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實驗中學 王 洋
在近些年的高考試卷中,突出“立德樹人”這一主線,考試突出思想性和育人功能,同時注重考查學生的學科能力和核心素養,更加重視考查考生的語言結構知識、詞匯、語塊、語用,沒有過分強調死記硬背規則的試題,突出實用性和靈活性。在2020年的考卷中也有一些新的變化,現基于英語“一年兩考”的試卷和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幫助考生更好地應對新形勢下的英語高考。
1.交際用語的考查范圍更廣,更強調語言的交際功能。交際用語的考查已經成為高考單選的常客,但是今年的考查范圍更廣,且更加強調語言的交際功能。如5月考第1 題考查what a relief 和第14題考查that’s it,這些交際用語較為新穎,在之前的考卷中作為選項出現的頻率并不高,但都是實際交往中會遇到的實用表達。因此,考生還是需要平時在學習時做好積累,在提高自身英語交際能力的同時,更好地在考試中應對。同時,對交際用語考查的重視也表明英語的學習應更加重視語言交流的作用,更加強調符合實際的交流語境。如北京已經在中考中有了口語的考查,口語分值為18分。這應該也是未來英語教學的大勢所趨,未來的語言學習也將更加強調交際性。
2.強調對于詞匯和語塊在語境中的考查。2020年的兩考試卷不僅延續了之前對于詞匯和語塊的重視,同時也呈現出語境的理解難度增加的新特點。如7月考第7 題中的optional,很多同學也是因為未理解語境,導致選擇錯誤。5月考中的第6 題,只有41%的考生做答正確,本身像in pursuit of這樣的詞組就不好記憶,同時題干中還有energetic,ambitious和persistent 這樣的較難的單詞,并且題干意義也比較抽象,這些因素為學生做答正確設置了較大的障礙。同時單選中的詞匯的難度增加,很多是學生平時理解背誦的難點,如第11題中的compromise和decline。因此,除了要鞏固熟詞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克服單詞積累中的盲區,讓生詞變成熟詞,同時要注意熟詞的生義的掌握。
3.在突出重點的同時,關注其他重要的語法知識點。從2020年兩考單選題目的分析看,兩張試卷中最難的題目分別為:5月考的第11題和7月考的第14題。5月考的第11題,考查的是時態和主謂一致,本題的時態判斷并未給考生造成太大的障礙,反而是學習了很長時間的主謂一致的考查讓大部分考生選擇錯誤,其實80% of the middle-aged 作主語,謂語應該用復數。而在7月考中,第14 題考查have sb doing 的用法,“讓某人一直做什么事情”,根據句意分析,應該是“精彩的表演讓觀眾起立鼓掌長達10分鐘”,表示動作的持續。由此可見,我們在關注單詞、短語、從句、非謂語、時態、情態動詞等重要語法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其他的語法知識點,如主謂一致、詞的特殊用法、特殊句式等,從而能夠在高考中提高分數,脫穎而出。
1.對詞語或語塊的意思更加關注。不同的語境中或不同的組合中,詞匯會呈現不同的意思。因此,對詞語或語塊的意思掌握要更加準確。如5月考的第17題,考生們肯定都熟悉count這個詞做“計數”這個意思的用法,但是很顯然對于count on當“依靠,指望”這個用法卻并沒有掌握,有大約40%的考生選擇了apply to,這個詞組的意思是“應用于”,顯然這些考生也把這個詞組的意思記混了。
2.關注有著特殊形式過去式和過去分詞的動詞。對于動詞來講,除了掌握他們的意思之外,還要熟悉他們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如5月考的第27 題,本題也是2020年兩考中得分最低的完形填空題,導致失分的原因除了考生對flee這個詞的意思不熟悉外,肯定還有很多考生是因為未能把fled和flee聯系起來而導致錯誤的。本題的四個選項都有20%多的考生選擇,很平均,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這個問題。
3.更加關注文章的情感脈絡,通過情感的變化選擇合適的詞匯。要想真正讀懂文章,就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意思的理解,還應關注文章的情感脈絡。如5月考的第21 題,有將近30%的考生選擇了coincidences 這個選項,實際上,這道題的正確選項disasters 對于絕大部分考生來講是很熟悉的,之所以選錯,主要是因為對上下文的情感脈絡并沒有很好的關注。其實上文的embarrassment這個詞已經告訴我們“父親經常讓作者感覺很尷尬”,而第21題所在的句子也已經體現了“更糟糕”這樣的感情色彩,如果考生能細加分析,應該不會出現答錯的情況。考生在做題時應該把自己放在作者的位置去體會,關注上下文的情感脈絡,同時要判斷選項中詞語的感情色彩,與情感脈絡進行恰當的匹配,這樣就會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1.應關注語篇的結構和其段落的功能。最近幾年的考題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對于文章語篇結構的把握。7月考的第51題就是一道典型的題目。這道題只有22%的考生做答正確,選擇“提出論點”這一選項,而更多的學生卻選擇了C項“得出結論”。其實從第一段來講,作者確實列出了一個研究的結果,但是考生們卻忽略了題干中的aim。其實從一篇英文文章的結構分析,首段往往是作者用來引出主題,呈現主要內容的,就議論文來講就是要提出論點。而尾段才是作者要總結文章,得出結論的。因此,除了要掌握必要詞匯,如argument之外,考生更要關注語篇的結構特點,因為不同段落在整個文章中是具有不同功能的,如果建立了這個意識,相信很多考生就會避免這樣的錯誤。
2.應重視文章的主旨和主題意義。文章的主旨大意是近幾年天津卷考查的重點,而在做主旨題目時要注重文章主題意義的把握。如7月考的第55題,很多同學選擇D 選項。錯誤的原因就是考生更多關注部分的細節,而并沒有從整個文章的主題去分析。從文章的倒數第二段文字和最后一段文字中,我們的確能找到和D選項“活到老學到老”相關的敘述,但是如果我們往文章前面看,其實,活到老學到老只是對人們給自己找的借口之一的回應,并不是整個文章的主題意義,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實際文章在一開頭已經把主旨闡述清楚了,就是“好奇和不滿足是人們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
3.要重視思維的訓練。根據以布魯姆為代表的美國心理學家在20 世紀50年代提出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認知領域的目標分為識記、理解、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次。較低層次的目標側重于知識、理解和應用的認知領域。較高層次的目標則集中在分析,綜合和評價。分析類的問題如:What is the author's opinion?綜合類的如: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e passage?而評價類的則可以是:Do you think this story has a happy ending?從近幾年的高考中可以發現,學生在應對較低層次的細節類題目時往往比較高層次的主旨類和推理類表現更好,因此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更加重視高階思維的培養,更加關注文章的主旨大意,關注作者的觀點等,從而在這類較難題目的應答中提升準確率。
2020年“兩考”試卷中的閱讀表達項呈現出得分率不高的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文章的選取更多的是記敘類的文章,在結構上和主要內容的把握上不如說明類的文章清晰簡單。
除此之外,在失分較多的題型上主要是猜詞類和概括段意類題目。猜詞類的題目不僅僅限于詞語,還有對于語塊意思的猜測,如7月考中的walking in someone else’s shadow,無論是詞還是語塊往往考查的是它們的抽象意義或深層次的含義,如5月考中的embrace,這里并不考查“擁抱”的意思,而是“欣然接受”。而“walking in someone else’s shadow”,也是考查對這個表達深層次的理解。這樣就給考生答題增加了不小的難度。因此考生需要理解好上下文,從上下文的敘述中找到解釋詞語的線索,同時要注意表達準確,從而得到相應的分數。對于概括段意類題目,因為找不到可以直接引用的句子,所以需要考生自己根據文意概括。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看到了2020年英語高考的一些新變化,希望考生能重視這些變化,有針對性地加以訓練,從而在細節處提升自己。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以不變應萬變,仍然要注重基礎,如詞匯的積累,精讀泛讀相結合的訓練等,從而扎實基本功,提升自己的整體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