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市周莊實驗小學
所謂行動導向法就是以行動作為導向,讓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訓練方式。在小學田徑訓練中,老師要注重在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行動,進而讓學生的體育鍛煉得到培養。在傳統的訓練理念下,很多學生對于田徑訓練并不感興趣,訓練方法單調,導致訓練氣氛沉悶,學生在課上也沒有主體地位的意識。因此,利用行動導向法來進行田徑訓練能讓學生完全參與到訓練中,讓學生的學習狀態變得主動,提高田徑訓練的效率[1]。
行活動導向訓練法是20世紀80年代的過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成果,他對德國職業教育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行動導向法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訓練方法,而是由一系列的訓練方法所組成的教育。行動導向法是一種先進的訓練觀念也是一種指導思想,在實施過程中用心、用手、用腦進行活動開展,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過程中的中心,老師要以學生為中心,扮演好組織者的身份,通過行動導向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學習狀態變成主動學習,進而讓小學田徑訓練的效率和質量得到提升,還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終身鍛煉的意識。行動導向法的特點是重視能力的培養,要在學習中結合具體的訓練方法來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學會學習的能力[2]。
體育老師在田徑訓練上墨守成規的按照小學田徑課程對學生進行訓練,訓練內容單調、死板,導致學生喪失對田徑運動的喜愛,對田徑課程的積極性,訓練質量和效率嚴重下降。老師在田徑訓練中,占據主體地位,學生只能像待宰的羔羊一般受到老師的牽引,沒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和思維意識,學生在課上都表現的漫不經心,心不在焉,老師的訓練方式得不到改革,訓練內容也得不到提升,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漸漸薄弱,對田徑的學習也松散懈怠。
老師的訓練任務安排沒有特別之處,依舊受傳統的訓練模式影響,在田徑訓練上采用枯燥的訓練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在田徑課上沒有動力去完成老師的訓練任務,對訓練任務不上心,極少部分學生才能在老師的督促下盡可能地完成。田徑訓練中存在問題對學生的體育素質鍛煉和身心健康很不利。田徑訓練氛圍低下,學生無法積極投入到訓練中,也跟老師的訓練方式也有很大的關系。
現如今我國很多地方小學依舊采用傳統訓練理念,重視學生的文化成績,忽略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和身體素質。體育課的安排時間少之又少,而且能夠隨意被其他老師占用,上成文化課,這樣就導致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縮小,意識淡薄。
田徑訓練不同于其他學科,一般只要老師講得好,學生就能跟隨老師的步伐進入學習狀態。田徑訓練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參與度提高才能保證田徑訓練更加順利有效,才能獲得高質量的訓練效果。行動導向法能給學生營造一種真實的活動情景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讓師生關系變得友好和諧。所以老師在田徑訓練中需要合適的訓練方式來讓學生動起來,積極參加到訓練中,進而讓田徑訓練落在實處,將行動導向法落在實處,提高訓練的方式,讓訓練方式變得多樣化[3]。
通過行動導向法來讓訓練方式變得豐富多彩進而讓訓練氛圍變得活躍,能夠讓學生受到感染后主動進入訓練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行動導向法就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要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得到鍛煉和發展,讓學生在田徑訓練中得到表現自我的機會,給學生營造一種自由愉悅的訓練氛圍,讓學生的運動興趣得到提高,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另外行動導向法所重視的是案例分析和問題解決,所以老師要通過案例分析來解決學生田徑學習中的問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4]。
小學生在小學階段處在身體和心理都在發育的階段,是一個關鍵的時期,學生的心理和身體都處在不完善的階段,所以老師要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利用行動導向法在小學田徑訓練中讓學生得到正確的培養和學習。在田徑訓練中如果讓學生養成不好的習慣,那么對小學生的終身身心發展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在以后的生活中和學習中不容易糾正。行動導向法能讓學生在田徑訓練中推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田徑訓練中發揮自身潛力,通過自我思考和思維轉動來完成訓練任務,得到全面的發展和鍛煉。
傳統的田徑訓練短跑項目的學習,老師從簡單的起步到最后的終點跑進行訓練,但是一成不變的訓練方式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鍛煉興趣降低。老師可以采用滾鐵環游戲環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滾鐵環的道具比較簡單,用頂頭是U 字形的鐵棍和一個直徑約為66 厘米的黑鐵環,環上可以套著兩三個小環,讓鐵環在滾動時更加響亮。它的玩法在于需要學生快速跑的同時還要掌握好平衡,在跑步過程中將鐵鉤搭在鐵環上,利用手臂的力量來通過鐵鉤帶動鐵環向前滾動,學生要保證身體在鐵環的后面快速奔跑,才能讓鐵鉤起到作用推動鐵環進行圓周運動。
首先老師要分配好工作任務,將學生分成五人一組,在跑道上進行滾鐵環4×100 接力賽。讓學生通過合作將鐵環推到終點就算勝利,期間鐵環掉落需要在原地重新撿起接著進行比賽。其次,老師可以在跑道上設計一些障礙物,用凳子擋住學生的前進方向,讓學生通過及時變道來繼續比賽,還可以借此鍛煉學生的思維敏捷和身體協調性。最后,傳統的田徑比賽中肯定有輸就有贏,但在行動導向法中,田徑比賽的建立只是為了讓學生完成訓練任務,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完成度。率先完成訓練任務的小組成員只是代表完成速度較快,效率較好,那些還在任務中的隊伍不代表失敗,老師要鼓勵參賽的隊伍來積極完成比賽,達到終點。行動導向法是要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情況下進行田徑鍛煉,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興趣,讓學生對田徑課程的安排產生濃厚的興趣。
通過行動導向法滾鐵環的游戲應用老師要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分析,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為什么完成的時間和速度不一樣呢?要如何才能更加迅速有效的完成田徑訓練任務呢?小組團隊合作需要怎么樣來進行呢?要讓學生通過激烈的討論來分析出滾鐵環4×100 接力的開展意義和提高學生對該運動的掌握能力。學生討論后,老師根據學生所說的內容對學生會展開訓練,與學生進行一一分析和講解,通過示范讓學生看到在過程中所出現的紕漏和錯誤動作,讓學生進行觀看后規范自己。在行動導向法中老師要讓學生明確訓練目標,讓學生努力朝著明確的方向前進,提高田徑訓練效果。另外,小組的成員安排最好每進行一次新訓練方式時就更換一下,讓同學之間變得更加融洽。
應用行動導向法后,學生在田徑課上的表現有很大的轉變,他們掌握的體育技能和體育知識以及對田徑課的興趣都大大提升,所以在以后的田徑訓練中確認訓練目標就是給學生提供了前進方向,也是應用行動導向法的關鍵所在。學生的體育技能和體育知識掌握后老師要通過日常的田徑課上的學生的表現來對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運動的功底進行觀察和分析,小學生畢竟年齡小,身體素質不夠高,在動作上會不夠標準,這需要老師在確認訓練目標時仔細考慮,要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科學有效的分組,讓學生在小組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另外,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差異較大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分層訓練,讓訓練目標更具體,對學生更有可行性,讓田徑的訓練效率提高。
除了老師確定訓練目標外,學生要明確學習任務才能讓行動導向法在田徑訓練中的應用,要根據學習任務去優化訓練內容,讓訓練過程更加順利有效。小組確認后,要選出合適的學生作為組長,來管理小組這個小集體,老師要作為大集體的管理員和裁判員,來讓比賽、活動進行的順利,要根據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真實表現,對學生進行指導。小組合作要比個人更加有效,因為小學生身體和心理都不成熟,思維和行動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利用小組合作來開展行動導向法是最合適不過的。在訓練內容的優化設計上,需要老師掌握學生的體育能力外,設計出針對性的訓練方法,在將學生科學分組,完成布置的任務,最后活動結束后,老師要作出評價,進而驗證這種訓練法的實際效果,完善訓練過程,總之,在田徑訓練中,老師要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通過設計訓練內容來優化訓練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鍛煉意識和探究意識,將行動導向法融合在田徑訓練中。
綜上所述,行動導向法在小學田徑訓練中的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主要以活動作為主要內容,讓學生積極參加到活動中,自主進行探討,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老師在面對新的訓練方法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行動導向法的要求,讓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只有這樣,才能讓行動導向法在小學田徑訓練中應用的更徹底、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