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威海市高區一中世昌校區 陳碧禪
一直以來,為了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數學教學任務,初中數學教師習慣性按照統一的教學計劃來組織學科活動,且比較關注學生是否牢固地背誦了數學知識。而為了追趕學習進度,有相當一部分初中生產生了繁重的學習壓力,忽視了個人認知需求、認知水平,雖然盡量配合了教師,卻依然難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這就直接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自信,無法讓學生產生持久的學習動機,難以營造優良的數學教學環境。對于這一現實問題,初中數學教師則必須通過分層教學指導活動,才能切實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得成功、學得自在。
在實施分層教學方法時,最基本的一個教學問題便是要準確判斷初中生的數學認知能力、認知需求與發展潛能,將具有共性特點的學生劃分到同一水平的層次結構中,以便讓學生及時內化數學知識,使其真正實現有效學習。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則要綜合分析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發育情況,并由此實現學校、家庭的雙向合作,及時搜集學情信息,以便科學構建隱性的學生分層結構,據此落實分層教學法。
為了科學劃分學生的分層結構,筆者不僅通過豐富的學情調查與學生積極溝通,也與家長主動合作,了解了學生在家庭活動中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行為表現,據此了解了學生的學習行為特點,結合終結性的考試、習題檢測結果,將學生初步劃分為三個層次,具體分層結論如下:
第一層是指自主學習意識很強,而且能夠將學習需求落到實處,根據個人認知需求學習數學知識,且能學好數學的學生;第二層是指缺乏自主學習意識,且雖然學習態度端正、認真、負責,但是數學學習動機卻并不強烈,整體比較“中庸”,既沒有明顯的數學學習優勢,也能跟上教學進度的學生;第三層是指不喜歡數學、缺乏自主學習經驗,且整體數學認知能力水平偏低的學生。根據學生分層結果,筆者則可順利組織層次化的數學教學輔導活動,以便真正促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
在“唯知識論”思想的直接影響下,初中數學教師并不經常設計明確的課時教學任務,習慣性地以學期計劃為中心,會盡量通過完善講解、快節奏輔導盡快傳遞數學知識,以便讓學生及時內化數學概念。但是,并不是教師教多少,學生便能學多少、內化多少知識,因為每個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都不同,他們無法突破這一認知規律。所以,有很多學生都會產生認知盲區,也因此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但是,在分層教學方法理論下,初中數學教師要客觀分析學生的數學認知水平,體現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學指導原則,確保學生能夠真正實現有效學習。
例如,在“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一課教學中,圍繞學生分層結果,筆者就積極設計了層次化的課時教學目標,以便盡量突出各層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其能夠積極學習本課新知。
首先,針對第一層學生,由于他們的整體認知能力水平較高,能夠通過動手操作、積極思考與數學閱讀活動探索出直線平行的條件,也能在問題情境中應用平行線平行判定定理來解題,所以筆者就設計了如下目標:積極參與數學閱讀與動手實踐活動,推導并應用平行線判定定理,參與問題解決活動。
其次,針對第二層學生,由于他們的數學認知水平發育情況一般,但是勝在基礎知識扎實、牢固,而且態度認真、注意力集中,能夠通過思考、聽講活動初步內化本課新知,所以筆者就設計了如下課時目標:認真分析直線平行的條件,參與數學探究活動,通過合作交流總結出直線平行的基本條件,準確認識平行線判定定理內容。
最后,針對第三層學生,筆者認為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其及時更新數學知識結構最為重要,所以便設計了如下目標:積極參與動手操作活動,體會直線平行的特征,通過動手操作正確認識直線平行,總結出直線平行的基本條件。
一直以來,初中數學學科作業都存在數量繁多、重復性高、密度過大等現實問題,初中生不得不在課后耗費大量的時間寫作業,因此產生了疲憊不堪、乏味無趣的負面心理。這一“題海戰術”所衍生出來的教學問題比較復雜,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無法讓學生及時養成檢驗、反思的好習慣等,難以讓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對此,初中數學教師應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指導原則,及時設計層次化的專項作業,以便讓各層學生均能根據個人需求解題、反思,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使其及時查漏補缺,輔導學生、啟發學生,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落實分層教學法,是進一步滲透生本教育思想的關鍵活動,能夠直接改善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引導學生按照個人認知規律學習數學知識。而這不僅可讓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實現自主學習,也有利于讓學生在未來成長過程中自主學習數學知識。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落實分層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個性化成長,以科學的學生分層結構引領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人人都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知識,使其積累有效的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