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敬云 長春新區北湖英才學校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各族人民長期實踐得以傳承和發展,不同于西歐體育的競技文化和娛樂文化,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有較強民族特點,并且是中華民族政治、信仰等多方面的集中反映。中華民族的傳統愛國主義精神也體現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尚武精神”“自強不息精神”等都有具體體現,因此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學體育教師可以挖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的愛國主義元素,從而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理解愛國精神的深刻內涵。根據調查研究,因為網絡信息的飛速傳播,都通過網絡了解過解放軍戰士、政府工作人員和普通人的愛國主義行為,對愛國主義精神的基本內容和必要性有大致了解,但對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落實和實踐方式不太清楚。對愛國主義精神也具有較強的情感認同,通過學習近現代歷史課程,了解到國家的發展歷史和取得現有成就的不易,對此產生了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自豪感。
愛國主義是人民愛國情感和愛國精神的反映,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無數中華兒女對中華民族的熱愛匯聚在一起就成了對國家的熱愛,人民熱愛自己的國家,并甘愿為國家犧牲個人利益,國家領土完整和主權統一被人民放在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愛國主義也體現在人民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熱愛之中,并積極擁護黨的理論和政策。而民族傳統體育經過較長的歷史發展時期,已經具有豐厚的民族文化內涵,保留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特征與文化特征,也包括傳統的愛國主義精神,并且在傳承過程中不斷與新文化融合從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例如武術、摔跤、舞獅、賽馬等,直到現在仍具有強大的生命活力,激發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奮發向上,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奮斗。伴隨著民族的發展和變遷,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了本民族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當中,受到本民族人民的傳承和再創造,具有了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符號體現,也是各民族人民熱愛本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征,這與愛國主義內涵相一致。
愛國主義的具體表現之一是維護祖國統一,抵御并反抗外國侵略,像西漢衛青、霍去病抗擊匈奴;清代林則徐虎門銷煙,左宗棠無畏抗俄等,都是中華兒女愛國主義的具體體現,展現了中華民族面對外來侵略的反抗斗爭精神,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特別強調反抗不公、絕不忍受壓迫的精神,并且十分崇尚民族氣節和堅貞不屈的品質,這也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所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之間有著很強的關聯,起著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作用。
民族傳統體育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已經吸收了各方面的優秀傳統文化,如傳統哲學思想、養生文化、兵法知識等,文化內涵豐富多彩,可以吸引加入到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當中,從而逐步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受傳統歷史文化影響,人們很容易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報效國家聯系起來,因此民族傳統體育是愛國文化很好的載體,也可以通過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和歷史來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并通過歷史來了解愛國主義精神在歷史中發揮的作用,熟悉各個朝代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故事,從而激發自身的愛國情感,并學習歷史中的愛國行為。
民族傳統體育史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反映了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和傳統社會的發展過程,因此民族傳統體育史也可以稱作是一部中國民族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正因為有民族歷史的支撐,才與當今流行的西方體育項目不同,中學體育教師可以組織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現代體育項目的對比教學,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所承載的民族歷史為起點,詳細講解中華民族發展過程的艱難困苦,以及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中所取得的文化科學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自豪感,從而將其轉化為對當下國家的愛國之情,并落實到日常學習和生活當中。中學體育教材主要以介紹現代體育運動為主,基本不會涉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但很多現代體育運動的形式和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很相似,中學體育教師可以搜集相關資料,對體育教材內容進行擴展,講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背后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愛國主義與體育課程的關聯,并能因體育課程而了解到更多的愛國主義歷史人物,學習更多的愛國主義事跡。
“課程思政”是指將知識教育與價值觀教育相結合,在各科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本身具有眾多的思政元素,比如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團結意識與堅強意志等,體育教師應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將其與體育教學目標結合起來,按照“課程思政”的教育模式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進體育教學活動當中,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程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讓學生擁有堅強的意志和優秀的品格,從而對愛國主義精神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中學體育教師也應積極學習思政內容,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和政治修養,汲取民族傳統體育的知識和技巧,加深自己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理解,從而能夠更好地將其運用到體育教學當中,提高“課程思政”的質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學習更多的愛國知識,理解愛國主義教育內涵,消除對愛國主義思想的抵觸情緒,從常規課程學習中體會愛國主義的積極影響,從而完全發揮“課程思政”的作用。
大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都有較強的地域性,十分依賴各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和地理條件,例如高原民族十分擅長攀登、爬山和騎馬,但民族傳統體育同樣具有多樣性,各種類型的體育項目都有,例如娛樂類的踢毽子、風箏,競技類的打陀螺、摔跤、武術,健身類的太極拳、氣功等,中學體育教師可以選取合適的體育項目,加入到日常體育教學當中,讓學生親自體驗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從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高校體育一般會將太極拳作為體育課程之一,中學體育教師可以閱讀相關書籍或論文,了解相關教學方法和特點,并加入傳統文化知識,讓學生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學習到傳統文化知識,從而了解傳統儒家和道家的哲學思想以及陰陽辯證的思維理念。在體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后,就會更加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并從中體會到愛國主義的精神元素,對歷史上偉大的愛國主義人物心生敬意和崇拜之情,并從他們的身上學習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體會堅守民族大義的愛國主義情懷。
通過對各國體育運動風格的對比,可以明顯感受到不同國家所擁有的獨特體育精神,這種體育精神激勵了本國國民在生活和工作當中勇攀高峰,超越自我,從而創造出更大的成就,根據體育精神可以激勵人們將想法轉化為行動的特質,中學體育教師可以將體育精神的教育融入到學生的社會實踐和各科目學習當中,磨礪自身的精神和意志,從而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能夠依靠個人精神和能力克服。中學體育教師也應積極開拓校外學習教育資源,依靠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等公共教育資源,帶領學生從各個角度了解民族傳統體育內容和精神,從實踐和文化學習出發,深入理解民族傳統體育精神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應用,使得在體育課外也依舊能夠學習并實踐中華體育精神,促使自己的身心健康發展。中學體育教師也可以組織團體性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或舉辦體育比賽,讓學生從中學習到專業的體育知識,并在競爭中感受體育精神的強大作用。
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傳承不息的強大動力,也是每一個公民所應具有的精神品質,因為只有每一個都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國家才會是一個整體,人民才會像鋼鐵一般凝聚在一起,從而抵御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各種挑戰與危機。通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有效激發愛國主義情懷,了解愛國主義的精神內涵,根據時代發展及時調整對愛國主義的內涵理解,并堅持國家發展和黨的領導,從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好基礎。在此過程中,了解民族傳統體育形式,汲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所承載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知識,從而能夠全面看待中國古代歷史和現代歷史的發展,并體會到愛國主義在歷史發展和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個人能夠為國家發展做貢獻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從而激發將愛國主義精神實踐到生活和學習當中,為社會發展和國家發展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