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宮 杰
金融經濟可以看作為實體經濟在社會中發展的高階層產物,金融經濟是需要依靠實體經濟存在的,會對實體經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從長遠角度考慮,金融經濟是不能脫離實體經濟而單獨存在的。實體經濟在現實發展過程中,需要金融經濟在其中運作和活躍市場,二者之間形成良性溝通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當下,我國注重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進行良性溝通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縱觀整個經濟發展,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是金融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近幾年,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初步穩定的模式,農村實體經濟發展保持平穩提升的狀態,使整個農村金融市場呈現和諧、穩定的景象。從整個經濟形中看,農村的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是兩種不相同的經濟概念,實體經濟主要是指商品和一些事物的流通過程,金融經濟主要是指資金和票據的流通過程。以前農村主要是以貨幣進行商品結算,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之間有著密切的溝通。金融經濟具有一定的虛擬性質,必須要由實體經濟作為支撐,如果失去支撐,就會出現“泡沫化”現象,比如2008年爆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

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主要依靠農業的發展,當今時代,農村經濟急需得到一定力度的發展,這樣才能順應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的需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金融經濟不斷創新,尤其是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農村金融經濟提供了優良條件,金融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農村實體經濟的進步,越來越順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大潮流,一直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是市場經濟的主要目的。我國政府大力支持“三農”經濟發展,在宏觀調控的作用下,農村實體經濟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而不斷發生改變,再加上科學技術發展為農村金融經濟發展提供有利條件,農村實體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農村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針對金融創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國相關部門需要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促成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攜手穩步提升。
我國農村大部分金融機構都是農村信用社,商業銀行在農村分布較少,在金融辦理的時候,業務呈現單一化,金融機構競爭壓力也基本為零。這樣的情況導致農村金融經濟發展空間受限,進而拉低實體經濟的發展。農村在金融發展方面與城市存在差距,金融產品也相對落后,會抑制農民展開金融活動的積極性,對農村實體經濟發展產生很大的阻礙和制約。
除了這些問題之外,由于農村普遍知識水平偏低,很多農民對金融經濟的相關知識根本不了解,在進行金融業務辦理的時候,產生一定程度的阻礙。
農村金融經濟發展的整個過程是需要宏觀調控進行維穩的,這樣才能保證農村金融市場的穩定。農村金融機構行業具有特殊性,如果落實金融政策的過程中,融資標準設置不合理,就會給農村實體經濟帶來巨大影響。所以,農村金融經濟需要定期對宏觀上的金融制度展開調控,科學的構建金融融資標準。金融融資的標準不能過于嚴苛,也不能過于松散,在農村的實體經濟中,如果商品價格出現變化,就會造成資金短缺的問題。有部分農村企業或者個人會向農村信用社貸款,這是解決資金問題的主要途徑。如果金融機構的融資標準過于嚴格,就會使農村企業或者個人陷入經營困境。在制定融資標準的時候,需要考慮當地區域的發展實況,遵守國家宏觀調控的具體原則,不要放過制定標準細節方面的量化,一定要滿足實體經濟的發展需求。農村的實體經濟企業需要隨時掌握金融政策的變化趨向,尋找并且了解有效的融資渠道。
要想使農村金融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要做好農村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的創新。我國地域廣闊,每一個地方發展都不一樣,發展進程、發展趨勢都各不相同,在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需要根據農村當地的發展和市場需求展開活動,并且融入地方特色。上文提到過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存在著單一化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不斷豐富服務和產品的種類,不斷創新,在創新中求發展,開發出更多適合農村金融市場的產品。對于農村的基層設施構建,農業產品的服務和農村所有合作機構的發展上,要加大投資力度,不斷給予經濟方面的投資融資支持。根據農村發展的特性,農村金融機構在提供金融服務的時候,盡量避免繁重文件出現,簡化相關手續,不斷提升金融機構的服務質量,讓金融服務更加方便快捷,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農村相對于城市發展受地理位置、信息獲取渠道和相關環境影響嚴重,很多農民對金融經濟相關知識理解能力有限,在金融機構辦理各項業務的時候,會遇到非常多難懂的問題,自己不能有效解決,大大增加了業務辦理的難度。為了使農村金融經濟更好的發展、推動農村實體經濟發展,相關金融機構需要加大金融經濟業務的宣傳力度,用合適的方法為村民普及金融方面的相關知識,在知識普及過程中,需要掌握好尺度,按照村民的實際情況展開宣傳活動,加強村民對金融經濟的了解,使其明白金融經濟在實體經濟中的重要作用。金融機構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在相關設備中設計簡單易懂的金融業務流程,便于村民操作。村民在對金融經濟和相關金融業務充分了解之后,也敢于在金融機構辦理各項業務了,更加放心金融機構,這樣的操作大大降低了金融業務辦理的難度。
推動農村金融經濟與農村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扶持農村金融機構。首先,需要對農村經濟市場進行開發,構建現代信息化的農業發展體制,讓農業生產更具規模化和機械化;其次,要讓金融機構不斷革新,提高對農村農業的信用貸款支持,這個措施可以給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更多便利。構建體制的過程中,一定不能脫離農村的實際發展,政府加大對農村重點經濟項目的財政扶持和政策扶持力度。政府需要不斷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在發展過程中轉變服務思想和相關模式,進而更加合理、健全的為農村實體經濟服務。
農村金融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不能避免金融風險的存在。政府需要加強對農村金融經濟的管理和監督,從根本上降低金融風險,促進實體經濟的進步。農村金融經濟在創新變革的時候,需要嚴格遵守市場經濟的變化規律和相關法律規定進行,絕對不能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違法亂紀的問題。相關金融機構日常工作時,需要樹立正確的金融風險意識,對金融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部門進行嚴格監督,有效規避金融風險。同時,還需要不斷控制內部機制,建立農村金融經濟風險預警機制,只要發生風險,就及時有效的處理,保證農村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在正確軌道上,絕不能出現脫節的問題。
總而言之,我國經濟體制不斷革新,促使著農村經濟得到良好發展。就目前而言,我國農村實體經濟進入了關鍵時期,需要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進行良性互動,一直加強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力度,將農村金融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發揮到最優化,使我國經濟在平穩運行中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