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
身份證號碼:360121198611036121
結構設計依據的種類有很多。其中,建筑圖紙、設計任務書以及設備專業提資等非結構層面的控制內容文章并不作詳細闡述。對結構設計規范、自然環境的荷載條件以及地勘報告作了詳細的闡述,這是因為這些因素和建筑結構設計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此外,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往往需要結合專業的知識來進行判別,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義。此外,還需要提出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種事項,避免在設計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嚴重影響到建筑結構設計決策工作,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施工現場的工作效率。
在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建筑物當地的標準、規范、規程,將識別內容合理化,具體的要求如下[1-5]。
需要及時更新標準、規范、規程的版本,立即停止使用舊版本。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還需要及時更新相關節點內容,工作人員需要和施工審查團隊將工作進行核對,并落實好施工控制要求。
對于在規范中的“宜”與“應”,需要結合工程的實際施工的情況、以往的工程經驗及建筑行業中管理和施工圖紙來進行內容的綜合確定,最后以施工圖的審查意見為主。在施工過程中,部分規范需要偏重于“宜”類設計要求,還需要結合以往設計經驗并在施工圖審查單位的認可下,對相關的施工措施進行補充。針對上述設計的相關建議,對于一些重點設防類建筑來說,結構重要性系數設置為1.1。
對規范中一些比較模糊的部分,需要借鑒以往實際工程中的經驗和相關的結構概念設計綜合分析,最后得出綜合決策內容。對結構概念設計和結構計算分析中比較困難的那一部分,可以選用包絡設計的方式來保證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并且將安全性能作為重點關注的部分[6]。
針對于建筑物地方標準、規范、規程及地方相關政府主管部門的設計,需要做好前期資料的獲取和調研工作。結合我國建筑設計的實際情況,一部分地方規范和國家頒布的標準有著一定的差異。在這樣的條件下,需要不斷完善相關的標準,并對應執行這樣才能保證建筑結構的安全。
結合施工團隊以往的經驗,合理利用地勘報告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6-7]。
對場地的類別和地震分組進行仔細核查,這樣能保證施工內容的一致性,一旦出現了其他問題,需要及時和勘察單位進行有效溝通。
地基基礎形式建議的選用決策。在一般情況下,施工當地的勘察報告往往會和現場的實際施工情況進行有效結合,再提出初步地基的基礎形式建議。需要注意的是,在勘察報告中,以上所說的建議并非是絕對性的,還需要充分考慮前期方案、地質條件等因素,這樣才能保證經過調整之后的方案能夠滿足報審需要。設計單位有權利對勘察報告進行合理調整,并對原有報告進行修改,在經過設計調整之后和工程的地基基礎方案相適應。
地基處理方案建議的選用決策。在設計的過程中,由于受到資質和專業限制,主體結構設計師盡管提出了CFG樁、強夯等設計要求,但是要想承載力滿足設計需求,需要預先做好地基處理,還需要具備資質的專業設計師出具相關的設計圖紙。針對上述內容,勘察單位提供的勘察報告具備更高的參考價值。與此同時,對于地方設計單位來說,需要熟悉工程所在區域的工程地質條件,并提出合理的地基處置建議,在工程竣工之后還需要進行驗收和復盤[7]。
樁基礎參數的確定往往需要考慮很多的因素,常規的樁基設計主要是依靠勘察單位提供的數據進行確定的。現階段對于樁基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考慮到巖土工程的屬性離散等因素,如果不考慮這些因素,就會導致預估的數據和實測數據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甚至會出現原始預估數據遠遠低于試樁數據的情況,這種差異性往往會對實際的施工造成不利影響。針對這樣的情況,在保證試樁數目的基礎上,還需要勘察設計單位對原始的參數進行進一步調整,其主體結構需要依據調整之后的樁基參數來進行重新設計,以保證參數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地基承載力寬度以及深度的修正方案,需要在修正之后對承載力方案進行重新復核。在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有一部分勘察報告對施工現場的地基承載力的深度和寬度修正進行了計算,并提出了相關的承載力建議值。在這樣的條件下,設計師只需要對以往的原始勘察報告提出來的方案進行確認和完善,并結合現場的實際要求、土層條件、高程條件等來核算地基土深度,并和之前的修正方案進行詳細對比。
針對風荷載、雪荷載、地震荷載以及溫度荷載等自然荷載,主要應做好下面的合理化識別要點說明[8-10]。
抗震設防烈度對于建筑物的主體結構來說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在一般情況下,建筑主體結構的抗側力計算和結構設計的經濟合理化水平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對于常規情況而言,抗震設防烈度只需要根據規范進行即可,但是也需要注意一部分比較特殊的情況。如對于部分地區來說,當地的政府主管部門需要將抗震設防的烈度控制在高于一般標準之上,并且對于這樣的情況需要多做溝通,只有保證溝通的有效性,才能保證建筑結構設計荷載取值的準確性,避免由于施工原因造成的大規模返工情況。
風荷載需要結合施工區域的實際情況,按照相關的項目標準和規范要求來進行落實。風荷載存在著結構設計上的差異,這是因為受到了項目高度、體型以及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影響。對于高度比較低的建筑物來說(如150m以下的高層建筑),風荷載工況并不屬于控制工況,對于整個建筑項目造價的影響比較小,這種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對于200m以上的高層建筑物來說,這些高層建筑物屬于中低抗震防設烈度區域,有著較大跨度的結構,輕鋼屋蓋結構需要對風荷載響應較為敏感,風荷載也就成為了控制工況的建筑。所以,合理選擇風荷載是十分重要的,這對于提升整個建筑的質量有著積極深遠的意義。
在建筑結構的具體設計過程中,國家以及地方標準、規程、規范的清晰識別和正確選用對于提升建筑機構設計的合理化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建筑結構的設計過程中,通過對地勘報告的針對性選擇和有效識別,能進一步提升建筑結構地基基礎部分設計的合理化水平。在建筑結構實際的設計過程中,對地震荷載、風荷載等自然條件荷載需要針對性地識別,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和合理化水平,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