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 萍
(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安徽 馬鞍山 243100)
馬鞍山綜合保稅區是安徽省繼合肥、蕪湖后第三個獲批的綜合保稅區,選址在馬鞍山市鄭蒲港新區,鄭蒲港新區地處南京、合肥、蕪湖幾何中心,馬鞍山長江西岸是安徽對接長三角的東部門戶、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橋頭堡。馬鞍山綜合保稅區是安徽省唯一的區港聯動型保稅區,鄭蒲港新區(馬鞍山綜合保稅區)將通過與安徽省自貿實驗區區域聯動,利用港口優勢資源,著力建設安徽省江北的樞紐港,打造安徽省江海聯運樞紐中心,不斷放大輻射區,形成多方合作共贏的模式。
馬鞍山綜合保稅區地處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政策疊加區,自2018年8月正式封關運行以來,依托區位優勢,充分發揮政策疊加效應,成功吸引了一批保稅加工企業、物流企業以及外貿企業入駐發展。馬鞍山綜合保稅區的宏觀發展戰略以及區內企業的發展業態都需要人才作為內驅,尤其是新型外貿人才。因此,為了更好地了解馬鞍山綜合保稅區內企業對外貿人才的具體需求狀況,課題組于2020年下半年對區內入駐的外貿企業及有外貿業務的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集中于企業對外貿人才的需求現狀、對外貿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對高職外貿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對校企合作育人的看法等方面。
如圖1和圖2所示,在當前馬鞍山綜合保稅區發展背景下,外貿企業對外貿人才的規格要求更加綜合,他們所期待的復合型外貿人才是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有較強的外貿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掌握國際貿易專業知識和技能并能夠從事外貿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此外,由于馬鞍山綜合保稅區內外貿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他們對外貿人才的要求大多一崗多能,外貿業務員同時也要做跟單、制作單證、報檢等工作,同時有跨境電商業務的企業還對外貿人才跨境電子商務知識、跨境電商產品推廣營銷、跨境電商平臺運營方面的能力提出要求。這些都對馬鞍山高職院校外貿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圖1 企業對外貿人才的知識結構要求(多選)
圖2 企業對外貿人才的能力要求(多選)
借助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南京都市圈、長三角城市群三大平臺疊加優勢,依托長江經濟帶建設,馬鞍山積極與南京、合肥、蕪湖等區域中心城市加強互融聯動,依托馬鞍山港加強與長江上下游港口合作,積極參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實現“到馬即海”,加快馬鞍山綜合保稅區建設,努力打造開放合作新平臺。2020年,馬鞍山市進出口總值402.3億元,同比增長12.7%,其中,馬鞍山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值126.2億元,增長277.4%,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31.4%,成為拉動馬鞍山市外貿增長的新高地,同時數據顯示馬鞍山市進出口貿易方式結構逐年優化,新興產業進出口發展勢頭迅猛。這些都為馬鞍山市外貿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利好,當然也對外貿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馬鞍山高職院校對接地方外貿發展培養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縱觀當前馬鞍山各高職院校的外貿人才培養現狀,雖然大多數院校都開設了外貿類相關專業,但人才培養模式大都傳統,人才培養目標依然停留在傳統的外貿業務層面,面向基礎的外貿工作崗位如外貿業務員、跟單員、單證員等,且人才培養過程中過多地關注學生外貿類課程知識的獲得,對于知識應用到外貿業務當中的實操技能的習得不夠重視,這就導致學生只專注于外貿知識和英語語言的學習,無法通過實際操作將知識內化實現崗位能力的提升。同時,由于大多數高職院校缺乏對馬鞍山外貿人才市場的充分調研,尤其是對綜合保稅區建設背景下的外貿人才需求結構變化研究不足,導致人才培養滯后于人才需求,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特色無法體現。
馬鞍山各高職院校大多開設了外貿類相關專業,如商務英語專業、國際貿易專業、電子商務專業、市場營銷專業等,專業設置高度重合,且人才培養方向和目標趨近,同時這些院校的課程體系設計也很接近,大多采用“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職業技能課程”的課程體系設計模式,并且相同專業的專業課程設置也是高度相似,沒有體現出各自的特色。這直接導致外貿類專業學生的職業競爭力趨同,不能滿足當前綜合保稅區建設背景下馬鞍山對外貿人才多樣化的需求。
此外,近些年國內跨境電商蓬勃發展,馬鞍山市也依托綜合保稅區的建設積極推進跨境電商產業的發展,對比近兩年馬鞍山綜合保稅區內外貿企業招聘通知可以發現,外貿企業對了解跨境電商業務操作、熟悉主流跨境電商平臺基本操作規程的人才需求逐年上升。但本地高職院校至今沒有一家單獨開設跨境電商專業,而其他外貿類專業雖然大都開設了跨境電商類相關課程,但因為教學師資和實訓條件的限制,跨境電商類課程的教學內容都較為淺顯,缺乏跨境電商業務操作技能與跨境電商平臺運用的虛擬仿真教學,已有的外貿實訓軟件教學內容也滯后于企業實際崗位需求,無法系統地培養綜保區建設背景下外貿類專業學生所需的新技能。
在實際調研中,我們發現企業十分注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他們認為外貿職業素養真正決定了外貿從業人員的專業度和職業發展,故而他們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建議中都提到了要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工作細致的職業精神和素養,但這些職業素養對于高職外貿類專業的人才培養來說,卻是極容易忽視且難以掌控的部分[1]。雖然很多學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都有明確寫出人才培養的素質目標,但在實際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大家都更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無論是專業課程考核還是專業競賽,都專注于考查和衡量專業知識的習得和專業能力的培養[2]。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中關于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的教育內容較少,同時也缺少統一的、行之有效的衡量標準。
外貿人才培養中需要將專業知識、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相統一,其中職業素質是高層次外貿人才素質的前提。外貿人才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職業精神,才能應對外貿行業激烈的競爭環境,取得良好的成績,獲得長足的職業發展動力。
綜合保稅區建設背景下,馬鞍山外貿發展的新形勢不僅需要復合型的外貿人才,也需要高職院校擁有能夠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師資隊伍,而目前外貿類專業的教師大多從高校畢業之后直接進入學校任教,缺乏在企業工作的經驗,盡管學校一直鼓勵在校教師通過企業掛職、兼職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實踐教學技能,然而專任教師由于教學和科研任務繁重,工作時間幾乎無法離崗,一般只能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去企業進行參觀交流、掛職鍛煉、培訓學習等,這種短期的實踐學習并不能全面地提升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3]。因此,專業教師雖然擅長理論課程的教學,但在實踐教學中就會顯得力不從心,過分依賴實訓軟件,導致實踐教學形式僵化,教學效果不佳。
從前期的調研結果來看,馬鞍山本地外貿企業規模不一,以小型外貿公司為主,綜合保稅區內中小型外貿企業比較集中,這些企業崗位設置相對簡化,每年都會面向本地院校招聘,以“外貿業務員”崗位最為集中,然而這些企業的外貿業務員們卻是身兼數職,很多時候需要獨自完成多筆外貿業務的多項工作任務,因此他們需要具備系統的專業知識基礎、外貿綜合業務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由于辦學思路的局限性,以往高職院校外貿類人才的培養更多是對接具體的工作崗位而展開,人才培養過程中更多地強調的是具體工作崗位的專業知識和崗位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崗位交叉綜合能力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導致學生對企業開展具體外貿業務的系統性認知不夠,對自己的職業可持續發展的規劃不明。
綜合保稅區建設背景下企業對外貿人才的要求明顯提高,因此,高職院校應順應本地外貿發展的趨勢和企業的人才需求變化,改革傳統的面向就業崗位的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有較強的外貿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掌握國際貿易專業知識和技能并能夠從事外貿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馬鞍山市“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2020年,馬鞍山市組織了多場跨境電商峰會及培訓班,邀請阿里巴巴、谷歌等對全市300多家企業、各縣區商務主管部門進行業務和政策宣講,安排企業到綜合保稅區實地考察對接跨境電商投資環境,并制定了支持跨境電商發展專項政策。2021年,馬鞍山綜合保稅區將申報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和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并推進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申報工作。
針對馬鞍山外貿發展的新形勢,馬鞍山各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發展特色積極應對,可以依托現有的專業平臺開設跨境電商專業,優化專業設置;亦可在現有外貿類專業基礎上,增加“跨境電子商務”方向,改革現有課程體系,增設跨境電商類課程,調整教學內容,在傳統的外貿類課程中融入跨境電商的內容,應對跨境電商發展背景下對外貿人才的新需求,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型外貿人才。
從前期的調研來看,馬鞍山綜合保稅區內的外貿企業都愿意與馬鞍山本地高職院校進行校企合作,但因為種種原因,目前企業比較喜歡的是淺層次的校企合作形式,然而馬鞍山外貿發展的新形勢要求企業和學校必須深度合作,形成合力,培養本地市場需求的外貿人才。
首先,學校可以打造以綜合保稅區為核心的第二課堂,邀請綜合保稅區內企業的優秀外貿從業人員為學生做講座,分享外貿從業的經驗和外貿業務發展的最新動態,讓學生對綜合保稅區建設背景下企業對外貿人才的新要求有切身體會。
其次,校、區合力建設實踐教育基地,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和教師定期去綜合保稅區內外貿企業參觀調研,開展專業課程實訓,鼓勵學生在區內企業進行跟崗和頂崗實習,促進校企合作的可持續發展。
最后,可以借助馬鞍山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形成區內企業的用人規模,進而實現“訂單班”等形式的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政校企”合作育人的規范化長效運行機制[4],不僅解決了企業招聘人才難、學生對口實習難、教師掛職鍛煉難等問題,也滿足了綜合保稅區建設背景下馬鞍山對復合型外貿人才的需求。
師資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各高職院校要做好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加大專業師資梯隊建設力度,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努力建立一支具備語言教學基礎,能夠勝任國際貿易系統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教學的高素質復合型教師隊伍,為馬鞍山培養出大批適應本地市場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外貿人才。
首先,鼓勵專業教師參加培訓、進修,提高教師整體素質。邀請具有豐富行業經驗的專家來校舉辦學術講座,增強學術氛圍,開闊專業教師的視野,使他們及時了解行業發展的最新態勢和研究成果;邀請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企業人士對教師進行培訓,并鼓勵專業教師參加有影響力的行業、企業組織的對外培訓,了解外貿行業最新知識和業務操作規程。
其次,鼓勵專業教師到綜合保稅區內企業去頂崗實踐。要想獲得充足的外貿實踐經驗,專業教師必須走出學校,走進企業,方能對外貿行業以及相關技能非常熟悉,尤其是外貿發展形勢變化如此之快,外貿類專業教師必須隨時升級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儲備,以便順應外貿發展的最新形勢,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外貿人才。既懂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又具有外貿工作的實踐經驗的復合型教師才是培養復合型外貿人才的關鍵所在。
最后,聘請綜合保稅區內具有豐富經驗和一定教學能力的資深外貿從業人員做兼職教師,加入專業教學團隊,承擔專業實踐教學,參與專業和課程建設[5]。兼職教師隊伍不僅可以彌補學校專業教師師資的不足,改善師資隊伍整體結構,優化師資隊伍整體功能,而且可以把外貿行業、企業發展的新動態,外貿業務操作的新規范等及時引入課堂,促使人才培養與不斷變化發展的外貿行業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滿足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