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東街小學 王文君
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強調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期間,應當科學構建小學生的核心素養,采取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綜合素質,進而為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因而針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特質與建構策略進行探究分析,有著極大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
小學數學核心要素的含義,是指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期間,培養其抽象思維、建模能力、運算能力等數學思維,使學生可以自主運用數學思想來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應當從以下幾點入手:
數學知識通常實用性較高,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由于數學學科的啟蒙教育必須從小學階段開始,因而小學數學教師的引導方式,會對學生今后數學能力的發展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數學學科伴隨著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而出現,同時也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進步而持續發展。教師在教學期間應當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同日常生活建立起聯系,使其從數學層面觀察生活事物,用數學的視角研究客觀事物的發展,從而科學利用數學知識來分析、思考問題,采取相應的方法處理問題。
數學知識可以有效處理實際問題,通常體現在數學運算過程中。運算能力是學生數學能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關鍵因素;運算能力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是學生后續深入學習的必要基礎和必備素養。為此,教師的首要教學任務便是引導學生養成準確、敏捷的運算習慣,使其具備合理簡便的運算方法,以此使學生產生數感與空間理念。
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也是提高思維水平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鍛煉學生的推理能力。推理能力對學生的發展而言,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往往能夠決定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推理能力可分為合情推理、邏輯推理,只有將二者高效融合起來,才能有效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會對小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在小學數學中,教師運用幾何直觀的教學方式頻率非常高,通過運用幾何形態,能夠使問題的描述更加直觀清晰,分析起來更為合理有效,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數學的重要思想之一便是數形結合,而幾何直觀思維的運用,恰好充分體現了這類思想,同時也是化歸思想、對應思想的集中體現。
教學活動包括內部活動與外部活動,只有將這兩種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創設良好的外部活動條件,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有效培養其數學核心素養。就目前形勢而言,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很少會組織開展數學外部活動,因此難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針對這種問題,教師要注重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科學開展數學外部活動。例如,在講授小學數學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元、角、分與小數”這節課程期間,教師需要組織開展購物活動。在此當中,由教師隨機選出數名學生作為商家售賣商品,其他學生作為買家,手持各類面值的人民幣購物。隨后由教師設置具體交易問題,通過學生實踐與思考進行解答。在這種真實與實踐環境當中,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學習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會收獲更多有價值的知識內容,進而培養其核心素養。
數學問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情況,也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提升學習能力的重要形式。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工作期間,要注重科學采取問題導入法,構建探究式教學模式,努力在教學期間引用數學問題,以此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在推動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前提下,有效培養其數學邏輯思維。例如,在講授小學數學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下冊“認識分數”這節課程的過程中,在日常生活中每逢學生過生日,都會和家人一同吃蛋糕。教師可以據此設置問題:“如果家里一共有三口人,平分蛋糕的話,一塊蛋糕用分數怎么表示呢?如果有五口人,平分蛋糕的話又該如何用分數表示呢?”在該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產生較強的好奇心與探究興趣,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生活經歷、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理解分數,從而幫助學生深刻掌握分數的含義和意義。
數學知識具備極強的實用性,教師在教學期間,應當努力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數學問題,注重積累知識經驗,以此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其數學運用能力,從而彰顯數學的學習意義與價值,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充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例如,在講授北師大版教材六年級上冊“條形統計圖”這節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最后時間,給學生布置課后家庭作業,規定學生回家后幫助父母運用條形統計圖來整理并統計家中近半年的水費、電費、天然氣的消費數值。隨后,由學生將收集到的數值繪制成條形統計圖,在第二天課堂上分享給全體學生,由大家共同進行討論與交流。采取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知識也能夠有效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有效建立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教材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系統,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學到的知識多數是零散性知識,受限于學生群體之間不同的學習水平,多數學生并不懂得怎樣梳理和總結所學知識。在缺少系統梳理的情況下,學生難以總結出數學知識間的聯系,從而對學生學習、數學思維的發展會產生不利的影響。針對這種問題,教師必須在教學期間科學引導學生學會系統性梳理、總結知識,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教師要在每一節課教學結束后,幫助學生系統性地梳理該節課學習內容,做到溫故而知新,構建新舊知識間的聯系。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當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要注重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以及生活經驗,科學開展教學活動,努力培養其邏輯思維,從而有效構建其數學核心素養,進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