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300)
在高職院校中,英語是一項不容忽視的學習內容。學生需要充分掌握英語技能,這也是除專業技能外的一項需要充分掌握的內容。學生需要通過在課堂上和課后的練習,做到既會讀英語也會聽懂英語內容,并掌握寫作的能力以及使用英語交流對話的能力,從而使得自身的英語素質得以提升。同時在高職院校中,掌握英語技能也為日后學習專業英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專業英語的學習不再費時費力。高職院校要著重服務于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以本校的教學模式為基礎,豐富課程內容,完善實踐培訓體系,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實踐經驗,為教育教學體系建立新的教學模式,并在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氛圍影響下,更新學生的思想觀念,提前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全面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及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的會議精神,結合職業實踐教學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引導更多高職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努力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為企業提供年輕力量,為社會經濟建設輸送新鮮血液。
“重理論、輕實踐”一直貫穿在我國的高校教育體系中。理論型人才與技術型人才的斷層是各大院校培養模式的通病。在當今時代,企業家的教育目標更傾向培養人才的創新觀念,因此,高職院校要面向社會專業領域,以培養能夠解決實踐問題的專業性人才為目標,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對人才技術能力的考察,深刻領悟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對于學校而言,基于職業需求導向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及時準確地了解就業市場信息和社會需求,調整校內專業課程和教師授課內容,促進學校教育改革;對企業而言,基于職業需求導向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滿足企業的就業需求,以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對高職學生而言,具有良好的專業基本知識和實踐能力是踏入社會、適應社會的敲門磚,在實踐工作中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才能取得成功。顯然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是提高其創新創業能力的必由之路。現有的高職英語課程目標并不能夠支撐高職院校達到高職專業教育認證要求的標準。因此,要在高職認證標準的基礎上闡明職業英語課程目標,搭建不同高職英語難度的學科平臺,建立科學合理的反饋機制,并進行相關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盡管認證標準沒有明確提及創業能力,但許多高職院校自身的畢業要求與職業能力直接相關。因此,大力推廣內外聯合的教學方式有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結合理論與實踐,提升自身素質。
多數高職院校開設的英語課程主要是英語知識相關的課程,極少加入創新思維、創新方法方面的知識,忽視了創新方法學習的重要性,基本上采用增設選修課的方式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校園覆蓋,普及度不夠,導致學生重視不起來。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學生,普通高校的學生學習水平和認知能力等基本處于同一層次,因此采用統一的英語教學模式無可厚非。然而就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水平和認知能力良莠不齊,在英語學習方面,他們的學習水平存在著更大的差異性,但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上依舊選取了統一的教學模式,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如此一來,對于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難度過小,英語水平得不到提高,而對于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難度太大,難以掌握。這就使得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水平難以得到提高,學生們的英語素養也依舊停留在原有的水平,甚至倒退。
就目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而言,教師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他們的教學方式是以課本為中心,注重了教材中單詞的背誦、課文的朗讀以及語法的理解,這樣一來,課堂的時間僅僅注重于課本知識的學習。然而英語的學習不僅僅只是局限于課本知識的學習,還應該包括對學生英語的閱讀、寫作以及交流能力的訓練,這樣傳統又單一的教學體系,難以培養學生們綜合的英語技能,英語知識面的擴展也受到了相應的限制。受傳統課程體系的影響,學生們學到的英語也僅僅是啞巴英語,盡管掌握了單詞和語法,然而在實際生活應用中以及在日后的專業英語學習時,這樣的英語知識常常難以發揮作用,這就造成了高職院校教學資源的浪費,英語學習僅限于形式,卻沒有實際的效果。因此,為提高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水平,高職院校的領導者必須重視英語課程體系的改革,促使教師的教學以課本為基礎,并在課本之上實現英語教學的擴展,比如鼓勵學生開口交流以及鍛煉學生的聽力和寫作能力,從而實現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改革。
在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無法將英語教學知識完全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中,部分課堂仍是以講解基本的專業知識為主,針對職業英語課程的設計較少,缺乏科學完整的創新課程大綱,從根本上減少了學生接收職業能力知識的渠道。就目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而言,英語教學的范圍還存在改進的空間,領導者可以適當地結合學生的專業需求,開展與學生職業需求相關的英語學習課程,從而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和入職后職場的需求能夠充分的銜接,具備一定程度的連貫性。就目前而言,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范圍僅僅局限于英語基礎知識的教授,缺乏針對學生專業的英語課程的學習。而學校中開展的英語課程,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形式而已,并不具備實際意義,普遍存在課程難度低、課程內容基礎、無法服務于日常生活和日后的學習工作等問題,目前高職院校的英語課堂缺乏一定程度的英語教學效果。因此對于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者而言,加強學生的專業英語教學十分有必要,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英語專業素養。
脫離職業需求的教學缺乏生命力。因此,高職院校要以樹立職業意識和職業觀念,培養職業思維和職業型人才為重要教學目標。學生職業思維的形成絕不是通過一次講座、一次活動就可以迅速培養起來的,思維能力是在正確方法的指導下,反復練習,與實踐工作環境和企業不定時地交流,解放天性,開拓視野,形成一種潛意識的思維過程。因此,需要找到一個科學有效的創新方法,指導學生的思維活動。學校與企業雙向聯動,作為學生職業理念培養與踐行的搖籃,主動為學生提供職業實踐輔導服務,構建職業教育信息平臺,積極發布最新最全的創業政策、創業指南等信息,提供社會資源,拓寬學生獲得職業實踐渠道,實現與市場的接軌。
在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上,教師和管理者應當注重學生專業英語的學習。在日常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學生職業需求和英語學習之間的聯系,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職業需求的角度出發,力爭教授對學生有實際意義的英語知識,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英語基礎內容的教學。倘若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僅會造成英語學習效果的低下,甚至還會削弱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所以就目前而言,教師和管理者應當采取在基礎英語教學之上增添行業英語的教學,實現學生的職業需求和英語教學的緊密銜接和融合。就實際教學而言,教學內容的職業性需要教師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專業英語內容,這就使得教師面臨巨大的挑戰,教師應該了解并熟悉不同專業學生的職業需求,并根據此信息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有一定程度進步和提高。教師可以先從基礎知識出發,在學生們對基礎知識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后,進行專業英語知識的擴展和補充,充實教學內容,并實現教學內容的實用性,使得學生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實現英語的有效運用。
目前高職院校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于英語基礎知識的講解,對于英語國家文化的講解卻有忽略。語言是文化形成的一部分,若想學好語言,應當對文化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只有掌握了英語國家的文化特色,才能夠更好地體會英語的魅力。因此,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重視英語基礎知識的講解,以及專業英語知識的學習和應用,還應該將一部分的教學重點放在英語國家文化的講解上,其中包括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歷史、政治以及宗教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知識。高職院校需要將兩者充分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學習中體會到英語的魅力,對語言的表達和應用等產生深入的理解,從而有助于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提高,學生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結合英語國家的文化充分自如地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目前教育界有關語言教學的言論指出,單純的語言教學不屬于教育的范疇。一個國家語言文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該國家和該民族的文化習俗以及思維方式,因此在語言的學習中,文化的學習十分有必要。高職院校在語言的教學中,應當注重語言教學和文化相結合,在教學中注重體現語言的人文性,從而促進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
對高職院校而言,若想實現教學水平的提高,就應當適當地轉變教學觀念,教師應當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從學生出發實現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常常認為教師才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們作為教學的被動體,跟著教師的引導實現知識的學習,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們常常缺乏主動性,既不能主動開口說英語,亦不能按照自主需求來進行課程的學習,逐漸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學習的積極性也隨著消減,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弱,動力不足,教學效果也就出現了下滑。另外,在這樣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也難以實現提升,這樣的教學模式可謂是百害而無一利。因此,教師應該著力于實現教學模式的改革,使得教育的主體實現從教師到學生的轉變,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鼓勵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在課堂上增加學生們開口說英語的機會,調動和發揮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們英語水平的有效提高。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指引者,任務是更好地為學生學習服務,首先要時刻關注學生們的學習進度和效果;其次應在課堂上提供多樣且充足的語言環境和氛圍,使得學生們能夠從課堂的語境中實現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提高;最后對學生們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促進學生們掌握更恰當的學習方法,實現英語水平的提高。教師的職責應當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通過促進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思考,從而加強學生們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實現英語的應用,學生英語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將職業培養思維融入專業課外活動中是英語教學的重點環節。因此,需要給學生盡可能多地提供專業創新機會,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師科研項目中,邊看邊學。除此之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專業競賽,以賽代練。依托校企合作,設立多樣的職業訓練項目,創新設計大賽、創業模擬大賽等,更好地調動師生積極性。以開放性的實驗活動、有競爭力的比拼形式,讓大學生實際參與到工程實踐中,從而提高專業領域的職業實踐能力。為了更好地監督和評價教學過程,還可以將活動量化為學生的創新學分,從側面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就高職院校而言,在英語教學上還應當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實現英語學習氛圍的營造,促進學生們英語學習積極性的提高。第二課堂作為常規教學延伸的課堂,應當被充分利用起來,為學生鞏固知識、實踐訓練而服務。在高職院校中,教師應當充分把握第二課堂的機會,比如在此課堂上通過組織一定的英語實踐活動來實現學生在英語學習之中參與度的提高;教師可以適當地準備英語話劇的演出、英語歌唱比賽以及演講比賽,準備一定的英語經典讀物供學生們閱讀。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此課堂上準備英語電影、歌曲、廣播等供學生們欣賞,通過這些有趣的實踐形式促進學生們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英語學習之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們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另外,還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們為英語電影的經典片段配音等方式,促進學生們英語交流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實現對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從而更大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英語的記憶和理解,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得以提升。通過第二課堂的開展,學生們英語素養得到有效的培養,為日后的學習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高職院校必須從理念上重新認識職業英語教育的必要性,積極開展校企合作,開展多元的職業能力教育活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入專業領域,培養學生辯證地認識和分析職業能力,將職業教育課程貫穿高職課程的每個階段。就目前我國的高校教育來說,高職院校教育占據很大的比重,而其有效的教育成果在國家的社會發展上有著巨大的作用。就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來說,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國家和社會的國際化發展,其占據著重要位置,應該受到高職院校教育者的重視。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從目前英語教學的現狀出發,分析其中出現的問題,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從而實現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效果以及學生英語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