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楠 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
近年來,國內外層出不窮的優秀紙藝作品擴充了剪紙的視覺語言,也擴展了我們對紙的認知。在以紙為主導媒介的插畫領域,紙藝的發展也間接促進了插畫表現形式的迭代,為插畫的發展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壤。立體紙雕插畫作為一種新型表現形式頻頻出現在各大設計的領域中,產生了新的視覺效果。
紙雕也叫紙浮雕,通常是以紙張為載體,運用相應的雕刻技術對紙進行塑形或通過折、剪、刻、卷、編、貼、雕、鏤、剔等技法使其形成藝術品。維度上可分為二維與三維,即平面紙雕與立體紙雕。前者通過對紙張進行設計,描摹圖案或經折疊后使用刻刀、剪刀進行鏤空。其作用通常以反映民俗活動及裝點生活為主,具有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紙雕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漢朝紙的發明,唐代及五代的剪紙,如《雙鹿塔》《群塔與鹿》《佛塔》等主要用于祭祀活動。宋代空前發展的經濟與手工藝技術的提高為剪紙的普及奠定了基礎。造紙業趨于成熟,紙品類目繁多,應用范圍不再局限于“窗花”一類的民俗用品,也適用于同期興起的燈彩、陶瓷等手工藝品。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運用范圍涵蓋了家居配飾,繼而成為全民性的藝術。而立體紙雕則是通過衍(卷)紙、拉花、扎紙、折紙等工藝,利用紙張翻折造型,加之刀具塑型,進行分割、重組呈現,通常以規則形狀紙片為單位,經由內部翻折形成折痕。以圓形紙片為單位的則會形成傘狀折紙,以規則圖形對角線或二分之一棱長處進行反復折疊則可形成較為精確的方格折紙。在這兩種基本程式的相互作用下,藝術家可以創造出各種立體紙雕作品。
隨著插畫市場的發展,傳統的平面插畫已不足以滿足信息時代的需求,立體紙雕插畫作為插畫的表現形式之一,通過剪、刻、塑等工藝,對紙張進行塑化,加以堆疊或切割使其以三維立體形態顯示二維內容。更為自由的表現形式亦推動了插畫的實體化,從2.5D到3D,為插畫呈現效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其憑借獨有的藝術性與商業性受到各大商家的青睞,以立體書、網頁頭圖、櫥窗展示等非傳統插畫形式廣泛應用于商業領域中。美國的剪紙多是在繼承剪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也稱為剪影剪紙。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后期法國凱瑟琳·戴·梅迪奇時代,因路易十五時期法國財政部長艾蒂安·戴·史路愛特裁剪黑紙肖像的愛好,于18世紀下半葉變得流行起來。不同于我國傳統剪紙所采用的紅色,“剪影”通常使用黑色或重色,且無內部結構。通過蠟燭照在剪制好的物象上,得到所投物象的影子。肖像細節方面,頭發和發際線以少許點燃物照出的陰影來區分。18世紀,隨著牛頓的科學思想和約翰·洛克的社會理論成為受教育階層的共同財富,理性主義思潮和學院風相匯合形成了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洛可可風格和情感主義同時蓬勃發展,共同組成18世紀文化與歷史的畫卷。這些文化運動使得18世紀成為一個容涵理性主義、科學探索精神的時代。同時第一次工業革命為歐洲藝術家的創新提供了技術先決條件,一批藝術家對紙雕藝術進行了革新,紙雕開始分為立體派、實驗派和刻版紙雕三個流派。
歐美立體紙雕藝術在延續了18世紀的剪影藝術工藝的基礎上,結合了刻版紙雕的部分技法堆疊元素正負形,彌補了剪影不利于表現細節和質感的缺陷。以藝術形象存在方式為依據,由原來較為單一主流輸出的剪影動畫載體轉變為綜合了建筑、雕塑、繪畫的空間藝術;以藝術作品的物化形式為依據,在傳統工藝美術靜態藝術為主的基礎上加入了視聽元素,形成動態藝術。技術層面采用計算機技術使圖紙精準化,根據不同需求場景中紙張材料的性質,靈活結合傳統手工刻紙與激光雕刻及滾壓、折疊技術,最終以標準化組件模式滿足商業批量化生產需求。設計流程方面通常在使用鉛筆、手術刀和膠水做好初稿后按比例繪制縮略圖,然后選擇一些元素進行放大,以便之后進行細節處理及形成圖層,并對圖層進行顏色編碼,依次制作好畫面所有元素后進行切割布局。前期注重實驗性,使用多種材料的紙毛坯打樣酌情調整;后期注重用戶體驗,以拍照的形式提供操作指南,記錄立體紙雕作品制作與組裝過程,以便根據客戶反饋優化方案,使得立體紙雕作品與企業達到最佳適配。
歐洲的立體紙雕與當代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關。工業革命時期,繁榮的工商業為紙雕藝術在櫥窗展示行業中的應用提供了可能,攝影技術的產生則促使了紙雕藝術的普及化。20世紀90年代起,經濟增長與供求關系的變化帶動了櫥窗展示設計的個性化與模式化,針對櫥窗設計的時效性以及布展材料的不可回收性提出可持續設計理念。由市場普遍采用的大芯板、膠合板、乳膠漆涂料等室內裝修建材轉為更為環保的紙藝材料,較高的結構自由度與低成本預算使得歐美立體紙雕插畫成為時下大熱的商業載體。櫥窗設計起著傳遞商品信息與引導消費者的雙重作用,創意則是櫥窗展示設計中的重中之重。法國藝術家Thibault Zimmermann和Lucie Thomas在業界被譽為最受歡迎的紙藝人,以創造力與執行力著稱。其工作室Zim& Zou通過手工繪制、切割和裝配,以紙、皮革、木材為材料,為愛馬仕等品牌櫥窗做了一系列廣受好評的立體紙雕插畫裝置。以巴塞羅那愛馬仕櫥窗《狐貍之家》為例,標志性的愛馬仕橙與鈷藍色墻壁形成對比,烘托出場景故事。櫥窗背景是紙雕表現的狐貍全家福和日常墻掛,通過紙與皮革的結合充分體現了愛馬仕的手工藝文化。再如《自然博物館》系列的《空氣》,亦是采用立體裁剪的手法用紙和愛馬仕皮革邊角料制作出陳列的動植物標本。用硬紙板做出動物骨架,以膠帶附著作為“皮膚”,再將所需外在元素畫下來,剪好貼在制作好的立體骨架上,最后進行細節微調。每個圖案的元素均以剪影為原型,再以對比鮮明的卡紙將內在細節以鏤空的形式依次疊加,細節豐富且視覺沖擊力強。整個櫥窗設計提供了反映產品美學氛圍的空間來體現產品調性與品牌理念。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體感互動技術與VR技術也為虛擬展示逐漸代替傳統實體展示提供了技術支持,用戶體驗的沉浸式與交互式越發受到櫥窗展示設計領域推崇。Zim&Zou進行了海底深淵的主題創作,使用事先設計好的圖案并涂抹了磷光漆的白紙制作了一系列海洋生物立體紙雕插畫,燈光照射時是普通的白色紙雕,關閉燈光后則根據涂抹的花紋顯現出深淵下發光的深海魚本體。
藝術商業化的大環境下,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發受到重視,人們在消費行為中更加重視個性化、多樣化及差異化。需求反作用于市場,應運而生的立體紙雕插畫區別于傳統平面媒介,作為藝術載體在各大領域及平臺大為流行。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以及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環保設計理念越發受到推崇。因此,可以發現櫥窗展示設計中環保概念主題以及環保材料頻現,各品牌通過采用便捷可回收的材料來體現商品藝術價值與品牌理念。歐美立體紙雕插畫在櫥窗展示設計中的創新應用無疑是紙雕藝術創新的新道路,也是當下消費意識形態與時代動向的體現,間接傳達了現代人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