍛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其機制的研究,能夠在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候給予科學有效的指導,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充分發揮體育鍛煉調節心理健康狀況的作用,從而幫助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表明,體育鍛煉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健康,還能夠幫助學生排解內心的煩惱,從而幫助緩解學生內心的各方面壓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在激烈的學習競爭中,學生的學習任務普遍比較繁重,因此大多數學生會產生一些不良的情緒,例如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焦慮、煩悶、緊張和壓抑的等。如果學生的這些不良情緒得不到改善,時間一長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會出現問題,輕則影響學習生活,重則有可能會引發身體的一些疾病,因此,我們必須重視起來對學生不良情緒的緩解和調節。通過開展體育鍛煉,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釋放自己的不佳情緒,從消極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從而讓自己能夠以更加積極飽滿的心態面對激烈的學習競爭和繁重的學習任務。
在傳統體育教學中,我們認為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學生的體魄。學生加強體育鍛煉不僅可以開發自己的智力,還能夠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當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能夠促進自己大腦的開發和使用,幫助增強自身的神經系統功能。如果學生的智力能夠得到充分地發展,那么學生在完成其他的學習任務時就不會感到那么吃力,這有助于幫助學生從繁重的學習任務中抽離出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效果。
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這對于學生和其他人正常的交往非常重要。很多研究都表明,通過開展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夠幫助改善學生的人際關系,同時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體育鍛煉對于學生來說,它不僅是一項身體的活動,還是一項社會交往活動。因為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互相交流,認識更多的新朋友,從而幫助增強適應社會和適應他人的能力。在跟新朋友交往的過程中,還能夠幫助學生釋放自己身心的壓力,促進自己身心健康的發展。
學生無論是在日常學習還是日常生活中,都必須應該具備堅強的意志,只有具備了堅強的意志,才能勇于克服遇到的一切困難。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學生可以磨煉自己的意志,因為在鍛煉的過程中學生會面臨一些困難,他們在克服這些困難的同時,自己的意志也得到了提升。比如說,學生在進行短跑跨欄時,就必須跨越面前一切的障礙物來完成這項活動。學生在跨欄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可以磨煉自己堅強的意志,從而為自己之后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克服面臨的困難做好準備。
現在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非常大,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學生們很容易在心理上產生一些比較消極和悲觀的想法,從而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學生有效開展體育鍛煉,可以幫助消除學生產生的心理障礙,讓學生繃緊的身心得到放松。通過適當體育鍛煉,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預防學生心理疾病的產生,避免學生因為長期的壓抑情緒而患上抑郁癥或焦慮癥等心理疾病,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體育鍛煉不僅能夠提高運動能力、增加心肺的耐力,還能夠提高人類身體的各個器官的機能。運動可以改善人類神經系統的功能和強健大腦,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身體的健康狀況,從而進一步改善心理的健康狀況。人類身體活動引起的增加血液供應和尚不明確的膽堿能效應可能與人類腦區相關活動水平的提升有關。通過體育鍛煉人類的身體可以產生一些神經遞質,這些神經遞質可以用來減輕機體抑郁焦慮的精神狀態,可以調節機體的緊張情緒,讓機體的精神狀態得到放松,從而促進機體的心理健康。還有一些研究人員覺得加強體育鍛煉能夠改善心理健康,主要是因為機體的認知評價產生的效應。
體育鍛煉有很多不同的運動特征,其中包括體育鍛煉的類型、頻率及時間、強度、場地等,而具有不同特征的體育鍛煉將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同的影響。
體育鍛煉的類型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無氧運動和有氧運動、休閑性運動和競技性運動、個人運動和集體運動等。研究表明,個人運動和集體運動的項目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像籃球和健美操這些集體性的運動項目更加能夠消除學生敵對和焦慮等不良的情緒,參加集體性運動項目的學生要比參加單人運動項目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更高。通過比較混合式的運動項目和單一式的運動項目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的不同影響,可以發現多種體育運動組合的混合運動方式能夠更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而競技類的運動項目,比如游泳、羽毛球、籃球等運動項目,會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強迫和偏執的心理,因此,存在這種心理狀況的學生可以避開競技類的體育運動項目。
由于學生身體素質存在差異,所以應該選擇不同的體育鍛煉方式。針對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可以選擇太極拳、散步等運動強度相對較小的運動項目,這類運動方式比較適合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能夠在改善心理素質的同時逐漸提高身體素質。而對于體力相對較好的學生來說,他們可以選擇游泳、羽毛球、籃球等比較消耗體力的運動項目。還有對小學生來說,他們更適合選擇游戲、跑步和花樣跳繩等趣味性比較強的運動項目。研究表明,集體型和有氧型的運動項目更能夠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體育鍛煉的時間既包含每次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也包含參加體育鍛煉的年限。有研究表明,在健美操體育鍛煉的項目中,鍛煉持續的時間能夠影響學生執行能力的發展,持續時間為12 周的學生相比于持續時間為6 周的學生,她們的執行能力更好。還有對于小學生的足球體育鍛煉研究發現,每周開展兩次,每次開展三十五分鐘的足球運動,能夠更加促進小學生的執行能力的發展,同時還提高了他們的控制能力和抑制能力。學生如果想要通過體育鍛煉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就必須要能夠有堅持下去的決心,保持合適的運動頻率,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參加體育鍛煉的年限最好是五年以上,每周參加五次左右,每次鍛煉的時間最好保持在三十分鐘以上,這樣才能得到更佳的心理效應。
心理健康的效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開展的體育鍛煉的強度,選擇中等運動強度體育鍛煉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選擇高等或低等運動強度的學生。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最好把運動的最大心率控制在60%~69%之間,比如短時間的籃球運動能夠更好地改善學生的執行能力。輕松的鍛煉感受和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量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開展有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把運動的心率控制在每分鐘130~150 次,能夠幫助改善體質較弱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能夠幫助體質比較消瘦的學生有更加積極的情緒體驗,而低強度的體育鍛煉能夠幫助肥胖型的學生緩解自己的消極情緒。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開展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最適合改善心理健康狀況,然而對于體質較弱的學生或年齡比較小的學生,可以開展較低強度的體育鍛煉來改善心理健康的狀況,中等強度的體育訓練會給他們的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
體育鍛煉的場地也是影響心理健康狀況改善效果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選擇在收費體育館或公共體育館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心理健康要高于選擇其他場地的學生。相比于普通體育鍛煉的場地,專業性更強的體育鍛煉場地能夠更好的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體育場地的選擇非常重要,專業性較強的場地能夠讓學生更加認真積極的對待每次的體育鍛煉,因此最終得到的效果也更加的優于普通場地。
體育鍛煉能夠改善學生消極的心理狀況,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智力和認知能力,避免和緩解學生出現焦慮和抑郁癥狀。通過開展體育鍛煉,學生能夠結識更多新的朋友,改善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對生活學習積極的態度。體育鍛煉存在不同的特征,其中包含體育鍛煉的類型、體育鍛煉的頻率及時間、體育鍛煉的強度和體育鍛煉的場地等,學生參與具有不同特征的體育鍛煉將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經過本文的分析探討發現長期堅持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體育鍛煉,每周開展五次左右,每次堅持的時間在三十分鐘以上,并且運動場地選擇專業性較高的場地,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