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路遙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義烏 32200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職業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2019年,教育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就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作出部署,進一步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1]。不同于研究型大學和本科院校,高職院校以培養具有職業技能的實用型人才為主,服務地方產業發展。因此,如何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功能,將高職院校專業優勢與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相聯系,是“雙高”建設的一項重要議題,新型智庫的建設發展則為上述問題提供了很好的解決路徑。
“雙高計劃”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的一次重要規劃,是引領國內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的一次強有力舉措[2]?!半p高計劃”背景下新型智庫的建設,對于當前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雙高計劃”中的改革發展任務,是對各高職院校發展的統籌要求,新型智庫能根據本校實際完善頂層設計,結合辦學特色及學校未來發展規劃作出具體落實措施。如“雙高計劃”中“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這需要學校結合自身專業建設,把握當下產業需求,及時調整應用方向,從培養學生自身能力出發,將學生自身技能提升與產業發展需求相結合,從而培養一批與產業相匹配的技能型人才。新型智庫可以從學校及地方的視角來進行研究和規劃,結合各學院不同領域專長,從學校重點專業建設、匹配當地社會服務、貼合地方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布局,為學校做好未來發展規劃[3]。
隨著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逐步提高,對外交流合作將愈加密切,高職院校新型智庫也將成為學校與外部的交流合作平臺。首先,新型智庫是校企合作的首要平臺。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是“雙高計劃”的改革發展任務之一,這要求高職院校與當地產業、企業進行高頻次、深度的交流合作。一方面,作為學校的內設機構,新型智庫能從學校角度出發,尋求將學校優勢最大化,做出符合學校及學生需求的選擇;另一方面,智庫也可以作為溝通橋梁,以第三方的身份,將高職院校和企業進行對接,為學校提供學生就業平臺、為企業輸送人才。此外,“雙高計劃”要求高職院校提升服務發展水平,這就需要學校廣泛面向全社會,面向各領域,特別是幫助國內欠發達地區,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補足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缺口,新型智庫可以作為服務平臺,將高職院校和各地區連接起來。此外,新型智庫也可發揮校際間的合作交流作用,定期舉辦主題論壇,匯集最新的理論思想,交流理論研究與實踐成果,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和教學實踐應用能力,提升高效辦學與科研水平,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高職院校新型智庫是地方型研究平臺,與當地聯系緊密,具有便利的調研途徑和強大的數據支持,更有利于研究地方發展。此外,高職院校新型智庫的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應用層面,符合學校本身的社會定位?!半p高計劃”中打造高水平專業群,就是要求高職院校面向所在地區域和重點行業,依托本校優勢特色專業,發揮專業群的輻射效應和服務功能[4]。高職院校辦學要以地方產業發展為中心,圍繞當地產業建設,以地方的產業繁榮為目標,與地方共同發展[5]。基于學校和專業定位,新型智庫的研究與地方的關聯度更加緊密。此外,新型智庫建設能夠推動地方建設更加細致,并精準聚焦,關注到更深層次。在“雙高計劃”下,高職院校培養各領域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就能為當地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與新型智庫共同促進當地社會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的智庫建設備受國家重視,各級黨和政府都積極支持地方智庫建設,也有不少地方高職院校成立了智庫,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總的來說,高職院校新型智庫建設還處于興起階段,尚不成熟,未來發展還需克服諸多難題[6]。
我國高職院校新型智庫發展起步晚,地方和學校都還未對新型智庫建設予以足夠重視。我國高職院校新型智庫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亟需提升。目前國內高職院校有一千四百余所,占全國高校數量的三分之二以上,高職院校智庫僅占約5%。中國智庫索引(CTTI)共收錄高校智庫471個,大多集中分布于985、211本科院校,研究方向偏向于學術、理論,高職院校智庫數量少,且綜合實力和影響力也難以趕上本科院校智庫及黨政智庫。由此看來,地方與高職院校更應加大對新型智庫建設的重視和投入。首先,新型智庫未被列入高職院校常設機構之中。由于缺乏智庫建設意識和長遠的發展眼光,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學校建立及規劃時期,未將新型智庫建設納入規劃和管理范疇。其次,智庫建設經費來源不足。充足的經費支持是智庫建設的基礎,地方政府少有專項經費劃撥,高職院校中設立的經費不足,都限制了新型智庫的成長。
智庫作為研究機構,一般都具有研究性和專業性的特點,但地方高職院校的新型智庫,則更應該注重于地方服務性,在這一點上,高職院校智庫的定位就不明確。首先,高職院校智庫的研究內容偏于學術和理論,不能或很難同高職院校的專業特色相聯系,實踐性欠缺[7]。就科研水平來看,高職院校也很難與綜合性大學相比拼,沒有就業實踐的支撐,難以做出高職院校智庫自己的特色。其次,新型智庫研究內容與地方發展的關聯性不足。地方高職院校的辦學說到底主要服務于當地產業及城市發展,因此新型智庫應重點圍繞地方特色產業。當前智庫研究多數還是面向范圍較廣的社會問題,較少聚焦在地方性研究上。
智庫建設的核心,是人才梯隊的建設,目前高職院校新型智庫普遍存在人才匱乏問題。首先是人才招引困難。不少高職院校所在地為三四線城市,城市發展水平不及一二線城市,收入水平也與發達地區存在差距,即使有的地方政府出臺了相關人才購房補助政策,但也難以吸引高層次人才就職。其次是人才培育機制欠缺。智庫機構內部缺乏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或培養機制不完善,沒有系統的學習和培訓方案,研究人員在入職后的工作過程中較難提升自身學術水平,直接影響到智庫成果的產出[8]。人才力量薄弱導致機構成長較慢,科研實力難以提升,進而又導致人才招引困難,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高職院校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門管轄,由于缺乏有效的政、校合作溝通機制,智庫研究往往只局限于教育系統內部的交流,與地方政府其他部門協同合作困難,造成高職院校新型智庫研究成果容易脫離地方實際,應用性和針對性不夠強。此外,智庫研究人員一般為本校教師,缺乏在基層政府或企業的相關實踐經驗,難以把握地方政策內涵,研究成果容易偏于理論,缺乏實踐性。
高職院校新型智庫的建設,要抓住“高職院?!焙汀靶滦汀眱蓚€要點,明確發展定位。首先,一定要牢牢抓住學校的辦學特色來建設。深入理解“雙高計劃”建設要求,將各級黨和政府下發的政策落實到實處,成立校本研究中心,以高職院校自身為研究本體,從發展特色專業入手,充分發揮地方高職院校優勢,打造高職院校品牌亮點。其次,新型智庫的研究要扎實地方建設,發展當地特色產業,擴大社會服務力量。高職院校建設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服務社會,評判一個院校綜合水平和辦學質量的指標之一就是其社會服務貢獻度,因此,新型智庫的建設更應該圍繞當地發展和社會服務[9]。新型智庫要利用所在地的先天條件,根據當地發展歷史,進行產業深入拓展。此外,新型智庫要有效地整合社會各方資源,組織并納入到服務體系之中,逐步補充和完善。再則,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校企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社會服務是高職院校建設的基本要求,那么新型智庫的研究內容就更應該偏向于實踐,研究結果更應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與地方企業進行合作開發,并安排專人進行監督管理,一方面能有效緩解高職院校科研經費壓力,另一方面也能及時將科研理論成果實用化,滿足地方產業發展需求。
完善的機制體制是高職院校新型智庫建設的保障,因此要強化內部保障體系,構建全方位的內部機制。首先,建立基礎的組織保障機制[10]。創新體制機制,新型智庫的組織架構不同于高職院校教學單位,也不同于各職能部門,需要根據新型智庫工作特點,進行頂層設計明確機構和人員職責,同時出臺高職院校內部、智庫與外部機構的合作管理機制,增強組織內部人員的責任意識,加強協同合作,有序推進智庫建設。其次,建立科學的評價考核機制。建立以研究成果和質量為主要標準的評價機制[11],引導研究人員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多產出研究成果。制定科學合理的科研成果獎勵評價機制,并與高職院校職稱評審掛鉤;建立科研成果等效轉化機制,對用于實際的研究報告或決策咨詢建議等進行等效評價,轉化為學校認定的科研成果,暢通研究人員的職稱評審和晉升通道。再次,優化人才隊伍的組織和培養機制。根據高職院校新型智庫發展規劃,對智庫內人才組織結構進行合理配比。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條件,可以適當制定人才補助及購房優惠政策,吸納高水平人才。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從智庫內部加強人才隊伍培養,提升科研實力。根據智庫發展要求,針對每一位研究人員制定不同階段的培養計劃,鼓勵青年學者積極參與校際、智庫與其他機構之間不同程度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全面型人才,提升新型智庫的綜合研究實力。最后,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機制。與政府部門如數據管理中心、統計局等達成合作,做到數據資料快速、便利共享,縮短研究前期進行數據搜集的時間,提高研究效率;反之,研究過程中的數據加工處理與整合也可以反饋給政府相關部門,形成數據的有效回流和利用。
日常的規范運行是研究成果高效產出的前提。首先,明確新型智庫在高職院校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半p高計劃”在新形勢下對高職院校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智庫則要在新發展階段下承擔更重要的使命。地方各級部門應首先明確新型智庫建設的重要性,提高關注度,承擔起組織和監督管理的重要責任,擴大普通民眾及高職院校師生對智庫的認識,增強智庫影響力。其次,對新型智庫要加強日常運行管理。新型智庫的管理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建設初期規章制度不完善,應盡快進行制度的制定,并定期召開管理層會議及民主會議,提出新型智庫在日常運行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時改進、解決,不斷優化制度,以制度規范管理。此外,在智庫內部人員管理上,要以研究小組的形式進行,既要橫向統籌,也要縱向監督,將項目落實到小組及個人,提高研究效率,增加研究成果的產出。再次,暢通新型智庫交流渠道。一方面,高職院校要主動與當地的市委、市政府、人大及政協等機構進行對接,主動參與到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之中,將好的點子及時上報給決策部門;另一方面,政府及企業也應開放合作通道,與高職院校新型智庫進行深度合作,構建信息共享交流平臺,將研究成果及時落地,發揮地方智庫應有的功能。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高職院校新型智庫建設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中的一個重要板塊?!半p高計劃”下建設高職院校新型智庫,是貫徹職業教育改革和建設新型智庫這兩個國家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對未來中國職業教育領域及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都具有深遠影響。高職院校應把握機遇,推進新型智庫建設,發揮其特有價值,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