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柏欣 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
隨著世界藝術潮流的變化,漆藝材料的應用、漆藝的藝術表達方式也進入了多元化、立體化的階段,世界藝術潮流和設計理念的變化對促進漆藝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世界藝術潮流的變化,離不開世界發展潮流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影響,我們也在不斷創新我國的藝術形式。藝術家不斷從各個方面汲取信息,傳承先哲的匠心,探索漆藝的真諦,拓寬制作思路,繪制精品佳作,用自己的藝術語言形式把漆藝優雅之美及美學認知的結晶呈現給大眾。大漆作為中國傳統工藝之一,也在隨著世界藝術潮流的影響,用東方的特有語言改變著、發展著。通過藝術表達的多樣性,語言形式的簡明清朗、繁復厚實,作品內容的含蓄深刻,使漆藝術在傳承中健康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傳承。
中國大漆藝術的載體是多種多樣并不斷發展變化的,不同漆器的制作材料也是不斷改變的,非常多的領域都用到了大漆材料與工藝,比如通過漆畫的方式在屏風、家具等物品上繪制各式各樣的圖案,講述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大漆是具備非常好的包容性的,它能夠在木質材料中融入多樣化的色彩、工藝等,也是精致的漆畫衍生出來的工藝品。它包容了非常多大家常見的工藝材料,將不同的材料色彩以工藝形式呈現在一幅幅的漆藝畫面中,將這種工藝形式傳承了幾千年。
科學技術和美學趨勢對漆工藝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材料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木材加工技術成熟,使其成為大部分漆畫、漆器作品的創作材料。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數字化工材料開始用于大漆的藝術創作中,例如亞克力材料、3D打印技術材料,它們運用到各個領域,大眾認知度也逐漸上升,能更加直接地做出藝術家所創造的藝術造型。這種材料在大漆上運用,使得大漆與時俱進,融入現代化的藝術創作模式當中,歷史悠久的大漆工藝與新材料優勢屬性相結合,產生了不一樣的美感。
大漆是聞名于國內外的中國傳統藝術元素,也被稱為中國漆。漆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九千多年以前,大漆是祖先留下來的,是富有魅力的傳統藝術。
經過不斷的繼承和發展,漆工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技術水平,擁有更多的材料和工藝技術手法。漆的坯胎種類繁多,其中木質胎應用最為廣泛,不同材質的底胎經過不同工藝的加工,坯胎的質量也隨著生產工藝而升高或降低。
當然,輔助材料的創新也影響著漆工藝的發展,它們可以提高大漆成像產品的質量和藝術效果。不同的材料被探索和實驗,使之成為漆器和漆畫的輔助材料。除了傳統的金屬錫箔紙以外,人們還會嘗試各種其他材料,實驗并運用于大漆的藝術創作當中。
其中亞克力材料作為近代市場高頻應用的化工材料,它是一種類似于玻璃的材料,但在很多方面都是優于玻璃材料的。首先,亞克力材料有優于普通玻璃材料的透光屬性,亞克力材料是由化學合成的高分子結構,有高達92%的透光率,而普通的玻璃材料紫外線透光率只能實現6%,亞克力材料的紫外線透光率可以達到73%,普通玻璃材料在厚度超過15%厘米時就會變成綠色,透過玻璃看不到物體,但是一米厚的亞克力材料卻能看得很清楚。這點可以證明亞克力材料在光的展現上要優于普通的玻璃材料。把亞克力材料運用到大漆工藝中,可以根據光的變化,改變其表達出來的效果,給人意猶未盡的遐想。
亞克力材料由兩位德國化學家實驗發現,之后亞克力材料被開發成功,慢慢被大規模地應用。亞克力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屬性、韌性以及抗熱裂化機能,它的應用領域有很多,是現如今最好的化學合成的透明材料。它具有諸多利于運用的優點。它的多種制作形式適用于工業、生活、建筑甚至軍工領域。注塑成型是亞克力最普遍的、成本最低的加工工藝手段。
亞克力家具在歐洲藝術市場上較為常見。德國在亞克力的應用上可以說發揮得淋漓盡致。1941年,德國手工藝品設計師在運用亞克力材料設計產品時,想到亞克力材料也可以運用到其他的藝術領域。之后設計并完成由亞克力材料制作的亞克力家具。
以紐約設計師朱爾斯·塔迪的設計作品《漂浮的彩虹》為例。塔迪以俏皮和抽象的方式處理幾何圖形、顏色和功能,他將玻璃板浮動在晶格立方體上,白色涂層使金屬支撐結構幾乎不可見,而在制作過程中染色的玻璃則顯示出根本的品質。塔迪設計了四種不同的設計,它們與獨奏家一樣,具有裝飾性。
德國視覺藝術家雷吉娜·舒曼(Regine Schumann)設計了用鮮艷的燈光通過亞克力材料展現的燈光裝置。彩色的亞克力與彩色的燈光環境結合,運用不同的幾何圖形,給人具有沖擊性的體驗。她的作品追求客觀性,但與此同時,她也是俏皮的、詩意的和自發的。大漆是中國的古老涂料,可以與現代化材料進行結合。大漆的顏色相對于亞克力工業化的顏色是偏灰偏暗的,可以利用亞克力的豐富顏色來彌補大漆顏色的不足。
大漆在亞克力板上應用主要是基于亞克力半透明的特殊屬性,這種組合是一種新的語言表達形式。亞克力的質量輕、透光性好,大漆中的透明漆涂料與亞克力相結合能達到一種新的藝術表達效果,色彩紛呈,美妙無比。
大漆藝術從漆畫發展到現在,運用大漆進行藝術裝飾是現代藝術發展需要考慮的。亞克力材料的透明和半透明的質感,無疑給大漆的表現披上了新的衣服。穩定的物理屬性是它材料堅固的底子,利于呈現新的語言。與此同時,亦會因為大漆結合新材料而產生新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今后的創作當中需要不斷解決和完善。
隨著時代的變化,傳統工藝不可避免地需要突破和創新,無論是造型的設計還是材質的創新和選擇,都需要新的力量去研發探索。時代的發展、歷史的變革、文化的多樣,藝術家總是不斷在其中產生創作靈感和激情,以多樣化、多側面進行藝術探索和創造。亞克力這種新型材料會對大漆發揮一種推陳出新的作用,讓大漆更彰顯幾千年藝術瑰寶的魅力,更容易展現出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要積極地進行藝術創新,大膽嘗試不同的藝術風格,去創造出新時代的新作品。大漆是中華民族傳統工藝中必不可少的藝術材料,大漆藝術作品具有繼承傳統和發揚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作用。
亞克力材料是典型的新型材料,而大漆是一種對于材料有諸多影響的傳統藝術材料,亞克力板可以很好地與大漆結合,可以根據藝術家對于大漆所要依附的材料要求進行改變,可塑性很強。
中國漆工藝從對漆樹認知到利用,從工藝創生到漆器功能設計,從漆器制品到漆工藝走進殿堂,是用自然材料而創設相應工藝造物的設計和創造的歷史,是一種獨特的器物造型和裝飾藝術。在大漆發展的漫長歷史長河中,多少先輩以匠心賦予漆工藝生命活力,鑄就了漆工藝的輝煌。面對近代式微的漆工藝,有志者基于當代新品質生活的需求,回應新時代生活的希冀,呼吁重視傳統漆工藝以及發展當代藝術。有志者身體力行,從傳統漆工藝恢復、研究、創新諸方面著手,力促傳統漆工藝的新生。
重視傳統漆工藝,發展當代漆藝技術,是具有遠見卓識的藝術工作者的共識。設計創造傳承古漆藝精髓、彰顯現代生活氣息的漆藝作品,是當今消費市場的熱切期盼,這就賦予了漆工藝創新的機遇和快速發展的動力。只要我們堅持發展漆工藝文化的初衷,堅持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堅持對悠久漆文化的自信,堅持在漆文化浩瀚大海中奮力搏擊,就能譜寫漆文化新篇章,創造新輝煌。有大漆與亞克力優勢結合,有新時代對天然漆品質和獨特藝術特質需求市場的支持,對大漆在亞克力材料上或其他材料上應用的思考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