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東坎實驗小學 李紅蘭
小學數學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理解不了的知識。隨著創新觀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教師要開展趣味教學,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主動思考,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深入發展,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收獲知識的體驗,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
小學生在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時,教師為了提高他們的探究興趣,可以設計趣味的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分析教材中的新內容,在數學思維深入發展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的知識。在趣味性的數學課堂上,能大大提高學生的求知欲,他們能深入分析教材中的數學知識,高效完成學習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在趣味環節的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使他們抓住數學概念進行深入學習,運用已有知識進行理解,在興趣引導下進行深入學習。例如,教學“升和毫升”,教師給學生準備了1升、200毫升的量杯,讓學生根據量杯的容量猜測1升和1000 毫升的關系,然后讓他們用200 毫升的量杯盛滿水,倒入1 升的量杯中,記錄倒幾次可以裝滿。在猜測和實際驗證的過程中,學生對升和毫升有了直觀的認識,掌握了1升=1000毫升。在趣味性的學習環節中,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深入學習認識了容量單位,實現了高效學習。
小學生在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時,由于數學知識有限,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為了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教師可以設計操作環節,讓學生在操作中分析所學的數學知識,促進抽象思維的發展。在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根據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進行操作探究。在遇到疑問時,通過與同學進行討論來獲得啟發,在思維深入發展的過程中繼續推進操作活動。結合操作活動進行探索,學生能夠逐步深入完成數學知識的推導。例如,教學“觀察物體”,教師可以設計操作環節,把學生分成小組,給每個小組準備若干個小立方體,讓他們用這些小立方體組成一個大的立體圖形,從前面、右面和上面觀察這個立體圖形,并把觀察到的圖形畫出來,小組成員相互交流和討論觀察到的圖形。完成一個大立體圖形的觀察后,教師可以讓小組成員運用這些小立方體重新組成新的立體圖形,并進行觀察和交流討論。通過觀察和交流,學生發現從不同位置觀察所組成的立體圖形,看到的情況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通過操作活動,學生認識了物體的前面、右面和上面,提高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面對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同,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也不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等開展分層教學,根據每個層次學生的能力布置學習內容,讓他們能輕松完成學習任務。在分層教學中,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探究符合自己能力的新知識,能通過積極思考完成學習內容。教師要時刻關注每個層次的學生,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他們在學習上的進步情況進行分層的及時調整,使每個學生通過努力都能提高自己所在的層次,由低層次向中層次、高層次發展。在分層教學中,教師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的學習任務后,還要指導他們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在數學學習中掌握閱讀的方法,能從數學教材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促進他們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在進行數學計算時,教師要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的好習慣,讓他們避免出現看錯題、抄錯數的錯誤,有效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通過分層教學,每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都能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獲得學習自信心,在探究新知識時能積極思考,促進數學思維靈活性的發展,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推動教學高效進行。
小學生在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時,由于抽象思維能力不足,對所學的知識一知半解,不容易深入掌握知識的本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探究知識的方式入手,創設多媒體情境,立足數學教材內容,結合直觀圖片、圖形等內容開展教學,讓學生借助直觀情境和直觀思維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促進對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學“簡單的周期”,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串數字:1234 1234 1234和一組圖形:★★○★★○★★○,讓學生認真觀察數字和圖形,然后關閉該頁面,讓學生快速說出看到的數字和圖形,比一比誰的記憶力最好。在多媒體趣味導入下,引出簡單的周期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在思維活躍的狀態下學習新知識,使他們認真觀察多媒體展示的圖片,分析圖片中圖形排列的周期規律。掌握了簡單的周期規律現象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按照周期規律排列的圖形,讓學生認真觀察后在圖形末尾畫出接下來的圖形。通過多媒體直觀情境的教學,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發現周期現象中的規律,并能根據規律畫出所缺的圖形,提高他們運用簡單周期知識的能力,實現高效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設計生活問題,讓學生學以致用,可以使他們體會到數學知識的作用,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所學知識。在學習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讀題、思考的方法,從生活問題中找到已知的條件,確定解題思路,順利解決問題。通過解決生活問題,學生通過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僅能促進知識的深入理解,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還能在學習中獲得更大的探究動力。 例如,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探究掌握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生活問題:“服裝廠6月份生產了一批衣服,上半個月每天生產120件,下半個月每天生產125件,這批衣服一共多少件?”通過分析問題,學生從題目中找到了已知信息:“上半個月每天生產120件,下半個月每天生產125件。”通過認真閱讀題目,學生找到了題目中的隱含信息:6月份有30天,上半月和下半月都是15天,根據找到的信息列出算式:120×15+125×15=3675(件)。通過運用解決生活問題,學生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有了深入理解,提高了他們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趣味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在直觀情境下分析抽象的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豐富的教學內容,讓他們在主動探索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深化所學知識,促進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能力的有效提高,打造創新觀念下的小學數學高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