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思雯 撫州職業技術學院
傳統民間工藝起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是在一定的歷史發展背景下結合人們的生產生活實際而逐步發展起來的,是一種特殊的工藝形態,具有深厚的美學意義,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形象載體,其不僅是傳統文化物化的產物,更重要的是對傳統民族文化精神價值的繼承和發揚,能夠充分反映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以及樸實無華的性格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傳統民間工藝中有很大一部分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期依舊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傳統民間工藝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對人們審美意識的產生和發展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其主要包括雕塑、剪紙、繪畫、表演等多種工藝形式,具有實用性、地域性、民族性、集體性、傳承性等特征。傳統民間工藝大多以天然物質為載體,能夠準確地反映出古老東方民族獨特的美學意識、“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以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其在很大程度上起著寄托情感、舒緩身心、創造快樂以及教化育人的作用。[1]
現代環境工藝設計是人民群眾在一定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背景和時代發展趨勢之下,為滿足自身的生產生活需要而對自然環境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造,其不僅遵循自然規律,還順應社會的發展趨勢,從而為人民群眾提供必要的、理想的、符合人基本生理心理需求的生活場所。在新時期社會發展背景下,現代環境工藝設計不僅僅是指空間工藝的創造,還包括城市規劃、園林設計、建筑設計等眾多內容,具有系統性、實用性、前瞻性等特點。
現代環境工藝設計是人們在認識自然、尊重自然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改造世界。在快節奏的時代,人們更加向往傳統田園式的生活模式,希望現代環境設計既能夠充分適應新時期的發展背景,又能有效融合傳統慢節奏、舒緩的生活理念。因此,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發展背景下,當前環境工藝設計更加強調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合理利用,并明確其整體工藝的理念和本質,在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的基礎上,重點把握各功能的組合關系,使其既能滿足新時期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化的和諧統一[2]。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由于不同地域之間的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其產生和形成的文化理念以及風俗習慣等也存在不同,這就使得傳統民間工藝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色彩。地域性是民間工藝發展的空間特性,因此在現代環境工藝設計過程中,應重點關注現代環境設計理念與整個城市的發展規劃和周邊區域整體環境的和諧統一,并巧妙融合傳統民間工藝,充分利用周邊居民感到熟悉和具有親切感的文化元素和色彩,豐富現代環境工藝設計理念,體現濃厚的鄉土情感內涵,從而形成具有獨特魅力的工藝風格。
裝飾性是傳統民間工藝的本質功能,如最初的彩陶紋樣裝飾,后期的剪紙墻壁裝飾、刺繡服飾裝飾等。多樣的圖像和造型工藝不斷出現,并經過社會歷史的變遷逐步得到優化和完善,從而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性的工藝形式。傳統民間工藝的裝飾美感與現代環境工藝設計的核心理念具有共通性,因此,將兩者有效融合和滲透,既能形成相互的內在聯系又能彼此互補完善,從而讓群眾體驗到獨特的地域風情和民族色彩。
現代環境工藝設計的重要目的是通過一定的裝飾裝修手段來營造舒適的生產、生活和休閑空間,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當代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發生了明顯改變,更加強調自身的情感體驗。傳統民間工藝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寓意,將傳統民間工藝有效融合到現代環境設計理念中,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設計人員的設計靈感。通過將傳統民間工藝蘊含的內涵和情感應用到現代環境工藝設計中的圖像或者象征符號中,可以豐富其文化內涵和價值指向,這不僅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趨勢,更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3]。
造型形式是現代環境工藝設計的外在表現形式,能夠帶給人們直觀的具體物象。傳統民間工藝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基于民間工藝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我國特定的社會結構而逐步形成了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的造型形式和風格特點,而傳統民間工藝在現代環境工藝設計中的運用不僅強調簡單的外在形式,更注重對“勢”的追求和體現,以形成具有獨特地域風情的文化品位和市場定位。如在鐵嶺新城區的景觀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有效融合了鐵嶺獨特且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工藝形式——秧歌工藝,并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運用現代材料和技術,經過環境設計的工藝夸張,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河流沿岸景觀,其不僅充分體現了當地地域文化和民間工藝的靈魂,更豐富了整體景觀環境的視覺效果。
我國地域遼闊,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由于地理位置和生活環境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風俗習慣?,F代環境工藝設計強調地域性特點的有效運用,并通過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實現人文工藝景觀的再現和創新,強化和豐富現代環境工藝設計的個性,以避免千篇一律的風格和造型樣式,從而滿足人民群眾追新求異的審美需求。如我國南北地理環境和地域條件存在較大差異,這也使得南北的傳統民間工藝存在較大不同,像陜北的民歌和腰鼓、山西的廟會和戲劇、山東的民間曲藝和傳統年畫、江西景德鎮的陶瓷工藝等民間工藝形式都體現著各自的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將這些各具地域特色的民間工藝融入現代環境工藝設計中,可以有效豐富現代環境工藝的表現手法和精神文化內涵。
傳統民間色彩是在傳統民間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與人民群眾的審美情趣、民俗觀念、生活態度和價值體現具有內在統一性。傳統民間工藝強調色彩的視覺效果和整體寓意,而色彩設計和運用也是現代環境工藝設計的重要內容。因此,在現代環境工藝設計過程中,利用傳統民間工藝的色彩設計理念,如將紅火熱烈、輕松明快的色彩融合到現代建筑設計過程中,能夠給人們帶來熱鬧活躍、清爽大方等不同的視覺效果,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氣質。
當前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使得人與自然生態的關系越發緊張。新時期人們逐漸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現代環境工藝設計過程中也強調綠色設計理念和綠色材料的使用,以保證現代環境工藝設計既能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又能與周邊自然生態環境協調統一、和平共處,而傳統民間工藝的地域性、實用性很強,其大多來源于生活,就地取材并高效利用材料自身的美感,通過不同材料的組合和碰撞帶給人不同的印象和美感[4]。因此,重視傳統民間工藝自然材質在現代環境工藝設計中的運用,能夠有效避免環境工藝設計在材料處理上的單調,從而增強環境工藝設計的工藝美感,豐富環境工藝設計的造型樣式,實現傳統民間工藝和現代環境工藝設計的有效融合和創新發展。
傳統民間工藝具有多元且豐富的內涵價值和造型工藝,將其有效融合到現代環境工藝設計過程中,既能夠保證其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又能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而在優化創新和豐富現代環境設計理念的同時,推動傳統民間工藝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