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學生體質是國民體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健康狀況關乎國家大計、祖國繁榮昌盛、長治久安。20世紀后期開始,針對學生體質連年下滑的情況,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文件,尤其是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基于1985年—2005年我國學生體質連續(xù)下滑而制定頒布實施的(7 號文)《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2012年(53 號文)《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1–2],對學校體育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和學校體育工作的明確要求,對遏止學生體質下降具有實踐操作意義,體現(xiàn)了國家對學生體質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堅定信念。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互聯(lián)網+”行動計劃。目前,互聯(lián)網技術在各行業(yè)中大力推廣應用,“互聯(lián)網+”元素已融入人們的政治思想、生產生活、生活環(huán)境等各個方面。從支付寶、微信支付到足不出戶在網在購物、網上訂餐,“互聯(lián)網+”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鑒于此,借助“互聯(lián)網+”技術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是業(yè)內人士需共同探討的新課題。而大量研究證明,通過休閑體育鍛煉能有效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為此,本研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同大家共同探討。
青少年群體是我國的花朵更是我國未來的建設者、接班人,而學生是青少年的主要構成群體。現(xiàn)今我國學生體質健康呈逐年下降的態(tài)勢,此情況引起了國家相關教育部門的重視。幾十年來,學生在各級學校組織的體質健康測試中,其結果不容樂觀;大、中、小學生各個時期的體測結果表現(xiàn)出一年不如一年的下降趨勢,特別是在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中更為明顯,如速度、靈敏、柔韌等方面。同時隨著經濟、生活、科技等快速發(fā)展,肥胖、近視、心血管、頸椎病等問題也在學生人群中呈上升態(tài)勢。面對學生身體素質下降,國家上級相關部門針對學生體質健康的情況,制定了相關的文件,但從效果來看不顯著。
(一)教育行政部門監(jiān)管不力
教育行政部門是指一個國家的各級政府對教育事業(yè)進行組織領導和管理的機構或部門。自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7 號文件至今10 多年間,下發(fā)了多個關于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的綱領性文件,文件一出學校只是按照文件要求把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shù)據(jù)結果上交,而對測試前、測試中及測試后學生體質健康期間的水平變化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導致文件要求嚴格,執(zhí)行只要結果的局面。素質教育是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是以健康為基礎的教育,“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不僅是為了相關指標的數(shù)據(jù)采集,而應重視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前、測試中、測試后的工作”[3]。因此,加強教育行政部門的監(jiān)管力度,有利于學生體質健康工作的積極推進,真正提升學生體質健康。
(二)學校體育重視不夠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學校體育課是“弱勢”課程,常常淪為主科課程的奴隸被占用。體育課開展不足讓學生逐漸失去對體育的熱情,進而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日漸減弱。研究認為,“體育教學在市場化轉型中未能迎合學校專業(yè)設置的趨勢,導致人們對其教學價值的懷疑,大學生更加不注重體育對于自身的重要性”[4]。學校開設體育課程等同虛設,沒有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真正價值,以致學生在學校體育課中處于被動參與的對象,這是造成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重要原因。
(三)家長對體育課理解不到位
當前,在唯分數(shù)、唯升學論的大環(huán)境下,學生很多業(yè)余時間乃至周末被各種培訓機構圍繞,從小就奔波于各個輔導班之間,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除了學習幾乎就沒有參加體育運動的業(yè)余時間了。在近幾年的體育課、體質測試過程中,時常發(fā)生學生猝死的報道,進而引發(fā)家長與學校官司頻頻,在社會中形成極大的影響,在此情況下,學校體育課、學生體質測試工作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學柜櫥墕321Q 生一旦發(fā)生安全事故,家長基于事故發(fā)生在學校,就認為是學校的責任,施壓于學校,學校迫于壓力基于安全盡可能的縮短學生的鍛煉時間[5]。在這種情況下,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形成較大壓力,難以開展。
(一)有利于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健康
當代學生由于學習任務重,運動時間不足,導致身體體質下降,表現(xiàn)較為明顯的是速度、靈敏、力量、耐力等基本身體素質,同時伴隨有視力下降、肥胖、頸椎病等。在近兩年學生體質測評中視力也作為測試的內容,可見學生的健康從身體力行開始向感觀方面惡化。眾所周知體育具有預防疾病發(fā)生的作用。休閑體育是體育的一種活動形式,主要指在人們相對自由的時間里,自愿選擇從事的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6]。經常參加休閑活動能讓力量、速度、耐力得到提高,同時還能在運動中釋放壓力、消除疲勞、放松心情。
(二)增強學生加強體育鍛煉的意識
當代大多數(shù)學生由于家庭、學校等原因,參與體育運動較少,缺乏對體育的認識,重視文化而造成輕視體育的觀念。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體質下滑較嚴重,引起了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在近幾年的努力下,學生的體質健康有所提高,休閑體育項目較多,活動形式豐富多彩,選擇性多滿足大眾的需求,既可以自娛自樂又可以群體參與,適應性廣闊,可以不受場地限制。其自身的優(yōu)勢區(qū)別于傳統(tǒng)體育項目,讓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性,進一步推動休閑體育的普及與開展。
(三)提升學生參與運動的自信心
當今社會競爭越發(fā)激烈,對學生而言,學習的壓力莫過于最大的。繁重的學習任務、同學之間的競爭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困惑,同時來自學校、父母的壓力都會讓學生背負沉重的精神壓力。休閑體育所具有的項目多樣性和娛樂性特征,可以提升學生參與運動的自信心、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休閑體育還可以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選擇符合自己的內容,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參與到運動中,增強克服困難的心理素養(yǎng)、陶冶情操。
(一)利用“互聯(lián)網+”網絡營銷模式,把“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融入學生體質健康中并視為“商品”銷售到“政府-學校-家庭“三位一體中,展現(xiàn)其市場價值,使學生體質健康的觀念深入人心。
網絡營銷是一種新型的營銷方式,是以互聯(lián)網為基礎,利用數(shù)字化和網絡媒體進行信息傳播和交換。針對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問題,為加強學生體質,強調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既是學校教育的指導思想,也是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行動指南,這一口號有利于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發(fā)展。召開大會,進行報道本身就是網絡銷售的一種渠道,然而學生身體素質的健康是國民身體素質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全民體質健康市場中占有重要的市場份額。在當前,學生體質健康不容樂觀正是因為“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沒有深入人心,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借此利用“互聯(lián)網+”的網絡營銷平臺,通過各個渠道進行宣傳,使學生體質健康提升到有思想理念傳播的網絡傳播平臺。
(二)利用“互聯(lián)網+”時代明星效應、蝴蝶效應的成功,復制到能在鄉(xiāng)、鎮(zhèn)、市、省及至全國學校引起共鳴的體育“產品”提升學生體質健康。
在“互聯(lián)網+”時代明星效應、蝴蝶效應都是非常成功的網絡營銷案例,兩者只是在銷售渠道、傳播形式上有不同之處,但都是網絡營銷模式成功的體現(xiàn),打破了傳統(tǒng)行業(yè)。當前學生體質健康情況較差:一是體育課形式單一,學生被動選擇;二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途徑沒有能及時融入互聯(lián)網發(fā)展中去,不能滿足學生求知的欲望。為此,利用“互聯(lián)網+”時代明星效應、蝴蝶效應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理論是可行的。比如明星效應,我們可以請國內外體育方面的明星,如籃球明星姚明、游泳明星孫楊、足球明星梅西等做體育方面的公益性節(jié)目,帶動學生參與其中,培養(yǎng)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加強鍛煉增強體質。蝴蝶效應我們則可以效仿我國清華大學,為促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提出“無體育,不清華”的口號,不會游泳不能畢業(yè)等體育方面要求,這些經驗我們都可以通過網絡照搬進行復制。
(三)利用“互聯(lián)網+”時代網絡技術開發(fā)的眾多關于體育類APP 軟件應用到學生體育鍛煉中,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伴隨互聯(lián)網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網絡營銷商、運營商等開發(fā)了眾多的APP 體育軟件及公眾號,比如微信運動、悅跑圈、體能網、羽毛球迷、咪咕善跑、QQ 運動等不下幾十種軟件,這些產品的開發(fā)、應用與體育鍛煉運動中監(jiān)控緊密結合,比如運動強度、運動時間、消耗熱量、肺活量等指標多功能監(jiān)測,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參加體育運動提供了科學的鍛煉方法。在此基礎上,今后教育部門可與科技公司合作,開發(fā)更加系統(tǒng)、全面、安全、可靠的適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智能移動終端,讓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可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自己喜歡、能接受的運動項目參與鍛煉,提高身體素質。進一步培養(yǎng)自己的體育興趣愛好,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學生是我國青少年群體的主要人群,是我國未來的花朵,是關乎國家繁榮昌盛、長治久安的大事,尋找有效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途徑尤為重要。目前“互聯(lián)網+”在與各行業(yè)相融合中大獲成功,借助“互聯(lián)網+”同樣可以在休閑體育領域產生積極影響,從而提高學生體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