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張淑芹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信息時代的到來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在鄉村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傳統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難以推動其良性有序發展,鄉鎮農業經濟整體發展面臨嚴峻的考驗。如何進一步加強農業經濟發展轉型探索,切實增強農村地區發展后勁,成為新時代農村建設者關注和研究的重點。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可以充分借助現代互聯網技術等加強農業與網絡之間的關聯融合,進而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路徑不斷擴大,全面促進鄉鎮農業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加強“互聯網+”時代視域下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形勢與對策研究,意義深遠。
當前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鄉鎮農業經濟發展也遇到新的機遇,面臨新的發展形勢。鄉鎮農業經濟逐漸與互聯網技術融合,從而更好地推動現代化發展轉型,實現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不斷優化發展結構,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發展中遇到的矛盾或困境。在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借助互聯網技術平臺等,可以將農業和網絡之間建立緊密的關聯,將網絡中先進的管理模式以及發展理念等融入到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從而更好地拓寬農業經濟發展路徑,全面推動其實現更大規模的發展。同時借助互聯網技術等可以改變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充分借助互聯網思維等不斷進行農業產業界機構創新探索與調整。此外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傳統農業生產和互聯網技術等可以實現更深度的融合發展,建立更完善的網絡營銷管理模式,將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通過互聯網實現資源的共享和整理,從而更好地推動鄉鎮農業產業實現協調發展,打造共享經濟模式。
2.農業發展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借助互聯網技術等,融入到農業發展體系中,可以不斷拓寬農業發展資源,打造資源型農業發展模式、旅游生態型農業發展模式。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條件,農業技術可以不斷進行推廣,并且可以實現更多的信息技術資源等共享。借助互聯網平臺等農戶可以及時搜集到想要了解的信息,尋求更多的發展前沿信息,進而不斷推動科技轉化成效,實現農業產業技術發展模式不斷優化。
3.農業發展效益不斷提升。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依靠互聯網技術的強大支持等,在不斷拓寬農業經濟發展規模的同時,也推動了農業發展效益不斷提升。農戶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等將自身的農產品進行網絡推廣,同時可以利用互聯網載體等獲得更全面的信息和更前沿的知識,借助現代化設備等加強農業技術的引進,完善網絡銷售平臺,建立線上線下有效融合的營銷管理網絡,借助網絡營銷平臺還可以引導農戶對農業產業市場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加強農產品的科學規劃,從而實現品牌化建設,推動鄉鎮農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全面提升。
目前在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雖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總體上分析依然還面臨不少的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展模式比較單一固化。目前雖然利用互聯網技術等推動鄉鎮農業經濟實現提速增效,但是可以看到目前農村地區互聯網技術應用等依然還存在不少的約束限制條件,農戶思想觀念比較守舊,農業生產采用傳統的生產模式,在人力資源、物力資源配置等方面不足,生產模式比較固化單一,從而難以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2.農業經營產品等標準化體系需要完善。加強鄉鎮農業經濟發展,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提升農業經營產品質量等,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和標準化的體系,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永續經營。但是目前針對農業經營產品在標準化體系建設方面探究不足,沒有建立清晰的產品質量檢驗標準體系和完善的銷售標準等,從而不利于農產品的營銷管理。
3.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管理隊伍素養需要提升。加強鄉鎮農業經濟發展,不斷探究轉型發展的新路徑,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科學發展水平。目前在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伴隨互聯網技術的推廣等,亟需要更多的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等。但是在農村地區農業發展隊伍建設方面重視度不夠,沒有出臺完善的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等,加上農業地區發展環境比較差,相應的待遇水平等與城市相比依然還存在不少的差距,難以留住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等。
為了進一步推動鄉鎮農業經濟實現長遠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與互聯網技術有效融合,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研究:
1.加強農業發展模式的探索創新。要圍繞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加強網絡農業經濟體系的建設。結合農業經濟發展現狀,找出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相應的因素等,以此為基礎強化信息化管理,加強鄉鎮農業經濟發展信息化體系的建設,積極探索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新方法和理念的路徑。
2.加強鄉鎮農業經濟標準化體系建設。農業經濟發展需要嚴格按照既定的發展要求或規范等組織開展,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科學發展成效。
在不斷探索科學的多元化發展路徑或模式的基礎上,還應當著力圍繞農業經濟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研究,不斷學習和借鑒其他地區在農業經濟信息化體系建設方面的經驗,因地制宜結合地區實際等建立完善的現代化農戶農業標準化生產管理模式,對農業產品的標準化要求等通過科學的管理機制和流程等實施可視化管理,引導廣大農戶等積極探索,圍繞農產品的開發、營銷以及特色體系的建設等方面集思廣益,形成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全面實現更大的發展效益。
3.圍繞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優化資源配置,強化隊伍建設。一方面要結合“互聯網+”時代發展形勢等,加強鄉鎮農業經濟相關的信息技術要素等投入,配置現代化的計算機網絡設備設施,加強一體化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注重通過網站以及論壇等平臺對農產品的營銷推廣渠道等進行進一步拓寬,加強信息系統的升級維護和資源共享等,從而更好地提高信息利用成效。另一方面要加強人才隊伍的培養。圍繞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及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創新探索等要求,不斷引進高素質專業化的農業經濟管理方面的人才,加強人員的組織管理,成立專門的服務中心等,對人才實施系統化培訓。設置專項經費,打造專業化技能培訓基地等,從而不斷提高農業管理人員的綜合技能。圍繞農產品生產、加工、營銷以及技術研發等方面開展系統的培訓,提高農戶的思想重視程度以及參與意識等,加強基層調研,掌握更多的信息等,針對性開展人才培養和農戶技能素質培育等,不斷為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積累儲備高素質專業人才,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落地。
此外還應當結合形勢的變化等,積極探索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經濟發展融合的新模式,加強風險防控,針對互聯網技術應用等方面存在的風險等加強源頭排查,強化過程管控,從而最大限度防范可能存在的風險。
總之,“互聯網+”時代下鄉鎮農業經濟發展遇到很多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諸多的挑戰。加強“互聯網+”時代下鄉鎮農業經濟發展模式與路徑探索,需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地區實際等不斷完善相應的管理機制,強化人才建設和技術投入,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鄉鎮農業經濟實現持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