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新時期,“強基計劃”逐漸取代“自主招生”,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成了其選拔重點。這也就強調了“基礎學科”的重要性,更凸顯了基礎教育的關鍵地位。新時期的基礎教育應順應時代潮流,向縱深領域發展。而全力推進基礎教育向縱深領域發展,其重點應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重點關注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在當下已經成為關系到我國發展的重大課題之一,盡管我國的基礎教育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是隨著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眾多問題也日漸暴露了出來。尤其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教育資源在向農村傾斜時有一定的阻礙,從而使農村的基礎教育與城市產生了一定差距。因而,全力推進基礎教育向縱深領域發展則需要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
二要全面促進系統“減負”的穩步落實。據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所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或主動或被動參與到校外培訓中,其課外負擔也隨之加重。中小學生作為基礎教育的對象、未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儲備力量,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中小學生課外負擔的加重,與國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要求自然是背道而馳的,更無法響應“強基計劃”。所以,全面、系統的“減負”是需要在國家層面上進行穩步落實的。因此,全力推進基礎教育向縱深領域發展則需要全面促進系統“減負”的穩步落實。
三要著力推動教育觀念的逐步轉變。教育觀念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因而,針對過時、落后的傳統教育觀念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等需要格外注意。教育觀念的轉變關系到中小學生能否在基礎教育階段茁壯、健康成長,而轉變教育觀念不能“一刀切”。根據當下我國國情,轉變教育觀念需要以“小火慢燉”的方式逐步進行,在平穩中推行適應新時期的教育觀念。
踐行“強基計劃”,全力推進基礎教育向縱深領域發展,需要各界共同努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儲備人才,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只有各方面的配合都到位,才能充分完成這一偉大任務。因此,全力推進基礎教育向縱深領域發展需要以下幾個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是國家層面的政策引導。國家推進“強基計劃”,全力推進基礎教育向縱深領域發展需要通過各方面的配套政策共同作用。需要著眼于上述所言的推動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減少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逐步轉變教育觀念等方面,從政策層面進行引導,從而完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培育儲備人才的重要任務。
二是社會層面的精神引領。教育事業同時也是全社會的重要任務,關系到全社會的延續。因而,基礎教育要從社會層面進行精神引領。當下社會上對于基礎教育的認知有較大的局限性,家長們從子女進入基礎教育階段之前就已經開始了一些諸如買學區房等的“投機性”行為,產生了一系列的不良風氣。而這些都離不開社會層面的影響,因此需要在社會層面進行精神引領,摒棄在教育方面的不良風氣,積極改善社會層面精神環境,讓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能夠得到正向引領。
三是家庭層面的方式轉變。基礎教育階段,家庭的影響對于中小學生是非常大的。正所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下很多家庭針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著很大的問題,忽視其他因素,唯分數至上,一切教育方式與分數掛鉤。這種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很明顯是與我們國家現當下所倡導的“強基計劃”理念是相違背的,更無從談起推進基礎教育向縱深領域的發展。因而,家庭層面的教育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被忽視的,這關乎著新一代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人才培養任務。
綜上所述,踐行“強基計劃”,全力推進基礎教育向縱深領域發展需要從國家、社會、家庭層面全方位發力,才能充分完成為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儲備人才的重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