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洪 羅雪玲 蘇杭
摘?要:?通過因子分析方法構建出人力資本測量模型,并對成渝經濟圈內的各城市的人力資本進行測量。結果發現,在影響人力資本的基本因素中教育資本影響最大;從人力資本存量分布,重慶、成都等地區的人力資本存量較高,其次為綿陽、南充地區。再通過對成渝經濟圈內各城市的教育資本存量和人力資本存量進行空間自相關檢驗,發現成渝經濟圈人力資本分布存在空間正自相關。結合成渝經濟圈的現狀,提出應大力培養專業人力資本以及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與人力資本增加的協同發展。
關鍵詞:?成渝經濟圈?人力資本?空間自相關分析?
一、引言與文獻綜述??
自人力資本這個概念被Schultz(1961)及Becker(1964)提出之后,人力資本在學術研究、經濟增長、政策分析方面已得到廣泛應用。隨著經濟生活的快速發展,經濟增長方式越來越依靠知識的應用,知識推動經濟發展。研究成渝地區的人力資本,對促進整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對成渝地區人力資本和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助于從根本上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有助于加深西部地區的開發和發展。處于我國西部的成渝地區,在人力資本匱乏相對較嚴重的情況下,與東部地區的整體經濟水平差距較大。對于正由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轉型的我國經濟,人力資本是決定其能否轉型成功的關鍵因素。解決自然資源相對短缺、生態環境以及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關鍵得靠技術發展和創新,關鍵還得靠人力資本。
有學者指出,人力資本對于促進經濟效率的提高以及縮小地區間發展不平衡方面的作用較為顯著[1]。人力資本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國經濟學家T.W.Schultz正式提出的,他在文獻中解釋了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的作用[2]。1957年,Jacob?Mincer從個人收入分配角度來研究人力資本,1964年Gary?S.Becker對人力資本在微觀層面進行了研究,在家庭經濟學中引入了人力資本相關理論,奠基了人力資本理論的微觀基礎。后來以1986年Romer及1988年Lucas等學者先后闡釋到,物質資本積累的增長中人力資本的知識積累對其具有很大的正面影響,從而使經濟不斷增長。1994年,Jess—Benhabib等人通過Cobb—Douglas總生產函數的驗算分析,得出了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是由國家人力資本存量決定的重要結論[3]。1999年,沈立生、朱運法利用Cobb—Douglas生產函數模型,對經濟增長中多種因素的貢獻率進行了計量。結果表明,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中由人力資本存量的增長所做的貢獻率達到30.6%[4]。2001年,王金營也是通過Cobb—Douglas生產函數模型,計算出1978—1998這十年間由于勞動力水平的提高引起經濟增長的占比達到16.90%[5]。2010年靳衛東提出人力資本類型、人力資本數量結構和產業結構匹配度不僅是產業結構轉換效率的決定性因素,也是引起收入差距擴大、失業率上升的重要原因[6]。
雖然經濟發展中人力資本的作用越來越大,但在中國目前為止該領域的研究文獻并不多,關于人力資本測量方法的具體研究也很少。比如,2002年胡鞍鋼從教育培訓提高勞動者質量水平的角度分析人力資本水平的增長方式[7];2004年錢雪亞以成本角度基于總投資計算出了人力資本在中國的存量[8];2006年王德勁[9]從收入角度估量了人力資本;2007年朱平芳估算了中國各大城市的人力資本存量[10]。總而言之,國內外學者雖然有較為豐富的人力資本的文獻研究,但多數關于人力資本的研究都停留在總量分析的層面,忽略了人力資本本身存在異質性、動態性特征的客觀現象。
二、成渝經濟圈的人力資本測度??
(一)人力資本評價體系指標選取及說明??
根據前文的論述可知,人力資本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本文綜合多方因素選擇參照李得煌等(2013)中的評價體系,從教育、健康、勞動力再培訓及勞動力流動四個方面測度成渝經濟圈的人力資本。從這四個方面選擇相應的具體數據指標,考慮變量數據的可得性及變量間的相關性等因素,本文選取了以下的指標建立人力資本評價體系,具體指標見表1。
教育方面:教育公共預算支出(萬元),該指標衡量了政府對教育的財政支出,能夠反映對人力資本的教育投入力度;中等職業教育在校學生數(人),該指標可以用于衡量在校培養的技術人員規模;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人),該指標衡量了知識性人力資本的規模。
健康方面:自然增長率(‰),該指標指在人口自然增加數(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與該時期內平均人數之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衡量人力規模的增加情況以及居民健康生活的狀況;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平方米),該指標反映了城市中向公眾開放的、以游憩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設施和服務設施,同時兼有健全生態、美化景觀、防災減災等綜合作用的綠化用地面積大小,能夠衡量人民在城市生活的健康指數;基本醫療保險人數(萬人),該指標衡量了居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衛生機構人員數(人),該指標衡量了投入于醫療衛生的服務的人力規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情況;衛生機構數(個),該指標能夠反映城市對人們疾病的救急能力以及對病人的容納能力。
勞動力再培訓方面:R&D人員折合全時人員(人年),該指標映投入從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開發活動的人力規模;R&D經費內部支出(萬元),該指標能夠衡量在科學技術領域增加知識總量的投入。
勞動力流動方面:城鎮化率(%),該指標衡量了勞動力在地區之間流動的偏好選擇;就業人數(萬人),該指標衡量了成渝地區現有人力資本的規模大小,可以用來反映地區人力資本的配置及遷移;平均工資(元),該指標能夠反映人力資本流動的遷移成本大小;失業保險人數(萬人),該指標能夠衡量勞動人員對未來持續工作的預期及保障程度,能夠反映人力資本的穩定情況;人均GDP(元),該指標反映了人力資源對地區經濟的貢獻程度及經濟的創造能力。
(二)因子分析模型計算結果及分析??
對于所收集到的數據,本文選擇利用SPSS25.0進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模型主要的目的尋找一組變量之間的根本的隱藏因子,該模型可以將多個復雜變量降維成少數的變量,并且利用這些因子能夠更直觀、更綜合的反映現實問題,即尋找到影響成渝經濟圈人力資本的最主要的因素。根據巴特利特檢驗得到檢驗統計量的P值為0.000遠小于顯著性水平5%,因而滿足變量間不高度相關性的條件。當提取的因子解釋能力的累計方差達到85%以上時認為因子具有較高的解釋能力,最終得到三個解釋因子。
觀察因子的載荷矩陣(見表2)可知,H1可以表示為人力資本的教育資本,其中包含有教育公共預算支出(萬元)X1、就業人數(萬人)X12、中等職業教育在校學生數(人)X2、衛生機構人員數(人)X7、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人)X3、失業保險人數(萬人)X14、R&D人員折合全時人員(人年)X9、R&D經費內部支出(萬元)X10、城鎮化率(%)X11。
H2可以表示為人力資本的健康資本,其中包含有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平方米)X5、基本醫療保險人數(萬人)X6、自然增長率(‰)X4、衛生機構數(個)X8。H3可以表示為人力資本的遷移資本,其中包含平均工資(元)X13、人均GDP(元)X15。同時根據表2可知,三個因子的解釋能力分別為71.219%、9.776%、7.723%,綜合解釋能力達到88.718%。可見,這三個因子是能夠解釋綜合變量的絕大部分內容,其解釋能力較強。
根據表2可以得到三個因子各自的貢獻率,因而假定成渝經濟圈的的人力資本只受教育資本H1、健康資本H2、遷移資本H3影響。并建立如下的人力資本綜合存量公式:
本文采用的計算各資本存量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Hi代表各個因子,Ti代表各因子的成分總計,scoreji代表第i個成分因子對應的第j個變量的因子得分,Xj代表第j個變量的值;i=1、2、3;j=1、2、3....15
分別計算得到成渝經濟圈中各城市的人力資本綜合存量如表4所示。根據表4可以看出,重慶地區的人力資本綜合存量是明顯高于其他城市的,所屬四川的15個城市之間的差異也是極大的,其中成都和其余14和城市的差距最為顯著。這一點與四川省內各城市之間的發展不平衡的現實是相吻合的。而成都市與重慶市之間的人力資本存量差異最主要來源于教育資本存量的差異,這與兩個城市對教育投入、人員培訓的投入存在明顯差異的現實也是相對吻合的。綜上,綜合評價得到的結果是符合當前成渝經濟圈發展的現實的。
三、成渝經濟圈人力資本的空間自相關分析??
不妨采用空間自相關的分析方法對成渝經濟圈的人力資本與教育資本的空間分布進行檢驗和分析。空間自相關分析可以反映一個地區某個屬性值與鄰近地區屬性值相關性的大小,通常采用莫蘭指數來量化這種空間聚集程度。全局莫蘭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I=n∑ni=1∑nj=1wij(xi-x-)(xj-x-)∑ni=1∑nj=1wij∑ni=1(xi-x-)2
進行空間計量分析往往還需要構建空間權重矩陣,考慮到人力資本形成與各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的關聯度更深,因此本文采用的空間權重矩陣為經濟距離矩陣,將表4對應年份相鄰兩地GDP代入下式,即可完成權重矩陣的構建。
將基于(7)式的權重矩陣以及表4求出的教育資本存量與綜合存量導入Stata15中,基于(6)式求出的莫蘭指數結果為:
同時利用Stata15繪出的兩個變量的莫蘭散點圖如圖1和圖2所示,無論是全局自相關檢驗還是局部自相關檢驗,都顯示出兩個變量確實存在空間自相關,同時兩個變量的空間異質性趨同。兩個變量的全局莫蘭指數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符號都為正,說明這種空間自相關關系為空間正自相關。也即從空間上來看,無論是人力資本存量還是教育資本存量都是一種“高高聚集”或是“低低聚集”的狀態。但全局莫蘭指數的值比不算太大,因此從數值來說,這種趨勢并不算很明顯。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成渝經濟圈包含的16個城市的人力資本進行因子分析得到,影響人力資本的基本因素有教育資本、健康資本、遷移資本,其中教育資本占主要的影響因素。從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各城市之間的人力資本存量有著較大的差距,其中重慶、成都明顯高于其他城市,其次為綿陽、南充地區,這體現了目前城市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問題。
從各因子的主要成分可以看出,影響教育資本的最主要因素有教育公共預算支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人數以及普通高等學校在校人數;影響健康資本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增長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基本醫療保險和衛生機構數;影響遷移資本的主要因素為平均工資和人均GDP。根據上述分析,地方政府可以從相應的角度進行人力資本的改善與提高。針對上述的分析,本文就成渝經濟圈發展中人力資本所體現出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人力資本充裕的大城市應當帶動相對稀缺的小城市。在現有的成長規模下,人力資本較充裕的城市例如重慶、成都、綿陽、南充應當兼顧其他人力資本較稀缺的城市如雅安、資陽、眉山。具體的實施措施可以從教育資本入手,大城市可以向小城市輸送教育資本,城市間政府可以組建教育支出互助計劃,對教育公共預算支出相對較少的城市實行幫扶。
第二,不同等級人力資本存量的城市對人力資本后續的投資應當側重不同。對于大城市而言,教育資本規模已經很大,再投入教育資本所帶來的邊際效益明顯低于小城市,因而對于大城市而言,應當在維持一定增長率的教育投入下加大對健康、遷移的投入;對于小城市而言,則首先應提高對教育的投入。
第三,人力資本結構與產業結構間要協調調整。產業結構的調整是個較為復雜的過程,人力資本水平與結構的調整優化可以帶動提高產業結構優化的效率。因此,在經濟結構調整的政策分析中,要加強人力資本結構的調整力度。因此,要發展主導產業,合理調整結構。
參考文獻:
[1]李海崢,梁赟玲,Barbara?Fraumeni,劉智強,王小軍.中國人力資本測度與指數構建[J].中國經濟學,2010(00):326—353.
[2]Schultz,T.?W.?LUCASR?E,1988.On?the?Mechanics?of?Economic?Development[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22):3-41.
[3]Benhabib?J?,?Spiegel?M?M?.?The?role?of?human?capital?in?economic?development?evidence?from?aggregate?cross—country?data[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94,34(2):143—173.
[4]沈利生,朱運法.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分析[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5]王金營.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理論與實證[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6]靳衛東.人力資本與產業結構轉化的動態匹配效應——就業、增長和收入分配問題的評述[J].經濟評論,2010,000(006):137—142.
[7]胡鞍鋼.從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本大國:1980—2000年[J].中國人口科學,2002(5):1—10.
[8]錢雪亞,劉杰.中國人力資本水平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04,000(003):39—45.
[9]王德勁,劉金石,向蓉美.中國人力資本存量估算:基于收入方法[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6,21(005):68—74.
[10]朱平芳,徐大豐.中國城市人力資本的估算[J].經濟研究,2007,42(9):84—84.
[11]劉新智,沈方.人力資本積累與產業結構升級的耦合協調研究——以長江經濟帶為例[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7(03):99—111+220—221.
[12]杜偉,楊志江,夏國平.人力資本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4(08):173—183.
[13]李海崢,賈娜,張曉蓓,BarbaraFraumeni.中國人力資本的區域分布及發展動態[J].經濟研究,2013,48(07):49—62.
[14]龐禎敬,曹煒威.成渝經濟圈R&D空間溢出網絡結構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34(06):47—52.
〔本文系大學生創業創業訓練計劃省級立項項目“小網格如何發揮大作用?社區短期失業援助的新困境及探索”(項目編號:S202010636150)階段性成果〕
〔黃小洪(通訊作者)、羅雪玲、蘇杭,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