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師范大學 吳曉涵
尤·布朗芬布倫納(U.Bronfenbrenner)是美國著名的人類學家和生態心理學家。他在1979年出版了《人類發展生態學》一書,提出了著名的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布朗芬布倫納認為系統與系統,以及系統與個體之間是有著相互作用的,依據環境對個體影響的直接程度劃分出了四個層次系統,即微系統、中系統、外系統、宏系統。
微系統是指個體活動與交往的直接環境。中系統是指各微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其中的各個微系統若能配合得當,則會形成積極聯系,為個體產生最優化的結果;外系統是指兒童并未直接參與,但卻對他們的發展產生影響的環境;宏系統是指存在于微系統、中系統、外系統的文化、亞文化和社會階層背景。
布朗芬布倫納強調了環境的動態性,揭示了各環境系統中的相互關系,有利于深入研究男幼兒教師的流失原因。
現有的對學前專業男大學生的研究發現,男生在選擇專業時的動機并不明確和清晰,甚至有大部分男生是因為“調劑”到該專業,所以有不得已選擇此專業的無奈,體現出大部分學前教育師范專業的男生的專業信念感不強。當這一類男生投入幼兒教育工作時,低下的專業信念感轉變成低下的職業認同感。而低下的職業認同感影響著男幼兒教師的工作熱情,他們很難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工作。大量研究證實若能發展并維持一種強烈的職業認同感,則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自我專業發展能力。由此可見,強烈的職業認同感是男幼兒教師發展的動力和內在激勵因素。然而男幼兒教師低下的職業認同感使其在面對專業發展困境時,更傾向于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
在中系統中,男幼兒教師與家長的配合度低,導致了男幼兒教師的流失。男幼兒教師和女幼兒教師存在的性別差異會使男女幼兒教師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和行為模式,這種客觀存在的性別差異會使家長和園所對男女幼兒教師各自扮演的不同角色、起的不同作用懷有一種普遍的期待,影響了家長和園所對男幼兒教師專業性的客觀判斷,即男幼兒教師往往被認為是不專業的教師。除此之外,男幼兒教師也比較容易面臨性別角色的固有偏見,一般家長會選擇和女幼兒教師進行溝通,而男幼兒教師沒有平等地和家長進行更深層溝通的機會,因此男幼兒教師會出現職業困境。
宏觀層面上男幼兒教師流失率高,首先是因為對男性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培養體系不夠完善。高校學前教育的培養方案多是偏女性化的要求學生“邊跳邊唱”“邊彈邊唱”,大部分男學生接觸到的自然是“女性化”的教育環境和心理氛圍。在教育過程中高校教師也并未有意地對男學生進行“男女有別”的指導,專業評價標準也幾乎是按照女學生的標準設置的。高校從培養方案、專業設置、環境氛圍、評價標準等方面并沒有考慮到男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而造成了男學生對學前專業的認同感低,日后從事該工作的可能性大大減少。第二個因素是對于男幼兒教師的發展政策缺失。男性在社會中承擔著“養家糊口”的重任,男幼兒教師也有女幼兒教師無法比擬的優勢。在這樣的條件下,學前教育政策法規將男女幼兒教師所具備的權利和義務等同起來,既要求男幼兒教師和女幼兒教師一樣具備全面的藝術技能,又要求男幼兒教師能表現出超越女幼兒教師的過人才能。然而男幼兒教師本應具備的權利得不到保障,如男幼兒教師的晉升空間小,工資待遇低,男幼兒教師承擔的義務和享受的權利嚴重不對等,這種不對等無疑會造成男幼兒教師的流失。
在微系統中,要注重培養男幼兒教師的專業意識,明確男幼兒教師的職業發展規劃。首先在職前培養中,各高校在為學前教育的男學生開展理論學習的同時,要伴隨全過程的專業發展的教育,使男學生產生對男幼兒教師的初步職業認知。各高校應在理論學習之后為男學生開展教育見習或實習活動。在活動中及時解決男學生面臨的理論與現實的矛盾與沖突,即男學生在校學習確立的美好的職業愿景與實際工作煩瑣、勞累、家長不理解的沖突。因此教師在見習與實習過程中要對男學生開展職業認同教育,同時要激發起男學生改變學前教育現狀的信心與熱情。其次,男幼兒教師自身也要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正確處理好角色與工作的關系。當面對工作不適應和挫折時,男幼兒教師應主動調適自己的狀態,堅定教育信念,積極與園所和家長進行溝通與合作。
心理學家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指出,物質激勵只能消除一時的不滿,而不能起到長遠的激勵效果。所以若想提高男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關鍵在于男幼兒教師自身的努力。首先要解決的是內部合作問題。當男幼兒教師面臨自身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時,要從自身出發,不斷觀察優秀教師在處理幼兒問題時的行為方式,做到時時記錄,事事思考,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男幼兒教師要積極參加在職培訓,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觀摩不同國家、地區的優秀教師的教育視頻,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在開展工作時,閱讀經典書籍和幼兒教育期刊,以理論來指導實踐,促進教學實踐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在中系統中促進合作。
男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受到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在構想提高男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之前,首先應該引導全社會重視學前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若想全社會都能重視學前教育,首先政府應從立法入手,肯定學前教育隸屬基礎教育的一部分,明確規定和強化學前教育是社會的基礎性事業,以此肯定和保障學前教育的地位。
當男幼兒教師投身一線時,政府要作為主導力量,加快出臺政策,加大政策的激勵力度。在法律上明確男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經濟待遇。在男幼兒教師面臨迷茫的職業規劃時,政府首先明確男幼兒教師入編后的職業上升范圍,給男幼兒教師吃一粒“定心丸”。在實施過程中,也要加強對男幼兒教師的管理和監督,加強中央、地方、學校三級管理與協作,共同促進政策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