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瑩 韓雨蒙 魯迅美術學院
琺瑯工藝在我國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經過千百年的傳承,技藝水平已經發展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傳統琺瑯首飾圖案通常以吉祥圖案為主。牡丹等富有吉祥寓意的花卉圖案最受琺瑯工匠的青睞。傳統琺瑯工藝中,圖案顏色向來艷麗。但不同的歷史時期對于琺瑯工藝圖案和色彩的側重都各有不同。元末明初,琺瑯色彩以鮮活明快的藍色為基調,明宣德晚期琺瑯器的藍色在明度和純度上都有所降低。萬歷年間,琺瑯工藝色彩更加多樣化。藍、淡青、白都是當時常見的色彩。琺瑯工藝圖案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有精妙的發展,在此不展開敘述。傳統琺瑯圖案是特定歷史時期制作技藝與審美觀念的產物,反映了當時的時代風貌與社會環境。今時今日,人們對于審美的訴求是包容開放的,傳統琺瑯圖案與人們的審美情趣也并行不悖。但要想更加符合現代社會人們主流審美的訴求,還需要對琺瑯工藝圖案進行一些改進。通過不斷創新,使這門古老的技藝煥發全新的生命活力。
琺瑯工藝向來備受人們喜愛,不同的表現形式都有相應的表現技法。在本文的介紹中,主要從制作方法和胎地種類兩個方面展開論述。
1.掐絲琺瑯
掐絲琺瑯又可以叫作銅胎掐絲琺瑯、嵌琺瑯、琺藍,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制作工藝一般是在金制或者銅制的胎型上,用金絲或者銅絲掐出種種繁復多樣的花紋圖案,并填充進色彩各異的琺瑯釉料,如柿紅、翠藍、深綠、葡萄紫等。經過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之后,一件色彩奪目、華麗斑斕的琺瑯器具就形成了。
2.內填琺瑯
內填琺瑯,是掐絲琺瑯工藝的一種全新突破。這種工藝不再使用金屬絲掐絲作畫,而是直接在金屬質地的胎底上壓出花紋,壓模法和剔刻法是內填琺瑯常用的兩種制作手段。在刻凹進去的花紋處填以琺瑯釉料,經過一系列后道工序最終燒制成型。內填琺瑯的制作,主要以透明琺瑯為主體。相較于掐絲琺瑯燒制后還要進行打磨,內填琺瑯燒制完成后器具表面更加光滑,可直接省去打磨步驟。
3.鏨胎琺瑯
鏨胎琺瑯,又可以稱之為凹凸琺瑯、剔花琺瑯。鏨胎琺瑯是將金屬的雕鏨技法運用到了琺瑯器的制作當中。其制作工藝首先要在金屬胎體上進行,在成型的金屬胎體上按照已經繪制好的紋樣進行描線。然后使用雕鏨技法,對輪廓線以外空白的地方進行雕鏨設計,使得紋樣的輪廓線凸出清晰。在雕鏨后的凹處添加琺瑯釉料,通過后道工序,一件鏨胎琺瑯器具就誕生了。
4.透明琺瑯
透明琺瑯,別稱有透光琺瑯、透花琺瑯、鏤空琺瑯等。這種琺瑯技藝,興起于鏨胎琺瑯衰落的時候。與先前介紹的琺瑯技法不同,透明琺瑯并不需要金屬胎體。它的制作工藝通常是用金屬絲組成透光的框格,以銅片或者鋁片作為托片。在托片處填入琺瑯釉料,燒制完成之后再將托片去除。最終的透明琺瑯成品經過打磨之后,將呈現出猶如彩色玻璃的效果。當陽光透過時,其會呈現出絢麗奪目的色彩。
5.畫琺瑯
畫琺瑯別名洋瓷,經過多年的發展除金屬胎體的畫琺瑯之外,還延伸出了瓷胎畫琺瑯、玻璃胎畫琺瑯等。其燒制工藝簡單地說,就是先在紅銅的胎體上涂滿白色的琺瑯釉料。經過高溫燒制后,釉面會變得平滑。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料繪制圖案,經過焙燒,一件富有生動繪畫趣味的畫琺瑯產品就形成了。
琺瑯的胎地有很多種,常見的有銅胎琺瑯、金胎琺瑯、玻璃胎琺瑯、瓷胎琺瑯以及紫砂胎琺瑯等。不同胎地的琺瑯在制作技藝上沒有明顯差別,制作流程都是以胎地作為依托,點施琺瑯彩并燒制。金屬胎體是琺瑯器中最常用的,富麗華貴的外形特點使其深受封建社會上層階級人士的喜愛。這種琺瑯器制作工藝復雜、造價成本高昂、技術難度很高,在明清時期是上供御前的珍品。民間流傳最為廣泛的是銅胎琺瑯。相較于其他金屬材料,銅胎在造價成本上更加低廉。此外相較于其他金屬,銅與琺瑯也更加容易結合,從技藝操作層面講,降低了琺瑯器的制作難度。
不同時期社會的審美訴求往往是不同的,琺瑯工藝是古代精美的裝飾技藝之一,但傳統琺瑯飾品古樸繁雜的紋樣與當今人們的衣著并不相稱。如何運用現代美學,使琺瑯工藝在傳承的基礎上得以發展創新,是相關專業人士關注的重點。
首飾設計過程首先要講求比例設計的和諧,對稱與秩序之美是經久不衰的設計理念。現代美學觀念不僅要滿足人們的感官享受,同時也更加追求設計過程中對于思想體系的表現。在現代設計體系中,幾何形態以其簡約時尚的特點成為符合當下人們審美訴求的主流設計方向。點、線、面具有豐富的設計感:直線恰如其分地傳遞著穩定、堅硬、均衡的情感;曲線則表現得更加柔和、婉約、靈動。將幾何形狀與琺瑯首飾相結合,無疑滿足了現代社會審美中變化與統一并存、對比與調和并重的設計理念。
中國式審美講究“節奏感”。在琺瑯飾品設計中融入現代美學理念,可在規律中展現變化。從材料體積、比例尺度的拿捏,到色彩搭配的選擇,都將讓琺瑯工藝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煥發出全新的光彩。此外,現代美學設計中也充分體現了人們對于自然形態審美的追求。在現代首飾設計中,植物、動物等都是常見題材。但這并不意味著現代琺瑯設計要照搬傳統,而是更應該在傳統中融入現代之思,結合現代美學理念,從獨特的角度挖掘琺瑯首飾創新點。通過全新的現代化闡述,提高人們對于琺瑯飾品的接受度。此外,抽象的藝術方法近些年也逐漸被大眾接受。通過客觀的夸張、變形和組合,不僅能使設計作品主題更加突出明顯,也能更好地傳達出設計師的情感理念,從而更好地與人們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我國琺瑯工藝經過漫長的發展,其工藝早在清朝乾隆時期就達到了頂峰。但琺瑯首飾的應用就相對起步較晚。從目前我國琺瑯首飾市場來看,多為旅游產品,制作工藝較為粗糙,通常采用模具批量制作,缺乏自主設計理念,以琺瑯工藝為主的首飾制作企業并不多見。壓縮工藝制作成本和設計成本打價格戰,依舊是目前我國琺瑯市場最為常見的現象。
對于我國現代琺瑯首飾的發展,這里提出兩點建議:一是以傳統為主陣營,從傳統中來,尋覓其符合現代審美訴求的一面。對傳統紋樣以及花紋元素,結合現代美學理念進行解構、重塑。通過前衛的設計理念,將傳統元素變成具有現代審美意義的,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流行元素。二是合理地利用點、線、面等基礎元素,化繁為簡。琺瑯飾品簡約不簡單的設計理念,與其復雜精細的制作過程相得益彰,彌補了流水線工業生產造成的價值感缺失。追求節奏感與韻律美將賦予傳統琺瑯首飾現代審美意味,使其更加符合現代化的審美訴求。
琺瑯工藝在我國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是民族工藝與大眾審美的代表性作品。其靈活多變的樣式,讓自身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入時代之思,展現出歷史的印記。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如今琺瑯工藝已經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重視,其濃厚的文化氣息也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加入這場文化傳承保衛戰之中。了解傳統、了解歷史是發揚琺瑯工藝最本質的核心。通過融合現代美學設計理念,琺瑯文化將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站在新世紀的歷史起點之上,琺瑯工藝將從傳統中來,到創新中去。現代琺瑯首飾設計將以傳統為根,以創新為葉,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