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宗虎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水車園小學
健康的身體是學生高效學習以及快樂成長的保障,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階段,以科學的教學方式來強化其體育課鍛煉對于其良好的發展意義重大[1]。由此,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教育行業對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基于此,小學體育教師需要積極契合素質教學改革的相關要求,以及積極契合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來有效革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從而以科學的教學模式來踐行“課課練”,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在現階段的小學體育課堂中,學生鍛煉積極性不高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如很多小學生在上體育課的時候都顯得非常懶散,只有在教師的督促下才會參與到鍛煉中去,否則都不愿意動。出現這樣一個問題的主要因素有兩點,首先就是小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知度不夠,認為體育鍛煉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其次就是體育課堂的教學形式并沒有有效抓住小學生的成長特點,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如此,學生鍛煉積極性不高就導致了教學質量不甚理想。
現如今,有部分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課堂上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依然非常陳舊單一,并沒有充分契合素質教學改革的能力培養要求和小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來開展課堂。如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是先讓學生慢跑一圈來熱身,在這之后指導學生一些鍛煉技巧,最終讓學生自主鍛煉和自由活動[2]。這樣的一種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很隨意,并且無法提起對體育課堂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盡管在素質教學改革的深入施行下,大部分小學學校都意識到了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沒有對體育教學提起更高的重視度,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首先就是在體育課的課時安排上,基本每周只有兩節課甚至是一節課;其次就是在體育設施的資金投入上,并沒有投入大量的資金來打造完善的體育設施,包括鍛煉場地的建設以及鍛煉器材的購買等。如此,在學校對體育課不夠重視的情況下,體育課教學質量就可見一斑。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其教學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興趣培養以及能力發展。但就現階段的小學體育教學情況而言,部分體育教師的教學素養還有待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就是部分體育教師的創新教學意識不足,依然固守于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其次就是部分體育教師的教學責任心不足,并沒有積極的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如此,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最終的體育鍛煉效果。
針對現階段小學生體育鍛煉不積極的問題,需要教師積極契合學生的學習成長特點來革新教學模式。正所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因此小學體育教師需要積極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來充分提升小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眾所周知,小學生普遍都對游戲感興趣,所以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踐行游戲化教學,借此來有效踐行“課課練”,讓學生在積極地體育鍛煉中充分提升身體素養[3]。例如,教師在鍛煉學生短跑能力的時候,可以以“運送物資”的游戲來加以激發和引導。首先結合學生的短跑能力水平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其次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物資”的運送接受比賽,每個學生運送“物資”50m,看看那個小組最先將“物資”運送到目的地;最后針對最先將“物資”運送到目的地的小組給予相應獎勵。在這樣一個游戲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障礙物來鍛煉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平衡能力,在此基礎上也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可玩性。如此,以這樣一種小組游戲的方式來組織課堂鍛煉,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從而不僅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短跑能力、協調能力及身體體能,同時也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拼搏精神、競爭意識,以及顯著提升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
核心素養視角下,學生主體位置被充分凸顯,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特點以及能力差異來進行針對性培養,即積極踐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理念來開展教學。小學生由于成長環境的不同,在各個方面都會存在差異,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這些差異來因材施教才能夠助力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鍛煉。而小學體育教師在踐行因材施教的時候可以積極從以下兩點展開。首先就是針對學生能力水平的差異來為學生設置不同的鍛煉強度和目標。如在400m 跑的鍛煉中,針對體能相對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設置較高一點的達成目標,而針對體能相對較弱的學生則可以為其設置稍微低一點的達成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進步情況并動態化的設置達成目標。其次就是針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差異來為學生設置不同的鍛煉項目。如有的學生更加喜歡小球類運動,教師則可以在課堂基本鍛煉之后安排其進行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的鍛煉;而有的學生更喜歡大球類運動,教師則可以在基本鍛煉完畢之后安排其進行足球、籃球等運動的鍛煉。需要注意的是,在依據學生興趣安排鍛煉項目之后教師需要積極地指導學生相關運動技巧。如此,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位置、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課堂上,教師通過學生的能力水平以及興趣愛好來踐行因材施教,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鍛煉積極性和鍛煉效果,從而提升學生的身心素養。
為促進小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體育鍛煉,需要教師給予其更多的關懷和鼓勵,同時有效培養其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4]。而在這一方面的工作中需要教師積極從以下兩點來著手進行。首先就是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和關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教師的關懷下更加重視體育鍛煉,以及更好地接受教師的引導來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例如,當學生表現出不良心理情緒的時候,教師需要及時關心學生,對學生進行開導,包括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講一些小故事來舒緩學生心情。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耐心來向其詳細講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教授其一些體育鍛煉技巧和習慣。其次就是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激勵,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例如,在學生進行長跑的過程中當學生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教師需要多說一些鼓勵的話“相信自己,你可以的,可以在堅持一下”或者是陪同學生一起進行長跑來激勵學生。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并借此來激勵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身上還是存在很多閃光點的。如此,當學生獲得教師的關懷與激勵時,學生便會更加的尊重教師,也會更加的重視體育鍛煉,從而在良好的鍛煉習慣下促進身體素養的提升也促進心理素養的提升。
體育比賽是一種很好的教育資源,透過體育比賽中的拼搏與團結精神可以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此,為更好的踐行“課課練”,小學體育教師需要積極組織各類有益的體育比賽活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鍛煉欲望,同時也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在全校范圍內組織班級投籃比賽、跳繩比賽等體育賽事,并聯合班主任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在各類體育比賽中,學生可以充分展現自己、鍛煉自己,并且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協作精神。同時,在各類體育比賽中學生即可以感受到成績感,同時也可以感受到挫敗感,二者對于學生的教育都意義重大。如此,不光是學生的身體素養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學生的各方面綜合素養也能夠獲得顯著的提升。
積極提升教師素養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意義重大,為此,小學學校需要對在校體育教師的教學素養提升加以高度重視,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加以落實。首先就體育教師本身而言,需要積極通過網絡等各種途徑來強化、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其次就學校而言,需要通過組織教師培訓等方式來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責任意識。如此,只有當教師的教學素養得以提升之后學生才能夠獲得更好地引導。而除了積極提升教師教學素養以外,小學學校還需要提升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包括在課時設置方面需要適當的增加一些體育課時,以及在體育設施的建設方面需要投入更多一點的資金和精力來為學生打造完善的體育設施。與此同時,小學學校需要積極構建出一種健康、積極的體育文化和氛圍,讓學生在這樣一種文化和氛圍的影響下更加積極的進行體育鍛煉,也更加熱愛體育運動。如此,在這種種因素的改善和提升下,學生將得以在體育運動中更加健康的成長與發展。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學改革深入施行的今天,積極強化小學體育教學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所在。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針對性的通過游戲化教學來有效提升小學生鍛煉積極性,通過因材施教來助力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鍛煉,通過給予學生更多關懷來培養其良好的習慣,積極組織各類比賽來鍛煉學生綜合素養,以及通過積極改善各方面教學因素來提升教學質量。如此,助力學生在良好的身體素養下有更好地未來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