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涵 陜西師范大學
我國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各族人民在各自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特色的民族體育。我國民族體育種類繁多,它們都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延續和傳承,經歷了我國各時代政治、經濟、文化變更和革新的反復洗禮。長期以來,我國黨和政府都十分重視民族體育傳承與發展工作。然而,就目前來看,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民族體育傳承與發展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時下,我國體育旅游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在此背景下,我國各省市應當積極探索如何以體育旅游為載體,推動民族體育傳承與發展。
體育旅游從字面上理解即“體育”和“旅游”的結合,但是它并不是二者的簡單相加。結合國內外諸多學者研究結果,本文認為,所謂體育旅游,就是人們(游客)以觀看或參加體育運動為目的,或以體育運動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旅游形式。民族體育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優質的體育旅游資源。結合體育旅游自身特性,本文認為,以體育旅游促進民族體育傳承與發展的可行性如下。
我國國土面積大,不同的民族分散在各省市,雖然有些省市內的民族多,且存在集聚的現象,但受各民族歷史文、倫理道德、宗教信仰、民族情感等的差異,各民族在傳統文化交流上仍然處于一種相對封閉狀態。民族體育是一種我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具有很強的區域性特征。一些人口數量多、地理位置較好的民族,在文化傳播方面就比人口數量少的民族更有優勢,因此他們本族的民族體育被很多人熟知,也更容易得到發展;反之,則被很少人熟知,也更容易消亡。體育旅游以游客為民族體育傳播的載體,讓他們通過四處旅游的行為,打破民族體育區域的局限。對于游客而言,他們在旅游過程中會有意或無意地通過討論、對比、評價等,促進民族體育的傳承與發展。例如游客再觀看蒙古族賽馬之后,再觀看哈薩克族賽馬和藏族賽馬之后,就會將三個民族的賽馬進行比較,這樣就會在加深對三個民族賽馬的認知和理解。
民族體育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廣大的群眾基礎。很長一段時間,我國民族體育傳承的主要形式是家族傳承,而傳承手段主要是口傳心授。新中國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社會蓬勃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國各地少數民族的年輕一代走出大山、走出村落,將視線投在經濟發達的中部和東部城市。年輕一代的“走出去”,讓民族體育的傳承與發展出現后繼無人的問題,制約了民族體育的健康。近年來,體育旅游的蓬勃發展,讓更多人“走進”大山、走進村落,將視線投在風景秀麗、民族文化氣息濃厚的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區。這些人當中,不僅包括普通的游客,還包括那些最初走出大山、走出村落的年輕一代。通過觀看或參與民族體育,他們越發感受到民族體育的博大精深,越發深刻認識到民族體育傳承與發展的艱難。鑒于此,他們會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民族體育的傳承與發展,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民族體育傳承與發展工作中。可以說,體育旅游通過體育賽事、體育表演、體育文化宣傳等活動,將具有神秘感的民族體育展示給大眾,讓大眾看到、聽到、觸摸到實實在在的民族體育。在體育旅游過程中,大眾領略到民族體育的獨特魅力,這就為大眾主動傳承與發展民族體育奠定了廣泛且堅實的群眾基礎。
民族體育的傳承與發展尤其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來源于各族人民對本族歷史、生長環境、宗教習俗等的獨到解讀。可以說肯定地說,這種文化是推動民族體育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我也應當看到,這種文化是存在一些局限的,其中一個明顯的缺陷就是不夠通俗化,即難以被外族人理解。體育旅游是旅游的一種特殊形式,而人們旅游的一個主要動機和需求就是放松身心。倘若民族體育自身文化不夠通俗化,晦澀難懂,難以被外族人理解,勢必會制約它的傳承與發展。體育旅游以體育為內容,以旅游為形式,強調游客對旅游內容的滿足感。在體育旅游的影響下,民族體育與游客喜愛的休閑娛樂、賽事、養生、美食、電商、網紅等產生關聯,將自身文化與游客喜愛的文化相融合,使自身的文化外延得到不斷拓展。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戰略的日益深化,大眾強身健體的意識不斷增強,閑暇時間選擇體育旅游項目的熱情日益高漲。在此背景下,我國體育旅游實現了快速的發展。民族體育本身就是體育旅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旅游資源,它集健身性、觀賞性、參與性、競技性、娛樂性、文化性和教育性等于一體,能夠給游客帶來豐富的旅游體驗。以下從政府角度探討如何以體育旅游促進民族體育的傳承與發展。
(1)將“體育+民俗”納入本省市體育旅游示范區發展規劃、城鎮體育旅游示范基地發展規劃、體育特色小鎮發展規劃等中。各省市要不斷挖掘和整合本地獨具特色的民族體育項目,通過豐富多彩的民族體育活動,如民族體育嘉年華、民族體育文化節、民族體育博覽會、大型民族體育賽事等聚集人氣。在具體工作中,各省市地方政府要增強品牌意識,堅持以滿足體育旅游市場需求為導向,努力將本地民族體育旅游線路和項目打造成品牌,實現品牌化發展。
(2)為積極開發民族體育旅游線路和項目的旅游企業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提高他們開發民族體育旅游線路和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促進民族體育的傳承與發展。同時,要定期邀請旅游企業的管理人員開展關于民族體育傳承與發展的學習培訓,一方面提高他們對民族體育傳承與發展意義的認識;另一方面營造旅游企業之間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氛圍。
(3)加強民族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民族體育旅游配套服務。在旅游過程中,游客無論是觀看民族體育表演,還是直接參與民族體育活動,都需要具備相關的基礎設施以及配套服務。因此,各省市地方政府要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民族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并不斷完善民族體育旅游配套服務,如交通、通信、餐飲等。
(1)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包括體育旅游在內的一切旅游活動都應當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很多游客之所以喜歡體育旅游中的民族體育線路或項目,就是因為它本身非常貼近大自然,能夠讓游客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倘若政府或旅游企業在開發民族體育旅游線路或項目時不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不僅會大大降低游客對旅游企業和當地政府的好感度,而且讓游客對民族體育產生誤讀,不利于民族體育的傳承與發展。對此,各省市地方政府在自行開發或者監督旅游企業開發民族體育旅游線路或項目時,一定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
(2)因地制宜,切忌盲目照搬。各省市的民族體育在傳承與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各異。同時,各省市的體育旅游發展現狀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各省市以體育旅游促進民族體育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所制定的規劃、工作的內容與重點也應當有很大的差異。目前,我國一些省市在開發民族體育旅游線路或項目時,直接照搬其他省市的模式,造成開發模式的水土不服,不僅浪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還對民族體育傳承與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3)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技術優勢。目前,以互聯網媒體和手機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因此,各省市地方政府應當充分發揮互聯網媒體和手機媒體的信息傳播優勢,加大民族體育旅游線路和項目宣傳。在宣傳手段上,要通過政府官網、政府微信公眾號、政府官方微博、政府官方抖音號等進行宣傳。在宣傳內容上,要以民族體育旅游線路或項目的實景照片和視頻為主,給受眾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宣傳主題上,要突出民族情感、家國情懷,能夠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提高民族體育傳承與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和高校聯動,共同培育民族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各省市地方政府要鼓勵高校深挖民族體育旅游市場需求,以促進民族體育傳承與發展為目標,加快旅游專業課程改革,培養出一批既掌握豐富旅游知識,又對民族體育有深刻理解的旅游專業人才,為民族體育傳承與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
民族體育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本文研究,體育旅游打破了民族傳統體育區域的局限,打破了大眾對民族體育認識的局限,打破了民族體育自身文化的局限,是利于民族體育傳承與發展的。各省市地方政府要在民族體育旅游線路和項目規劃、旅游企業政策支持和民族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下足功夫。在具體工作中,要持生態環境保護、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技術優勢,同時注重和高校聯動,共同培育民族體育旅游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