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悅婷,鄧淑華
(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成都 611731)
當前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如何增強教學實效性,以發揮其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作用,成為教育界以至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1]。思政課教師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者,承擔著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其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實際效果的優劣。為此,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要”標準對照提升,努力適應時代賦予的重任。第一,政治要強。高校思政課教師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要傳播者,自身必須堅信馬克思主義,并在教育傳授中堅定地表現出正確的政治信仰,通過滿腔熱情、生動激情地講解打動學生、吸引學生,使他們真信、真學、真懂、真用。第二,情懷要深。思政課教師既要有家國情懷,有身在講臺、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崇高境界,主動將國家民族大業、當今世界變化融入教學內容;又要有傳道情懷,有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和對思政課教學的摯愛;還要有仁愛情懷,有對學生的熱愛、關愛,思政課教師的“三種情懷”是增強教學實效性的基礎。第三,思維要新。思政課教師要用創新思維的方式,教會學生辯證思維、系統思維、科學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等正確的思維方式。第四,視野要寬。思政課教師要有廣泛的知識視野、寬廣的國際視野、深遠的歷史視野,善于在內外、古今、縱橫比較中把道理講深講透。第五,自律要嚴。思政課教師“既要遵守教學紀律,也要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2],不能口無遮攔、信口開河,要主動講好中國故事,自覺做到“兩個維護”,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第六,人品要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苯處煹囊谎砸恍卸紳撘颇赜绊懼鴮W生,“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3]。因此,教師要經?!胺词惹蟆?,常修為師之德,言傳身教,知行合一,達到“敬而受教”的教育境界。
毛澤東指出“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4],形象地說明了思政課教學方法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關鍵。第一,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靈活科學的教學方法是增強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手段,思政課教師應根據教學具體內容、學生具體情況采用諸如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教學法、演講辯論法、案例分析法、角色參與法等單一教學方法,也可把這些方法結合起來綜合應用。但無論是哪種方法,都要因材施教,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實效性,要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能動性,實現教學相長。教師授課要精講教學內容,為學生留出較多自學時間、活動空間,舉辦政治理論知識競賽,組織學生參加情景教育、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等活動,通過走向社會大課堂收到思政課小課堂上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第二,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樹立“互聯網+教育”的理念,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來,通過慕課、微課等創新模式,使學生多渠道掌握知識,通過音樂、圖片、影像資料,喚起學生聽覺、視覺、思維系統,實行“三位一體”的立體教學,從而增強教學實效。
國內外形勢、黨和國家工作任務發展變化較快,思政課教學內容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5]。但教材編寫和出版存在一定時滯性,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把最新方針政策、理論成果、時事動態及時融入課堂教學內容。比如:及時將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等重要會議上的講話精神補充到教學內容當中,使將要步入社會的在校大學生及時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工作重心及任務、社會發展需求,適時調整并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職業規劃,使他們自覺將學習奮斗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緊密結合起來,將個人理想與祖國需要、個人價值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結合起來,在他們走向社會時,能夠很好地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承擔起完成“兩個一百年”大業的神圣使命。及時更新與補充教學內容是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特點,體現了高校思政課教學與時俱進的特征,也使教學內容鮮活豐富、充滿時代氣息,有利于高校思政課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愛學生”是教育之魂,沒有了熱愛也就無法體現教育的核心與本質。著名教育家贊科夫曾說過“熱愛學生是教師最重要和最寶貴的品質體現”??梢?,“愛學生”是作為教師必備的職業素養,也是教育的基本組成要素?!皭蹖W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讓學生吸收和理解教師所授知識的前提條件。教師是否熱愛學生,直接關系到教育事業的成敗,關系到教學能否實現其實效性及實效作用的大小。教育源于對學生的尊重與熱愛,教師對學生之愛,當如父母對孩子一般體貼倍至,使學生隨時都能感受到教師可親可信,“親其師,才能信其道”[5]。學生信任教師,就樂于接受教師講授的課堂內容,思政課教學實效才會有所保證。
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僅憑“愛學生”還不夠,還必須對其加以“嚴管”。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些高校思政課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管理嚴重乏力,極大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有些教師上課不考勤,造成許多學生嚴重缺課,甚至根本不來上課;有些教師對課堂上睡覺、交頭接耳的學生不予制止,課堂秩序隨意散漫;還有些教師對學生課堂上“搞副業”的行為熟視無睹,任其放縱等,思政課教學效果就大打折扣,教師教學水平即便再高超,也難以正常發揮,更談不上教學實效。因此,教師還必須嚴管學生,嚴格課堂秩序、嚴把考試考核關。從長遠角度來看,這也是“愛學生”的一種方式。教師對學生的愛決不是寵愛、溺愛和放任,而是按照黨的教育方針、學校規章制度嚴格要求,做到嚴慈相濟、嚴愛有度。
方向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離開了正確的政治方向,思政課就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正確的政治方向。高校思政課是使學生堅信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傳播平臺,決不是隨意言論的自由論壇,絕不容許散布與傳播反馬克思主義的奇談怪論或歪理邪說。為此,高校思政課教師對于觀念上涉及原則性的問題,必須態度鮮明、立場堅定、觀點明確,理直氣壯地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堅持與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政治上高度一致,始終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思想政治教育首位。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生頭腦,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識別各種社會思潮,自覺抵制錯誤、腐朽思想的侵蝕。
怎樣才能使正確的政治方向得以有效貫徹?還需融入教學的“趣味性”。有些教師授課空洞說教、古板嚴肅、一味強調方向性,反而大大削減了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效果。用興趣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教師就要認真琢磨授課方式與方法,精心準備教案、合理設計授課內容,以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使命感培養學生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己任,激發學生對思政課學習的內驅力,讓思政課聽之有趣,學之有味,通過趣味性增強政治方向性,把正確的政治方向性寓于教學趣味性之中。思政課教師還應注意,教學的“趣味性”是達到“方向性”的手段,教學的“方向性”才是真正目的,切不可離開“正確的政治方向性”講一些迎合個別學生低級庸俗口味的事例,這就違背了開設思政課的初衷。
單純的理論講授是造成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差的原因之一,也是學生不喜歡甚至反感思政課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學生認為教師講授的純理論抽象而空洞,沒有明確特指和通俗易懂的事例,現實中找不到相關依據,難以衡量與印證;另一方面,學生認為這些純理論與自身成長和發展沒有太大相關性,對自己未來的前途影響不大,他們認為隨著就業壓力增大,要想找到好工作,就要靠應用性和實踐性強的課程,于是在思政課上看專業書、英語書、考級書的學生大有人在。他們認為只有學好這些課程,將來才有用武之地。
如何扭轉這種局面以增強思政課教學實效?只有把理論講授與實際探究結合起來,讓理論知識變得通俗易懂、真實可信、鮮活有用,才能讓學生愛聽愛學,想聽想學,才能收到教學實效。一是將思政課理論與世界實際緊密結合。用所學理論觀察當今世界的發展變化,分析世界范圍內產生的熱點問題,解釋全球范圍內發生的新現象、新動態,把握世界發展大勢。二是理論講授緊扣中國具體實際。用理論解釋與論證在中國只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別的道路,尤其要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答學生熱切關心的焦點問題,做出科學、客觀、公正、有理、有據的解釋,既抓住社會焦點又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既讓學生看到我國目前存在的問題,又讓學生看到遠大的希望。三是理論講授緊扣學生實際。思政課理論教學要結合大學生在學業、生活,尤其是對人生態度、理想、信念、戀愛、婚姻、就業、創業等方面的困惑,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釋疑解惑,為其成長、成才指點迷津。因此,理論講授與實際探究相結合既是教學的立足點,也是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正面引導與教育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出發點。正面引導與教育就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正面啟發,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及其所反映的時代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比如:結合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向學生講好14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抗疫情的精彩故事,講好援鄂工作者冒著被病毒感染的危險無怨無悔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感人故事,講好疫情防控中體現的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好,社會主義制度優,偉大祖國無堅不摧,中華民族不可戰勝!從而自覺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增強使命擔當,發奮學習、掌握本領、報效祖國。正面引導與教育還需結合學生自身特點,表揚優點、批評缺點,肯定正確做法、否定錯誤行為,培養學生崇高的道德情懷,實現其思想的轉化與提升。
正面引導的同時輔以反面教育,這也是我們黨一直以來保持的教育特色。反面教育就是選取一些受到懲戒的典型案例,通過學生聽講、觀看,使其認識到應該做什么樣的人和事,否則就要受到懲罰,從而自覺建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信仰,自覺規范言行習慣,遵守國家法規法紀。反面教育通過指出缺點不足,否定事物錯誤,達到肯定正確、褒揚正義之目的,具有直接性、震撼性、威懾性、警示性的特點,有利于學生快速、自覺地形成自己持久、穩定的價值認知與觀念,起到自我約束、自我警戒作用。在進行反面教育時,要特別警惕反面教材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出現與教師教學初衷背道而馳的異?,F象,這就要求教師對反面事例進行充分地分析與批判,深刻揭示其危害性和嚴重后果,促使學生接受正面積極的觀點,最終與思政課教育教學的愿望謀而合一。
教學有章法,教法無定法。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按統一的課程設置、教材配備、課程目標、管理要求組織教學,但在具體實施中可靈活多樣。從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現狀看,就是要改革言之無物、滿堂灌輸的單一授課模式,將教師傳授與學生合作探討相結合,在教師主導下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通過教師循序漸進引導、啟發學生主動思維,順理成章得出結論。教師傳授與學生合作探討,師生間、學生間課堂地位平等,大家可暢所欲言表述自己的觀點,在民主活躍的教學氛圍中,實現多方交流互動,從而糾正錯誤觀點,樹立正確看法,師生在各抒己見的課堂環境里獲得良好教學效果。
教師傳授與學生合作探討可以是先教師講授后合作討論,即教師按照國家統編教材的基本內容、基本理論的邏輯順序、講授的重點難點,以主題為板塊進行授課,集中講授課程基礎知識,把理論講明白、問題講清楚,力求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間,仔細聽取學生觀點,與其進行討論分析,就有爭議的觀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綜合點評、全面總結;也可以是先合作討論后教師傳授,即針對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理論觀點,由學生先行討論,這一過程中,教師同樣要走下講臺深入學生的討論小組,收集不同觀點、獲取不同意見,特別要注意那些舊話新說的觀點、分歧較大的觀點,就爭論比較激烈的觀點進行點評,引導學生接納正確的理論觀點,并能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從新視野的科學角度去看待問題,達到原有理論觀點的創新。教師傳授兼顧學生合作探討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又能培養其自我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探索與創新的精神,不失為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總之,辦好高校思政課,既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黨對高校思政課建設的領導,解決好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又要增強高校思政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使高校思政課更有針對性、更具實效性,解決好怎樣培養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