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晨 遼寧廣告職業學院
剪紙藝術是一種獨具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剪紙藝術不僅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化”的藝術形式,維系著我國民間藝術最為本源的文化根基。剪紙作品是民間藝人所創,他們取材于現實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每件作品都寄托了他們的美好愿望。近年來,人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剪紙藝術也不斷創新,融入了現代元素,出現了立體剪紙、抽象剪紙以及即時貼剪紙等新的形式,同時在題材和創作方式上也在不斷完善,反映了新時期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鄉土民風,這也使剪紙藝術有了新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欣賞趣味。
1.剪紙藝術的歷史淵源
在研究剪紙藝術歷史淵源的過程中,需要將其置于民俗文化體系中,而非剪紙這一靜態成品本身進行研究。剪紙藝術的產生與發展都離不開民俗文化背景。剪紙藝術包含了“剪”“紙”“象”“俗”這四個基本要素。當前,關于剪紙藝術的起源仍然是眾說紛紜,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在剪紙源流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是基于“剪”和“紙”這兩個元素來進行的[1]。我國著名的民間美術家仉鳳皋先生從“剪”的角度進行了研究并指出,中國剪紙的發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王伯敏先生則指出,東漢時期造紙術發展起來,當時的勞動人民開始將“蔡侯紙”作為剪紙的材料。在這基礎上,陳竟先生在對我國造紙的歷史進行分析之后指出,蔡倫對造紙技術進行改進之前,人們生活當中所使用的紙張多為麻紙,紙質粗厚,纖維松散,難以達到鏤空剪紙的效果。他認為應該將剪紙藝術追溯到魏晉時期。
2.剪紙藝術的風格特點
剪紙藝術在我國各個地區均有分布,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漢族到少數民族,百花齊放。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的剪紙藝術可以分為南北兩種不同的風格。北方地區的剪紙藝術敦厚、粗獷、豪放,符合北方人的性格。在創作的過程中,運用了變形、夸張的手法,保留了典型的民間傳統。而南方地區的剪紙藝術則細膩、纖巧、生動,對應的是南方人的性格特征。在創作的過程中,經常會使用工整、精細的線條,通過合理的穿插和精妙的裝飾來將事物的細節展現出來。
1.剪紙藝術與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所代表的是文化的某個層面,同時也是文化的一種現象,具有鮮明的特征。與普通的文化相比,民族文化關注的是全民性和整體性,其中包含了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展現了時代精神。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藝術造物仍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而剪紙藝術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它雖然以藝術形式存在,但是具有較強的實用功能和社會價值。剪紙藝術包含了勞動者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也是民俗文化活動的精神支撐。
2.剪紙藝術與社會生活
剪紙藝術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都是比較廣泛的,這是社會生態文化的映照。不同時期人們的社會生活背景不同,社會文化的表現形式也存在明顯的差異。這對剪紙藝術的發展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剪紙藝術是我國人民生活中一種比較常見的藝術形式,題材廣泛,表現的內容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2]。與此同時,不同階層的人的愿望不同,這些不同也被體現在了剪紙藝術中。從整體上來看,剪紙藝術的造型方式和表現形式都是社會生活的體現,它是在時代要求下隨著人們意愿而產生的,與人們的生活比較貼近。
剪紙藝術是一部完整的工藝美術圖案集。不同地區的剪紙藝術都有其獨特的地域特色,展現了勞動人民對藝術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剪紙藝術還具有平面性與裝飾性的特征,線條簡約流暢,通過點、線、面的有效組合使構圖疏密得當,具有極強的現代設計感。
將剪紙藝術運用到當代藝術設計與創作中,可以使藝術設計與創作更為豐富,設計特征更為鮮明,并能夠更好地將藝術內涵和藝術思想表達出來。另外,剪紙的藝術形態多樣,將剪紙藝術運用到當代文化藝術設計與創作中也是對當代藝術設計與創作形態空間的擴展,可以為設計者提供富有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符號和元素。當前,很多當代藝術設計與創作者都在努力挖掘剪紙藝術中富有活力的藝術形態,以此來豐富當代藝術設計與創作的藝術主題。
從本質上來說,剪紙藝術是一種“剪”和“刻”的藝術形式,屬于鏤空的刻畫藝術。該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出了一種二向度的思維模式,體現了我國人民獨有的思維方式。剪紙藝術的造型是由其輪廓決定的,在輪廓設計的過程中融入二向度思想,可以產生美感十足的形象。從構圖形式來看,剪紙藝術注重精雕細琢,即使虛處也進行了精心的布置,達到了形象融合、虛實相間的效果。從表現力來看,剪紙藝術是在二維空間觀念的基礎上產生的,創作過程中運用了多樣化的藝術表現手法,將中華傳統文化造型中的“觀物取向”展現了出來,從多個角度向人們呈現了藝術客體。
將剪紙藝術這種獨特的表現形式運用到當代藝術設計與創作中,可以為設計與創作者帶來新的靈感,幫助他們形成新的思路,在這個基礎上創造出無限的虛體。例如,在當代藝術設計與創作中留有大片的空白,為視覺藝術帶來新的視角,形成無限的想象空間,同時帶給人一定的視覺沖擊力。
藝術設計經過了千百年的發展,使得設計與創作目標更為清晰。越來越多的設計者認識到人是設計的最終目標,其他都是設計的附屬價值。因此,在當代藝術設計與創作的過程中融入人性的思考十分有必要,只有關注人的感受才能達到最終的設計效果,同時使所設計的藝術作品更具內涵[3]。與此同時,當代藝術設計與創作的目標是吸引人們的關注,同時實現思想的傳遞與情感的傳達,進而引起人們的共鳴。在元素選擇方面,設計者可以參考剪紙藝術,基于傳統文化來體現人文主義關懷。
剪紙藝術在創作過程中雖然運用了很多夸張的表現手法,但是這些手法都是基于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元素而產生的,這是生活之“真”向藝術之“美”不斷演進的體現。剪紙創作者在長期的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同時形成了美的感受,對剪紙的特點和藝術表現形式有了深刻的理解,能夠通過不規則線條的自由組合形成美妙的節奏和動人的旋律。在藝術形態表達過程中,剪紙藝術還運用了寓意聯想的手法,表達了創作者美好的愿望,從而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這種創作內涵可以運用到當代藝術設計與創作中,以此來將創作者的設計思維更為準確地傳達出來,產生別有洞天的藝術效果。此外,在當代藝術設計與創作中運用吉祥圖案和寓意,還可以創造出更深層次的理念和精神,從而增強設計的文化性和民族性。
總的來說,剪紙藝術是一種民俗文化,起源于民間,富有豐富的地域文化內涵,凝聚著不同地區的文化特征。在剪紙藝術創作中,人們會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來增強藝術審美情趣,同時也使剪紙藝術造型更具感染力。因此,可以豐富當代藝術設計與創作的語言、激發當代藝術設計與創作的靈感,同時提升當代藝術設計與創作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