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明誠小學 戴維帥
合作學習要求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小組互動中,要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較低,經常出現冷場的情況,學習效果較差。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分組存在問題。人數較多時,由于課上時間較短,每個人的發言機會較少,無法統一小組觀點;人數較少時,小組內討論不熱烈,學生互相推諉,不愿意發表個人想法。有的小組內學生的數學能力較弱,組內成員都找不到學習思路,學習效果反而不如專心聽講,容易使學生對合作學習的作用產生疑惑。因此,學生能力和分組人數是影響參與度的重要因素,在實施分組學習前首先要做到合理分組。
合作學習是圍繞一個或多個數學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因此問題必須具有挑戰性,否則難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無法體現合作學習的價值。合作學習中,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要充分發揮主體的作用,要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探索并解決問題。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緊密圍繞教學目標,并具有一定拓展性,要求學生相互交流,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解題思路。而實際教學中,教師布置的任務缺乏開放性、探究性,導致一個小組內只有一兩個數學能力強的學生積極運算,其他人撒手不管,對小組任務缺乏興趣。
小組討論結束后,學生期待得到教師的評價,然而部分教師的評價缺乏全面性,容易忽略學生的感受,致使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消極被動。通常情況下,教師只關注各小組的學習成果,對小組內的分工以及學生的表現缺乏重視,這樣一來,那些學習能力較弱、表達能力不強的學生很難再對數學產生興趣。教師應認識到評價對學生個性以及學習態度的影響,要鼓勵學生,關注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做出客觀全面評價,引導學生深入小組學習中。
合作學習是學生自我表現和自我提升的平臺,要為學生創造公平的學習交流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由于學生的能力和個性差異較大,為確保合作學習的公平性,應由教師劃分小組人數,組員自己劃分職責,并在每次分組時輪流交換職責。日常教學中,以4人小組為宜,恰當的人數能滿足小組討論交流的需求,也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充足的時間發表個人意見。劃分小組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應將優秀生和學困生均衡分布在各小組,確保每個小組都有領頭羊。比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師提出問題:有一個蛋糕,小紅切下了蛋糕的,明明和小軍各切下蛋糕的,這塊蛋糕還有剩余嗎?提出問題后,為學生分組,要求組員分別負責計算、畫圖、讀題以及匯報成果。做出如上要求后,學生可以進行組內分工,大家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共同完成任務。教師是課堂上的引導者,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應了解學生的特點,提前做出正確引導。在互動交流中,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職責,引導學生友好交流,鍛煉學生的合作與協調能力,這樣才能在今后的合作學習中主動探索,提高學習效率。
好的問題能啟發學生深入思考,能達到拓展思維、強化數學能力的作用。教師選擇問題時要結合學生能力與問題價值進行選擇,要求所提問題具有啟發性,不僅能吸引學生,還應有一定難度,讓學生經過深入思考、動手實踐后才能解決。對運算規則的推導,對題目的一題多解都符合以上要求,教師要根據教學情況靈活提問。比如,教學“年、月、日”,教師提出問題:某年的三月份有4個星期六和5個星期日,請補充這個月的日歷。提出以上問題后,學生要分工合作,有人負責做表,有人負責計算。學習基礎知識時,學生已經記住3月份是大月,能得到“本月有31天”的有用信息。接著要思考如何正確填入數據,也是這道題的關鍵。學生要結合生活經驗,畫出正確的日歷表格,然后結合題目條件進行嘗試,最后也是結合題目條件檢查填補后的表格。這類問題并不是直接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而是以基礎知識為載體,要求學生逆向思考,十分考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解決數學問題需要靈活的思維,不能固守舊知識,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解決,可以借助小組合作鍛煉學生,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比如,教學“三位數乘以兩位數”后,教師提問:“除了將兩位數拆分成一位數和整數的兩位數外,我們還有其他解決辦法嗎?”然后安排學生分組討論。通過交流學生意識到,還可以嘗試將三位數拆分成整百的三位數和兩位數,同樣能解決問題,然后根據此法運算,發生計算結果是一樣的。通過合作學習,學生意識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多思考就能找到最簡單的解決方法。
合作學習成果并不是由某個人決定的,教師進行評價時不僅要重視結果,也要重視過程,要評價個人也要評價小組,應做到全面客觀評價,以激勵為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結束后,各小組代表匯報成果,教師要邀請其他小組對該組表現進行打分,最后由教師分享自己的觀點,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比如,學完“年、月、日”,要求各小組制作思維導圖總結本單元知識,教師將各組作品展示到大屏幕上,最后選出最佳作品。在評選過程中,教師要對每個小組的表現作出點評,比如A組的分工合理,學習效率很高,B組的學生非常積極,導圖的結構很新穎,等等。在教師的評價中,要突出每個小組的優點,也要對合作學習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總結,促使學生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觀點。很多學生在評價他人作品時缺乏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看看這些作品哪個最整潔,哪個內容最豐富?”通過合理的啟發,學生也能認識到本組作品的問題,通過比較和評價能激發進取心,使學生在下次合作學習中更加努力。
小學生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在合作學習中只關注本組的學習成果,教師要進行正確引導,通過全面的評價引導學生相互借鑒,共同分享,在良好的競爭氛圍中提高學習水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會相互評價、自我評價,能促進數學課堂上的反思,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同步發展。
總之,合作學習是學習數學的有效手段,能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性,有助于鍛煉數學思維,促進實踐能力的發展。隨著教學工作的不斷推進,數學教學要與時俱進,只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才能使教學事半功倍,促進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