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平安路第二小學 沈 思
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教師要能針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策略,通過多元教學方法的實施促使學生在輕松自在的氛圍中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促使學生道德法治意識的有效形成。
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往往會囿于應試教育思想在課堂中實施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形式的實施往往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且教師傳授的知識內容更多的是關于應試方面的內容,很少對教學內容做拓展分析,也很少關注學生的情感認知,這樣就會使整個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率出現滑鐵盧式的降低趨勢,最終影響師生的素養形成,導致教學不理想。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注重學生的生本地位發揮,在教學備課時要能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引導學生將教材基礎知識和知識應用結合在一起進行深刻的探究學習,最終實現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現。比如,在教學《我學習,我快樂》一課時,教師通過《我學習,我快樂》這一課的教學引導學生直面學習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自主嘗試解決問題,體驗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樂趣。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可以制定如下目標:1.能在學習中體驗其快樂的本質,享受學習的樂趣。2.明確每個人都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重要的是要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困難及挫折、失敗,能找到克服困難的方法。3.愿意嘗試各種方法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最終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讓學生最終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在快樂中學習成長。這樣,在目標的引領中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中,更能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的加快促使教師認識到采用趣味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注意力的持續吸引意義,教師在教學中利用繪本這一教學載體實施教學,能有效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得到深刻的認識,最終實現道德情感的升華。例如,在教學《挑戰第一次》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呈現《小馬過河》這一繪本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把握小馬在過河的過程中受到了哪些阻礙,不同的動物對小馬的建議是怎樣的,最終明白繪本中蘊涵的深刻含義,即我們在聽取他人建議的同時也要能注重自身的生活實踐,只有自己愿意嘗試才能留下深刻印象并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教師通過繪本分析閱讀,引導學生得到情感和個性品質的有效培育,提升學生自身對事物的辨識能力。
一切知識來源于人們的現實生活,《道德與法治》教材中選取的例子幾乎都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生活案例剖析得到的相關知識又將反作用于學習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充分將道德與法治知識和生活實踐聯系在一起,通過相應生活案例的剖析幫助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能靈活地應用知識。比如,在教學《我是班級值日生》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前可以導入與學生班級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化案例,并且用趣味性的教學形式將這個案例引出來。教師可以列舉班級里一位熱愛勞動有集體意識和榮譽感擔當的學生,通過抓住學生的特征做介紹讓學生猜一猜說的是班里的誰,這樣能有效抓取學生的注意力,并讓學生思考教師的話是指哪位同學,在思考出結果之后,教師可以正式進入本堂課的教學,突出班級值日生所肩負的重要責任。
知識的建構需要學生在情境中才能主動獲取,教師以問題情境作為支撐,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從不同方面提出針對性的問題,給學生創設極具啟發性的問題情境,能讓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道德與法治知識,教師在問題的精心設計中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深化發展。比如,在教學《少讓父母為我操心》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入手提出:“父母在平時生活中為我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哪些?哪些印象最深刻?”等問題,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投入本課教學中。在新課授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文本中的圖畫內容開展活動探究,讓學生說一說圖畫情境中的內容,并提出“你在家幫父母干過家務活嗎?你從哪里能感受到父母的辛苦?”等問題,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問題,在思維碰撞中對父母的辛勞有新的認識。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要想促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以提升,就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平日的行為習慣養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積極開展各類綜合實踐活動,提高與學生綜合素養相關的能力。比如,在教學《爸爸媽媽在我心中》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情感的真實含義,明確不同情感之間存在的區別和聯系,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中采用實踐教學的辯論形式,讓學生針對親情這一主題展開詳細的分析探究,在論述過程中某位同學以“孟母三遷”的典故進行論述,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內容拓展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萌發愛的種子。課堂結束后,教師并沒有急于進入下一課的學習,而是給學生布置課后實踐作業,讓學生設計相應的活動,可以是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以是制作卡片或其他形式向自己的父母表露出感恩、感謝的心情,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品質,還能達到深化人格教育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新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學習態度投入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感悟學科的魅力,并利用基于生本理念,確定具體教學目標;關注繪本應用,豐富學生道德情感;剖析生活案例,內化學生理解能力;實施問題教學,提升學生思維能力;開展實踐活動,培育學生綜合素養等手段促使學生真正理解不同章節的具體道德與法治知識,讓學生的綜合素養得以提升,有效促使道德與法治課堂得到高效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