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炳
何謂朋友?古人云“同門為朋,同志為友”,《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彼此有交情的人”。
古人有廉頗與藺相如之交、郭子儀與李光弼之交、伯牙與鐘子期之交、左伯桃與羊角哀之交、管仲與鮑叔牙之交,皆稱朋友的典范。
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似乎對朋友也沒有那么多耐心去追尋了,于是,喝過一次酒、打過一次牌、通過一回電話、跳過一場舞、某會上見過一次面……都稱之為“朋友”了。有人曾把朋友分成可以一同吃吃的“風味級朋友”,可以一塊玩玩的“風光級朋友”,可以一起闖世界的“風云級朋友”。而眼下人們順口說出的“朋友”,似乎哪一級也不夠,充其量只能說是熟人或半生不熟的人。這種“朋友”的“膨化”,未必是社會生活轉軌時期的必然產物,掀起蓋頭,露出面目,恐怕還是人們急功近利的情結所致。
時人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多了路好走”,都突出了朋友的功利性。當世人都把朋友當成“靠頭”、當成“路”來看待時,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了真正的朋友。
事業上和生活中都不能沒有朋友。交朋友,必須用“真誠”做紐帶,用“寬容”做橋梁,用“付出”為代價。而現在有些人交“朋友”,以“利用”為紐帶,靠“金錢”做橋梁,用“索取”為代價。于是便有了交“官友”,有人信奉“跑部”前進的升官之道,常跑上級組織人事部門,結交管官的人為友,為自己升遷搭橋鋪路,有的甚至結成“官”系網,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交“款友”,有的人“孔方兄”至上,見錢眼開,見利忘義,攀“大款”,交“大佬”,像被老板的“金鏈子”套住的“狗”,使來換去;交“圈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些人為了一個共同利益而形成勢力圈,結成關系網,這些“圈”中之人臭味相投,不講原則,不講批評,不講道德,你貪我占,各行其奸,縱容包庇,沆瀣一氣;交“色友”,有的人貪戀女色,玩弄女性,搞權色交易。有道是“以利交友,利盡則散;以勢交友,勢傾則退;以色交友,色退情絕”。這些官友、款友、圈友、色友,不僅“友誼”沒能天長地久,反而被“友們”所害,正如有的貪官在獄中悔恨道:“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都是被我那些朋友害得呀!”
朋友,本是個暖心的字眼。真正的朋友,是你在愁風苦雨中行走時飄過來的一把傘;是你在暗夜哭泣時遞過來的一方絹;是你面臨滔滔大河無法渡過時劃過來的一葉舟;是你在人生之路攀登中遇到絕壁時送過來的一架梯;是讓你的歌聲達到最佳音響效果的那位不知名的調音師;是你差點被擠下黑夜的臺階時扶你一把卻不知是誰的那個人;是你有了錯誤不顧情面指你鼻子的那個人。正如有首歌唱道:“朋友啊朋友,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請你告訴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請你忘了我;如果你有了新的彼岸(飛黃騰達),請你離開我。”這才是真正的朋友。
朋友不可多得,多則濫矣!而朋友膨化的結果,使“朋友”趨向了功利化,褻瀆了朋友的內涵。前蘇聯作家柯切托夫有一本小說《葉尓紹夫兄弟》,曾在我國風行一時。作者借書中人物之口告誡人們:請客時要把朋友和有用的人分開來請,不然兩種人碰到一起容易打架。這確實是生活中的經驗之談,也許道出了一個真理。現代人誰也不愿意承認自己智商低,但好多人明知“朋友”和“有用的人”不是“同類項”,卻千方百計要把他們合并在一起,讓“朋友”成了一切勾當的幌子。
生活中的膨化食品,因添加了不少調味劑,吃多了會損傷人的身體。而膨化的“朋友”,也因添加了居心叵測之人不少私貨,交多了亦會損傷人的心靈。尤其那些手握重權的官員們,當你聽到這類“朋友”的悅耳稱乎時,你要警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