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鼓勵在校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是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文化快速發展、社會轉型迅速發生和大學生畢業后就業形勢嚴峻的現實背景下,國家教育和勞動保障等部門對大學生健康發展和適應社會綜合能力培養的政策性和策略性調整[1]。此舉能夠充分發揮大學生思維活躍、掌握了前沿知識和領先技術的現實有利條件,最大限度地進行資源整合,既充分顯示當代大學生的生機與活力、彰顯國家和民族的創造力,又能在大學生走向社會之前充分模擬實踐,為適應社會奠定堅實的知識、技術與能力基礎,還能確實有效緩解當前大學生畢業就業形勢嚴峻的現實狀況,將就業端口前移,提前進行專業與就業的連接[2]。
體育、音樂、美術等一些特長專業的大學生,雖然與其他專業的大學生相比,文化考試成績相對要落后一些,但由于在高考前接受了相對比較長期且系統的特長訓練,因此在各項素質方面,如創新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張力和專業技能等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因此,這些特長專業的學生在大學期間進行創業,其創業嘗試與實際效果總是在優勢與劣勢中進行轉化與博弈。體育專業在校大學生在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學與訓練和民族傳統體育等四個大的領域的創業方面儲備了較為系統的知識和技能,如果能夠借助在校期間理論與實踐課堂上專業知識的存儲,指導教師的有效指導及學校產業孵化園規避風險等優勢進行科學合理的創業,便能實現體育專業人才與當前我國民眾日益增長變化的體育需求之間的提前對接,實現體育專業與社會就業需求的現實對接。
劣勢(W):湘西地區體育專業大學生湘西地區屬于湖南省乃至全國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受地域差異影響,該地區創業整體水平不高,創業意識比較匱乏,創業能力有所欠缺,創業氛圍與良好的激勵機制尚未形成。制約湘西地區體育專業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問題,首先表現在理論認識不夠,理論儲備不足,不能對實踐形成有效啟發與指導。并且創業積極性不高、經驗不足、意志不堅定,容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另外,本地區體育專業大學生創業不可能像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那樣有深厚的地區經濟文化硬實力與產業孵化鏈接作保障,學校內的體育產業孵化園資金支持力度也無法與發達城市相抗衡。同時,學校與社會資本缺乏足夠的合作機會與市場響應機制。
優勢(S):當今社會,我國對于大學生創業,有著諸多獎懲機制、激勵措施、道德戒備、成功典型、風險警戒等措施來對進行保障。而湘西地區有著豐厚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很多體育項目如高腳、苗鼓、秋千和板鞋等都可以說是湘西地區的“名牌”項目,而該地區的學生在校期間就對這些傳統體育項目進行了初步的學習,掌握了相對的技能,對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以吉首大學白晉湘等人為首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科研團隊,有很強的整體科研實力,有豐碩的科研成果,有突出的體育專業學生創業指導經驗。吉首大學校園創業科技孵化園也為大學生創業規避風險提供了保障。科學整合這些優勢資源,將為當地體育專業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堅實的理論指導與智力支持。
機遇(O):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加速發展少數民族地區體育文化和健康產業發展、促進經濟文化軟實力建設,國家層面鼓勵在校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條文與激勵措施,這三個方面的機遇,猶如三駕馬車,支撐著湘西地區體育專業大學生創業朝著縱寬和縱深的方向發展。加之國家對于各階層人民的健康重視,各地區體育基礎設施的完善、各種體育場館的建立,體育行業越來越普及,也越來越受到廣泛人民群眾的關注和喜愛。
挑戰(T):湘西地區體育專業學生創業的主要挑戰有:創業環境受到自然環境制約,各方面資源相對落后;創業缺乏具體的規劃,對于創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沒有詳細的解決策略;可供直接參考的理論儲備、經驗總結與成功運作模式不足;地方觀念相對陳舊、得不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由于從小接受的是應試教育,灌輸式的知識,對市場規則的不熟悉,可能導致面對問題時缺乏靈活變通的技巧;受學生家庭經濟文化和教育背景影響,父母對學生創業持消極態度,甚至帶給學生負面情緒;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如資金、人脈或創業失敗的風險等,創業后心理壓力日益增大,需要創業者擁有頑強的意志來承擔并且去解決。
想要成功創業,應當厘清四個要素的相互關系,進行必要的理論儲備。如必須對政策功課認真復習,徹底理解,決不能一知半解,頑固不化。而后,必須認真分析自己所學專業的特點、優勢與不足,在此基礎上結合國家體育產業發展政策導向及民族地區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傾斜和扶持,對自己創業切入點的文化和社會效應、市場前景、潛在風險與抗風險調整策略、合作對象與要求、發展規劃與方案設計等均有清晰的理性認識和有力的理論支撐,才能在激烈的創業競爭體系中有所斬獲。與此同時,湘西地區體育專業的學生尤其應該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文化產業和健康服務相關產業的理論以及民族地區健身俱樂部和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產品與市場等方面的理論基礎、生存邏輯和發展邏輯等有警醒的認識,才能在創業實施階段有的放矢,增加勝算。只有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慎重選擇,大膽挑戰,勇于嘗試,方能選擇最為正確有效的創業路徑。
在大學創建創業科技孵化園,最大的優勢就是資金節約、資源整合、資源共享和風險規避。由于在孵化園內進行模擬與仿真創業,學校能夠提供有效的場地設施與設備,使得創業成本可以大大縮減[3]。在此基礎上,學校內部不同的專業、不同層次和水平人才的跨界整合和優勢互補,使項目的選擇空間大增。此外,孵化園內產生的創業項目交叉融合,極其容易形成產業鏈,充分彰顯集體智慧。而對于風險巨變和客戶流失,科技孵化園也能將損失降到最低,具有較強的風險規避能力。
在全國大學生創業委員會的支持與協調下,每年一屆的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是大學生創業最大的成果展示平臺。湘西地區體育專業的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平臺,進行極具民族與地域特色的創新項目展示,展現自我能力和水平的同時,抓住機會,尋求廣泛的合作與發展空間,包括資源、資金和人脈等。
在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國家戰略背景下,人們的健康觀念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購買健康服務已經成為普遍的價值認同和消費理念。體育和非醫療健康干預已經成為一種樸實的生活態度和行為習慣。在此前提下,湘西地區體育專業學生應該緊密聯系本地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優勢和特點,結合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針對不同的人群開設不同的鍛煉、健身、娛樂的體育項目,積極營造為本地居民和游客素質拓展和健康服務的市場氛圍與消費場所,促進大學生創業的發展。
國家層面西部大開發、國務院加速體育產業快速發展若干意見的出臺、國家層面大學生創業各項優惠政策的出爐,以及關于民族地區產業發展、民族村落精準扶貧等各項有利政策的交相輝映,是湘西地區體育專業學生創業最堅強有力的后盾。在國家政策的鼎力支持下,在民族村寨和民族社區體育公共產品與服務供給允許合理市場化的前提下,積極開創適合本地居民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承和健康服務產品、用品,勢必成為全新的產業態勢和經濟增長點,形成創業帶動就業的良好局面[4]。
在當今社會對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湘西地區體育專業學生創業決不能墨守成規和閉關自守,應該善于對外交流與學習,汲取外部經驗,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并且堅持合作和共贏的創業理念,利用人才、知識與能力優勢,通過有效渠道與體育健身俱樂部、體育產品和用品生產和銷售公司等進行合作創業,尋求更為廣闊的生存機遇與發展空間。
創業失敗的風險使眾多大學生望而卻步,即使有好的創意和理念,在資金、市場前景、失敗風險等諸多不確定因素面前難免退縮。當今,新媒體和發達的網絡,為諸多健身服務等實體產業的創業提供了試驗田。并且,網絡時代的顯著特征是信息對稱公開透明。在此背景下,湘西地區體育專業學生可以先通過互聯網進行線上創業,而后再由線上發展到線下創業,線上線下相結合,利用互聯網傳播平臺廣泛、信息獲取快捷、資金消耗低的特點,同樣能夠有效規避風險,贏取生存空間。
湘西地區體育專業大學生創業是一個長期、復雜而又艱巨的過程,必須養成團隊創業、智慧創業、基礎創業。服務業創業等思想觀念與行為習慣,放棄“速成”“淘金”和“機會主義”的錯誤觀念,將自主創業和智慧創業貫穿于整個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