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春 西安美術學院
全民健身已經成為我國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國民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尤其是隨著當前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身體素質更加看重,只有加強科學引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才能滿足人們的個性化健身需求,加快我國體育強國的建設。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在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當中獲得了強勁的優勢,有助于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然而,傳統發展理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應該明確全民健身的理念內涵及要求,在實踐中加以全面落實,從而逐步提高體育產業的發展高度,促進市場拓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在體育產業發展中,應該明確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及人民群眾的需求,以確保發展戰略規劃的可行性。
在《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當中,對于“全民健身”理念的推進做出了明確規定,有利于將其提升到戰略高度。體育產業需要在全民健身理念下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體育事業的綜合發展奠定保障。在政府部門的引導下,增進與市場的密切銜接,從而增強體育產業的發展動力[1]。在優化配置市場資源的基礎上,促進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增,保障市場主體的多元性及豐富性。同時,體育產業以全民健身理念為核心,更能夠加快我國經濟的轉型發展。體育產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應該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實現對其他產業的有效帶動,形成強大的集群效應,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人民群眾對體育鍛煉和健身的需求也在提高,加快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也是滿足人們個性化需求的關鍵,促進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提升人們的幸福指數。
首先,應該遵循適應性原則。群眾性體育運動會由于全民健身理念的推行而快速發展,有助于民間傳統體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體育產業發展中應該以適應性原則為根本,實現與體育消費市場的有機協同,從而明確大眾性體育消費的特征,使人們的多元化需求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其次,應該遵循發展性原則。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中,人們對于健身運動的需求也發生著一定程度的改變,應該創新體育產業的發展理念,使其更加符合人們的消費內容和形式,保持發展的動態性[2]。最后,應該遵循實效性原則。在體育產業的發展中,應該做好全面而深入的市場調查工作,在滿足大眾需求的基礎上,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
全民健身理念的推進,需要以產業服務功能的優化作為基礎,通過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能夠轉變當前發展中商業模式局限性的問題,增強結構穩定性。在制定相關發展政策的基礎上,還要通過文化導向的作用實現針對性引導,滿足體育文化輸出的工作要求,尤其是針對偏遠地區的體育產業發展,文化導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宣傳工作當中應該融合前沿動態,引導人們加深對體育文化的理解和認知,使他們認識到體育健身運動是每一個人的權利,并不會因為經濟差異而有所不同,加快體育市場的拓展[3]。在經濟落后地區的體育產業發展當中,經濟因素是主要限制。因此應該通過政策支持的方式加大財政投入,加快健身設施和體育館的建設,同時加快人才的培養與輸入,為人民群眾參與健身運動提供可靠的基礎設施支持,為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在全民健身計劃的推進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有效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不同地區當中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進行評估,以確保輔助性資源應用的實效性,促進普及率與占有率的提升。
應該明確國民經濟中體育產業的重要地位,促進產業增加值的提升,通過體育產業的全面規劃,為其未來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政府部門應該增強自身的主體意識,在規劃布局中加強社會各方力量的組織協調,從而在投資中提高社會資本的參與度,解決當前體育產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增進全民健身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之間的協調配合。在發展體育衍生產業的過程中,還要注重本體產業的發展,明確健身運動項目的特點及實施要求,在組織體育賽事時也應該做好全面調查,以籃球和足球等項目為主[4]。在健身服務模式的構建中,應該做好體育消費特點和趨勢的調查分析,增強其拉動效應,促進消費鏈的完善。在本體產業的發展中,最關鍵的就是人才的培養,通過專業化培訓構建一支高水平的工作隊伍,同時通過組織不同體育俱樂部,增強衍生產業的發展動力。在未來發展中,應該以體育綜合體的建設作為核心,增進社區體育和家庭體育之間的密切聯系,使體育消費能夠與社會經濟發展保持協同,增強消費持續性,增強產業發展活力。此外,應該在政府引導下加快體育產業園區的發展。增進體育產業和文化產業、養老產業、教育產業、旅游產業之間的融合,加快“體育+”模式的構建,從而實現創新性發展。
服務產品過于集中的問題,是當前體育產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不利于體育產業資源的整合利用,對于其整體協調發展造成了阻礙。為此,應該加快體育產業服務產品的分散,從而優化整體布局,增強發展均衡性。這不僅有利于全民健身計劃的快速推行,而且能夠增強國民運動的個性化,消除資源開發中的壁壘,對當前發展思路予以創新,在體育產業格局建設中以多元化為主導方向。在人民群眾當中加強新型體育項目的逐漸普及,包括了馬術、沙狐球、攀巖、保齡球和蹦極等。增強生產廠家的發展活力,通過優惠政策等方式為其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真正構建多元化發展模式,對于集中度較高的問題加以處理。對冷門體育項目進行逐步開發,通過新媒體等形式加以宣傳,提高信息傳遞與共享的效率,真正激發人們在全民健身中的參與熱情[5]。注重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融合發展,包括了手打毽子、抖空竹、搶花炮和摔跤等,這也為體育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有利于民間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增強整體延伸效果。
首先,要對當前健身休閑產業鏈予以強化。增進健身運動和健康、養生、休閑之間的密切聯系,加強冰雪運動、陸上運動和水上運動的協調發展,增進室內運動項目和室外運動項目的融合,加快健身休閑產業鏈條的孵化,為其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其次,應該對競賽表演業產業鏈予以強化。在全民健身計劃當中,體育運動項目不僅能夠改善人們的身體素質,而且其具有較強的觀賞性特點,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因此需要不斷強化競賽表演業產業鏈,使人們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全民健身運動當中。明確各類社會組織與協會的作用,在賽事的策劃和組織中實現協同配合,加快賽事品牌的塑造,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強大的影響力。增進原創品牌和賽事品牌聯系,為人們參與健身運動提供豐富的平臺,加快體育綜合體的建設[6]。最后,還應該對體育培訓產業鏈予以強化。明確體育培訓的重要意義,促進國民體育技能的增強,對當前市場發展潛力進行深度挖掘。在體育培訓產業當中,應該明確各類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的責任與義務,加強對準入準則的優化,從而增強體育產業發展的規范性,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加快體育用品的升級,提升技術含量的同時,對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等環節予以優化,促進市場的拓展。
在體育產業發展氛圍的優化中,應該以問題為導向,注重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及阻礙,增強發展活力。首先,應該對政策落地問題予以處理。在政策制定及實施后,應該由政府機構對其落地情況予以全面監督,加強對體育產業發展的科學規劃,為各方主體提供優質的服務。對發展政策的細化和調整應該遵循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明確當前及未來發展形勢,強化投資保障、稅收保障等[7]。其次,應該對市場開拓問題予以處理。在市場開拓中應該嚴格遵循全民健身的理念要求,增進與影響力大的企業的合作,從而增強本土品牌的競爭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活力的增強。加快體育媒體市場的開拓,在賽事品牌和培訓活動的開發當中,應該結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勢。
在全民健身理念下,體育產業發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應該順應我國相關政策的要求,加快體育產業發展模式的創新與改革,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運動需求。在發展中應該遵循適應性、發展性和實效性的原則。同時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全面規劃、分散服務產品、強化體育產業鏈和優化發展氛圍等方式,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