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蓓 洛陽市射擊單項體校
射箭運動與其他運動有所不同,除了對個人技術有著明確要求外,還需要運動員具備較為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射箭比賽中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可以直接決定射箭比賽的最終勝負,如果運動員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較差,就容易在比賽前期、中期或是末期,在緊張的環境與氛圍中產生應激反應,導致運動員無法在比賽之中正常發揮,所以如今在對射箭運動員展開專業培訓時,必須著重了解各不相同的緊張應激類型,并及時對其展開針對性調控。
緊張應激指的是射箭運動員在各種刺激下產生應激反應,這種應激反應主要可以分為生理與心理兩種類型。其中生理類型的緊張應激會導致射箭運動員產生興奮狀態,心跳速度與呼吸速度持續加快,血壓與血糖持續上漲;心理類型的緊張應激會導致射箭運動員產生情緒變化,無法保持穩定狀態發揮自身實力[1]。
如今在射箭運動員訓練中,之所以將緊張應激作為培育重點,主要是因緊張應激對于射箭運動員的實際影響較大,具體如下。其一,射箭運動需要運動員保持穩定心態,但緊張應激會導致運動員產生慌張、興奮等心理,如果運動員不能及時調控就無法繼續保持穩定心態;其二,運動員容易在緊張應激的影響下產生多種消極心理,這些消極心理會限制運動員發揮個人水平,甚至可能在運動員心理留下比賽陰影,導致其未來無法站在比賽現場參與射箭比賽[2]。
所謂認知應激主要是指射箭運動員在認知上產生各種應激反應,認知對于運動員屬于一項基礎要素,如果運動員在認知上存有偏差,就會增加緊張應激的出現概率。在射箭比賽中運動員表現與自身對比賽的基礎認知息息相關,正所謂信念可決定思維,當運動員在比賽中產生各種不同信念時,就會在信念影響下產生不同情緒,這些情緒很可能會導致運動員水平下降,限制運動員對比賽的正確認知,從而促使其產生消極情緒影響比賽結果。這種應激類型的產生原因具體如下:
1.過于期待比賽
部分射箭運動員在賽前對比賽十分期待,想要在比賽中充分表現自己,希望通過個人表現獲取一定的利益與地位,如果運動員過于期待比賽,就會為自己施加無形的壓力,促使其在賽前產生緊張應激。且當運動員對比賽十分期待后,如果對手實力過于強大,很可能產生恐慌心理,此時運動員與對手還沒有正式交手,就已經在心理上迎來失敗結果,最終在雙重壓力下,運動員就可能在比賽之中做出錯誤動作。
2.缺乏臨場信心
在射箭比賽全過程,最容易產生緊張應激的便是臨場階段。當比賽時間越發接近后,部分運動員會開始懷疑自身技術水平是否下降,當運動員對自身缺乏信心就會產生消極認知,害怕比賽日期的接近。其中部分運動員會在臨場階段因缺乏信心而心神不寧,也有部分運動員感覺比賽機會十分難得,如果自己表現不好就永無出頭之日,最終在這些扭曲認知的干擾下,運動員在比賽之中根本無法正常發揮。
3.急于取得勝利
當運動員對于取得勝利過于重視,或是將比賽結果與未來發展相互關聯,就會導致自身從賽前到開始比賽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如果運動員對于自身實力過于自信,就會產生自大心理,認為自己一定可以在比賽之中取得勝利,自己的目標也是最終的勝利,這時運動員對于取得比賽勝利的心理十分急迫,在急迫心理的驅使下,自控、感知以及調整能力便會開始下降,一旦運動員長期保持這種狀態,就根本無法在比賽之中保證自身的心態,一個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射箭運動員是絕對無法取得比賽的最終勝利的[3]。
所謂心理應激主要是指射箭運動員在心里產生多種應激反應,作為一名射箭運動員自身除了需要具備強壯體質、專業技巧、快速反應以及精準判斷等能力,還需要具備足夠強大的調整能力。但直到目前為止,運動員在比賽中因心理應激失利的次數極多,大部分運動員都會在比賽之中出現心理應激,導致自身情緒波動較大,最終無法順利發揮自身水平。導致運動員產生心理緊張應激的因素較多,具體如下:
1.主觀原因
主觀原因主要是指運動員自身原因,如:運動員無法熟練掌握專業技巧、以往在比賽之中因個人原因有過失利經驗,導致自身產生怯場陰影、教練對于運動員給予的任務過重、運動員對于自身實力過于自信或過于不自信、賽前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缺乏比賽經驗等。一旦出現以上幾種狀況,運動員就會在主觀原因的影響下產生心理應激,不僅在比賽之中無法集中注意力,還無法找到日常訓練產生的最佳感覺,最終導致運動員在比賽之中頻繁出錯。
2.客觀原因
客觀原因主要是指除運動員自身以外的其他原因,如:比賽現場改動較大、比賽設備過于陌生、天氣突然出現變動、對手個人實力與表現、觀眾聲音、裁判行為等。這些客觀原因很容易影響運動員心理狀態,促使其產生低落、沮喪等情緒,最終導致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個人表現十分不穩定。如果運動員本就存在以上主觀原因,再加上客觀原因的影響,自身實力僅能發揮出10%,既無法取得比賽勝利,也容易導致運動員對比賽產生抵觸心理。
3.細節原因
很多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對專業技巧十分執著,不僅將集中注意力剖析每個動作的標準與細節,還會將所有動作無限放大,調整自身動作與標準動作完全相符。但實際上很多動作并不適合深入剖析,如果運動員過于執著細節,就會導致動作流暢性下降,稍有不慎,還會導致運動員無法找到標準動作的最佳感覺,從而陷入困境之中無法自拔。
所謂思維應激主要是指,射箭運動員在比賽之中按照自身的慣性思維展開思考,慣性思維對于運動員發揮能夠造成極其嚴重的限制作用,一旦產生基本就已經能夠確定運動員無法奪冠。例如:當射箭運動員在比賽前期沒有取得理想成績時,就會在慣性思維的影響下認為自己沒有任何機會,這時教練都需要立即對運動員進行心理輔導,幫助運動員調控緊張應激,并指導其后續比賽應該如何調整。但如果運動員在后期比賽中通過調整依然無法轉變自身成績,就會在慣性思維影響下頻繁出現失誤,這時射箭運動員也會失去繼續比賽的信心[4]。
賽前是最容易出現緊張應激的主要階段,尤其是在比賽日期越發接近時,射箭運動員都會出現不同形式的緊張應激,因此,教練可以在賽前對射箭運動員緊張應激展開針對性調控。
1.疏導淡化
當運動員在緊張環境下產生緊張應激時,教練需要通過疏導方式淡化運動員對于比賽的緊張心理,最好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幫助運動員客觀分析自身能力在比賽中的獲勝概率,根據運動員能力明確參賽目標,明確告知并不是只有第一名才能作為目標,如果目標與自身能力不符,就容易產生望山跑死馬的狀況,這樣運動員就無須承擔過多壓力,在教練的疏導下,緊張應激就會逐漸得到有效的調整。
2.轉移注意
當運動員已經出現焦慮心理時,最為有效的調控方式便是轉移注意力,將運動員的注意力從比賽轉移到其他方面,比如在賽前組織運動員開展唱歌活動,這樣運動員便可通過唱歌發泄心中積攢已久的壓力,幫助運動員緩解自身情緒。此外,教練也可以在比賽前期組織運動員觀看其他運動的比賽過程,讓運動員在比賽現場切身感受作為一名觀眾的視覺享受,這樣不僅可以幫助運動員提前適應比賽現場的緊張氛圍,還能將運動員注意力從即將到來的比賽,轉移到場下正在進行的比賽,從而達成調控緊張應激的最終目的[5]。
3.賽前模擬
賽前模擬屬于一種以毒攻毒的調控方式,需要教練根據運動員能力劃分成兩個小組,由兩組進行模擬比賽,這樣運動員便可提前適應緊張心理,還能在賽前更加熟悉射箭器材。但在教練劃分小組時,最好在首場模擬賽時將高能力運動員分成一組,這樣便可更加直觀了解運動員在處于領先或落后情況時,自身是否會出現緊張應激,在完成比賽后帶領所有運動員共同復盤,促使運動員直面觀察自身在比賽中的真實表現,這時大部分運動員都能明確緊張應激對于自身水平的實際影響,在日后訓練中也會開始自行調控自身的緊張應激。
賽中是緊張應激出現的高發階段,無論運動員在射箭比賽中處于領先狀態還是落后狀態,都容易出現各類型的緊張應激,因此,教練必須提前做好賽中應激的調控準備,保證運動員處于穩定狀態。
1.賽中領先的調控對策
當射箭運動員發現自身成績處于領先狀態時,必然會隨之產生緊張應激,這種緊張應急的表現形式有:產生喜悅心理、心跳加速,導致射箭運動員擔心在比賽后續階段被競爭對手超越。因此,教練需要提前告知所有上場參賽的運動員,必須絕對相信自身實力,如果自身無法在比賽之中做到置身事外,就在比賽之中回避所有信息,不關注自身成績與對手成績,將注意力集中在聽歌或其他方面,從而達到調控目的[6]。
2.賽中落后的調控對策
當射箭運動員發現自身成績處于落后狀態時,大部分運動員都會瞬間產生慌張心理,甚至還有部分運動員會認為自己沒有任何獲勝希望,后續比賽完全是在沒有動力與信心的狀態下進行,最終導致比分被逐漸拉開。對于這種情況,教練除了可以在賽前模擬中進行調控以外,還可以引導運動員進行逆向思考,告知運動員如果對手在持續領先中產生自大心理,必然會在后續比賽中出現失誤,只要自身能保證正常發揮,時刻將比分保持在較為接近的狀態,便有機會在對手出現失誤時反敗為勝。
由于賽末階段意味著射箭比賽馬上就要結束,運動員發揮情況一目了然,但這并不意味運動員沒有任何機會,如果名列前茅的運動員出現應激反應,那么排名較后的運動員就能得到機會,因此,教練需要通過以下幾點在賽末階段幫助運動員調控自身狀態。
1.領先狀態的調控對策
當比賽進行到末期階段,射箭運動員依然保持領先狀態時,很容易出現較為明顯的緊張應激,會在腦海之中想象如果自己取得冠軍,那么教練必然會對自身另眼相看,未來發展和待遇也會更加理想,但這些想法在比賽沒有結束前有些言之過早。因此,教練可以在賽前組織運動員觀看實例視頻,這種實例在射箭運動中十分常見,甚至可以說大部分比賽出現反敗為勝的局面,都是因為運動員在賽末階段想法過多,當運動員親眼看到一場場比賽都因復雜思想而落敗后,自身就會在后續比賽中控制自身思緒,這樣才能正常發揮射箭運動員的實際水平。
2.落后狀態的調控對策
在任何比賽中落后都代表暫時失利,但作為一名射箭運動員必須確定,即便是在比賽末期依然保持落后狀態,也屬于暫時落后,如果運動員無法擺正自身心態,就會在這種暫時落后的打擊下一蹶不振,甚至還可能產生放棄繼續射箭的心理。對于這種狀況教練需要通過關心進行調控,引導運動員在關愛環境中強化自身心理承受能力,降低運動員在賽末階段處于落后狀態出現緊張應激的可能性。
除了在賽前、賽中以及賽末對運動員緊張應激進行調控以外,教練還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幫助運動員調控緊張應激,盡可能幫助運動員掌握多種緊張應激的調控方式,這樣才能避免緊張應激的出現次數,確保運動員發揮自身全部實力。
1.遺忘方式
對射箭運動員來說,如果想要實現超水平發揮,必須將腦海中的所有雜念全部清除,頭腦保持忘我狀態,這時運動員才能做出冷靜判斷,但目前大部分運動員在比賽之中都存有諸多雜念,很難保持穩定發揮。因此,教練需要培育運動員養成遺忘心理,明確運動員需要在上場前放下自身所有負擔與包袱,將比賽成績、個人表現、專業技術以及對手表現等所有因素全部拋之腦后,保持寵辱不驚的心態與風度,這樣便可及時緩解運動員內心產生的各種緊張應激。
2.引導方式
由于認知對于運動員過于重要,通過以上分析也能了解認知偏差很容易被各種思維所掌控,為了避免運動員認知產生問題,教練需要在培訓之中做好正確引導,通過引導方式明確運動員需要如何調控自身認知。教練可以通過阻斷法進行引導,如果運動員在心里初生消極心理,并發現自身情緒已經開始低落,需要立即阻斷自身思緒,打斷消極心理的持續蔓延,這樣便可避免消極情緒對運動員表現造成太多干擾。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合理解釋進行引導,當運動員在射箭比賽中暫時沒有取得良好成績時,需要為自身表現尋找一個合理解釋,并明確自身在下一環節的目標,激發運動員產生奮發圖強的精神,促使其在下一環節取得優異成績。
綜上所述,如今在射箭運動中天賦已經不再屬于唯一條件,作為一名射箭運動員需要具備較為高超的專業技巧和較為強大的心理素質,以及努力的奮斗精神。但實際上目前依然有部分射箭運動員,頻繁在射箭比賽中產生認知、心理以及思維等方面的緊張應激,不利于現代射箭運動的未來發展,因此,在射箭運動員訓練時,最好將緊張應激作為重點,分別針對賽前、賽中以及賽末,落實緊張應急的調控培訓,這樣射箭運動員才能在比賽之中發揮自身的正常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