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云
在一些機關,有一種讀書法頗為流行。這種讀書法與傳統讀書法大相徑庭,姑且用“新式”二字來命之。
大凡讀書,都帶有一定的目的性,無論是學生抑或是成年人,都概莫能外。或信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想通過讀書來獲取知識,提升自己;或迷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想通過讀書出人頭地,改變自己的命運;或推崇“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想通過讀書來獲取更多的信息,擴大自己的視野;或追求閑情逸趣,想通過讀書來打發無聊的時光等等。這些傳統讀書法明顯帶有功利性色彩,新式讀書法則不然。其唯一目的就是為了或在書本上留痕,或在電腦(含手機)上賺學時,以證明“我讀了”“我的學習任務圓滿完成了”。至于一本書讀完后,是否記住了哪怕是幾句話,則另當別論。因為沒有人去過問這方面的內容,檢查者關心的是讀者是否留痕,是否完成了按規定應完成的學時。
傳統讀書法講求“讀書要玩味”,且要求“心到、眼到、口到”。用一句通俗的話講,就是要邊讀邊思考,融會貫通,忌“好讀書不求甚解”。這種傳統讀書法未免有些迂。因為,“要玩味”三字和“三到”之要求,太費神、也太耗時了。當今社會,“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作為坐辦公室者,哪有那么多時間空耗在這“玩味”和“三到”上?新式讀書法既不要求“心到”,更不強求“口到”,只需拿一雙眼睛、并配備一支“劃杠如有神”的中性筆來畫杠杠即可。對于掛網學習者,甚至連“眼”都不需要“到”,讓電腦默默講給電腦自己聽,且“講”到一定程度,完成了所需學時就萬事大吉。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邀幾個同事,或同學、朋友乃至服務對象,去打幾圈麻將,或推杯換盞,或喝喝茶、聊聊天,豈不妙哉!
傳統讀書法對一目十行的讀書人仰慕得不得了。可這種閱讀速度與用新式讀書法讀書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因為用新式讀書法讀書,只需在每個頁面上畫一兩條杠杠,“一目”又何止只十行、二十行?
傳統讀書法的對象既可是學生,亦可是成年人;其讀書地點既可在學校,亦可在家中、在單位、在圖書館,抑或在其他場所;既可是白天,亦可是深夜;既可占用個人的休息時間,亦可是專門的學習、工作時間。而且,用傳統讀書法讀書心只能一用,怕喧嘩、吵鬧,不能分神。新式讀書法的對象無一例外是成年人,而且是在機關工作的成年人;其讀書地點多在單位,在單位的辦公室、會議室,有時為了趕任務,不得不在家中“加班加點”。而且,新式讀書法分身有術,“心”可“二用”乃至“三用”。無論大會小會,均可堂而皇之地用來畫杠杠,或在手機上調靜音掛網“學習”;即便是領導講話的聲音再大,也一樣可完成“學習任務”。
都說讀書如同吃飯,不能代替,只能自己去完成。這只不過是對傳統讀書法而言。時代在變,社會在變,一些陳舊的觀念也得變。新式讀書法就顛覆了“不能代替”的這種陳舊觀念,不僅自己可以讀、可以畫杠杠、可以掛網學習,領導讓下屬、年紀大的職員讓年輕的職員或讓雇員、實習生取而代之,一樣可完成學習任務,甚至可取得更豐碩的成果。因為,無論是畫杠杠,還是掛網學習,人越年輕,其優勢往往會越明顯。
用傳統方法讀書的讀書人,對書本珍愛有加,尤其是在校學生,還要給新書包封皮,生怕將書弄舊了、弄破了。用新式讀書法讀書,則正好相反,書的擁有者就怕書不舊、不破。一些坐在辦公室的“讀書人”,為了讓書更舊、更破,以顯示自己讀得多、讀得細、讀得深,還別具心裁,將書反復搓揉,或有意識將書的內頁折疊,然后墊坐在自己的屁股下,讓書頁反復擠壓,形成折痕。
寫到這里,鄙人斗膽向出版社支一招,今后在出版供坐辦公室的“讀書人”就讀的書籍時,建議出版社仿園林古建“修舊如舊”之法,想辦法出一些看起來很陳舊的書,免得他們絞盡腦汁去折騰,人為將新書變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