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強光 廣西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十四五規劃》提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加快發展文化、旅游、體育等服務業,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作為拉動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是“雙循環”新格局下的關鍵環節?!稄V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 三五遠景目標》也提出了“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繁榮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建設體育旅游強區”的目標。根據世界旅游市場的發展趨勢,體育賽事正成為旅游市場的重要部分之一[1],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將成為未來廣西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力。2019年全國旅游業總收入達到6.63 萬億元,占GDP 比重11.05%,國內旅游消費市場空間龐大,深挖國內體育旅游消費潛力,對于推動國內經濟大循環具有積極意義。廣西地處東盟國際大通道的核心區位,“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在參與外循環發展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積極融入外循環,充分利用好政策制定發展目標,為融入國際循環提供推動力。
新年伊始,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各行各業遭受了嚴峻的發展挑戰,根據國際形勢和國內發展的需要,黨中央提出了立足于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體育旅游應抓住機遇,促進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把體育旅游產業打造成為廣西旅游消費增長的新動能。
體育旅游產業是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交叉滲透而產生的一個新興產業,關于體育旅游產業的概念定義,國內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李燕(2017)等認為,體育旅游產業的核心元素是體育元素,載體為旅游資源,以運動參與、現場觀賽為主要形式,涉及體育與旅游相關要素及輔助行業等業態[2]??偟膩碚f,體育旅游產業是將體育運動與旅游休閑融合發展產生的一種新業態,以體育運動為基點,以賽事觀賞、運動體驗為主要形式的一種新興產業。
旅游產業鏈是對旅游產業理論的延伸和擴展,關于旅游產業鏈的概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見解,張巧英(2008)認為:旅游產業鏈從旅游視角可分為交通鏈、住宿鏈、餐飲鏈、瀏覽鏈、娛樂鏈、購物鏈等六大旅游子產業鏈[3]。李麗麗(2013)在《山西旅游產業鏈整合研究》中指出“旅游產業鏈由產品從研發設計到產品生產,再到重新設計組合推銷給需求者,涵蓋了生產環節、產品組合環節、營銷與品牌環節”[4]。
體育產業鏈包括體育產業和與體育要素相關的行業,是將體育產業鏈上各個要素相互鏈接而形成的一個體育供給服務體系的過程,在體育產業上游賽事資源、中游媒體傳播、下游衍生行業各個節點之間相互依賴,具有鏈條絞合的經濟關系,是一種綜合性的概念[5]。體育產業鏈實質上是向消費者提供體育資源的價值鏈,具有提高人民身體素質、產生經濟效益和發展社會生產等功能。
體育產業鏈與旅游產業鏈融合發展的優勢是以體育活動為起點,借助體育賽事的舉辦,吸引游客的體驗參與、觀賞,使游客在旅游中深入地享受體育運動的刺激與樂趣,增加旅游的選擇性,不僅能滿足游客游玩、觀光、度假等需求,還能在旅游中鍛煉身體,提升體驗感,從而實現了體育產業、旅游產業兩種產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聯動效應。
《在2020-2026年中國廣西旅游行業產業運營現狀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指出“廣西旅游業還存在旅游綜合實力不強,產業規模不大,服務水平不高,資源整體開發不足,產品結構不合理,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之后等問題”。在宣傳效應、形象設計上,缺乏統一的管理;傳播的效率與質量不高,熱門景點流量不足,品牌效應不夠突出,在攜程、馬蜂窩等相關網站上顯示,2019年全國最熱門的十大旅游城市沒有一個是廣西的,在競爭力上仍然處于劣勢,可見廣西旅游在宣傳、服務、出行便利和提升競爭力等方面的強化仍需努力。
在《2019年廣西縣域旅游經濟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顯示,2019 廣西旅游總收入為10241.44 億元,在旅游收入上與廣東(15155.7 億元)江蘇(14321.6 億元)等旅游強省相比,在經濟收入規模上差距仍然很明顯,廣西作為旅游資源、民族傳統體育資源豐富的大省,旅游產業也是廣西收入的重要支柱產業,這樣的經濟收入規模明顯是達不到預期的。
研究表示,廣西旅游效益存在的問題:第一,在體育旅游項目引入后由于管理不當、宣傳效應不佳等原因,開展后不久項目就荒廢;第二是項目開展過于單一,創新性不足,沒有結合當地特色、民族風情、體育資源等,主題不突出[6]?!秷蟾妗分赋?,廣西旅游業發展存在消費結構不合理、各地區發展不均衡、產業融合度低、特色民族資源和區位優勢未能充分發揮等問題。“體育+旅游”產業融合不充分,折射出體育旅游市場服務內容較為單一、場地設施以及旅游基地建設相對比較薄弱,體育旅游消費市場亟待優化。
“構建雙循環新格局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和底層邏輯,有利于推動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對外高水平開放,有利于做大做強我國的產業鏈和供應鏈”[7]。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既能有力地促進“雙循環”新格局的構建,也能獲得難得的政策支持紅利,政府的頂層設計要根據當前的形勢需要,在體育與旅游兩個產業鏈之間尋找融合發展的最優路徑,確保體育產業鏈和旅游產業鏈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加力促進區內體育與旅游的相關企業、旅游區之間的溝通交流,推進體育與旅游兩個行業之間的要素融合,加快實現產品供給體系創新,建立更加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流通體系,是培育體育旅游發展新模式的關鍵。優化體育旅游供給體系,依托廣西特色旅游資源優勢,積極打造體育文化旅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休閑戶外探險旅游等體育旅游特色產品,培育沉浸式、體驗型、智能化的體育旅游新產品、新業態。開展體育示范區與旅游示范區評價目標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積極申報國家級、區級的體育旅游示范區。充分挖掘文化體育旅游、郵輪游艇旅游、森林濕地旅游、徒步穿越旅游等新興旅游市場,使其成為新的消費熱點;隨著消費涌現出新業態、新場景和新模式等特征,規范市場秩序、為居民消費營造安全穩定、健康可靠的新環境對構建國內大循環意義重大。
完善的體育旅游發展戰略協調機制,是體育旅游產品和生產要素循環的核心動能。廣西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應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倡議,抓住“雙循環”新格局構建的歷史機遇,充分利用好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和旅游自然資源豐富,尤其是位于東盟核心區位的地理優勢,筑牢與東盟國家的合作基石,提高同國際其他國家之間的對話頻率和效率,及時跟進旅游企業間的政策文件,加大相互之間的合作協調與政策措施落實制度,定期協商合作事項和解決相關問題,實行“一站式”服務,堅持統一認證、統一標準,穩步推進項目共建、信息數據共享,為游客提供便攜、最優質的體育旅游服務。
著力提升廣西體育旅游產品供給質量,是提高體育旅游產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抓手,要著眼于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5G 等新技術,合理運用高新技術手段,改革傳統的旅游模式,建立以網絡和線上服務為代表的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體育旅游消費新模式,使其更高效、更規范。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示范區,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AR/VR 等科技手段實現電商化、數字化升級,開啟“互聯網+”運營新模式,把業務推到線上來完成,突破空間限制,引入特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賽事,提高體育旅游產品供給質量。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導、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廣西體育旅游產業要充分利用自身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和旅游資源豐富以及地處東盟核心區位便利的優勢,加快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培育體育旅游產業鏈與供給鏈創新能力,不斷推出體育旅游發展新模式、新思路,有利于擴大內需、繁榮國內體育旅游市場、拉動消費增長、吸引外資投資參與,達到促進經濟增長和體育旅游產業共同發展的雙贏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