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馬場中學 鹿紅林
寫作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模塊之一,其能夠對學生的閱讀起到一定的檢測作用,同時,能夠對學生的表達能力起到一定的培養作用,是現階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而語文寫作并非實事求是,其多是基于事實進行適度的想象和創新,一些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更是說明了這一點。而小學階段,學生的感性思維相對較強,并且其思維束縛較少,是其想象力、創新力培養的關鍵時期,通過科學引導能夠保留學生原有的想象力,并適度延伸,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對其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就語文寫作方面學生想象力和創新力的培養展開論述。

以往的作文教學中存在嚴重的故步自封現象,具體體現在教學中習作主題、思路的硬性規定,這間接阻礙了學生的想象,進而造成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缺失。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寫作與數學習題的計算類似,套公式、用模板,作文不僅空洞單調,且毫無想象與創新,在一些修辭手法的運用方面也略顯不足。語文寫作中,很多修辭的運用都需要建立在想象的基礎上,創新亦是如此。如,比喻,其需要學生形象化或抽象化事物,以更好地創新表達,為文章增添新意和色彩。對此,教師要意識到此方面教學的弊端以及想象對學生寫作的價值和意義,在實際教學中,通過開放式環境氛圍的創設和營造,圍繞教材內容展開教學,以習作主題為源點,引導學生梳理寫作思路,以多樣、開放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積極想象、主動創新,為學生寫作增添色彩和新意。
以習作《我的心愛之物》為例,此次習作主要是讓學生對自己的心愛之物進行描述,描述它的樣子、來源以及喜愛的原因。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先聽取學生的看法,給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組織學生以口述的方式介紹自己的心愛之物,然后依據學生的介紹情況為其梳理寫作思路,引導其進行想象和創新,使其思維能力在寫作過程中得以提升。
寫作需要足夠的素材作為支撐,以使學生的作文更充實、更飽滿、更具情感。而對于小學生而言,素材的積累無非就兩種途徑,一種是觀察,觀察生活、觀察自然,另一種是閱讀,閱讀經典、閱讀美文。而且,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學生的閱讀來源更廣泛,也更加便捷。而事實上,學生積累的素材能夠成為學生想象和創新的依據和參考,為學生寫作創新、寫作想象提供引導性作用。反觀那些缺乏素材引導的學生,其在想象和創新方面明顯有些許混亂,甚至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缺乏引導的想象和創新導致文章更加空洞,違背了學生想象和創新的初衷。對此,教師應在日常作文教學中對學生的閱讀和觀察兩種能力進行培養,對于閱讀而言,學生通過大量閱讀技能多元化的素材,成為日后寫作的重要信息資源,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語文文章有一個由淺至深的過程,這樣能夠對學生的寫作能力起到很好的引導性作用。有了閱讀積累的素材作支撐,學生的想象和創新便能流暢展開,順利進行。另外,觀察能力亦是素材積累、寫作想象和創新的重要能力之一,其能夠間接提升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以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為例,此次習作主要是要學生發揮想象,想象二十年后家鄉的樣子,這種想象需要有一定的事實依據,需要學生對現在的家鄉足夠了解,了解家鄉的樹、家鄉的房屋、家鄉的道路等。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細致觀察,將其化為自己的寫作素材,據此進行想象和創新,運用巧妙的語言來描述家鄉二十年后的樣子。
現如今,情境教學法在不同階級的教育教學中均有應用,并對教育教學的高效性、合理性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其以教學內容為出發點,充分運用現有教育教學資源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情境,或與之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親身體會,切身感受,在這樣具體的情境中,學生的想象方向性更強、創新也更加積極。而在情境教學中,當下最盛行的方式就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其可實現與網絡互連,將網絡豐富多元的資源導入課堂中,創設的情境生動而真實,對小學生有極強的吸引力,能有效增強課堂的代入感,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想象力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創新能力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有效提升。對此,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情境教學,并對其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做到科學、合理,借此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創新。
以習作《我想對您說》為例,此次習作要求學生寫下自己想對父母說的話,回憶往事,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情意和愛。為更好地開展此次習作,讓學生有話可說、情感流露,教師可創設一個具體的情境,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有關父愛、母愛的影視材料剪輯出來,將那些感人的橋段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觸發學生的真情實感。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教師可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并激勵學生積極表達,從而為后續的寫作創作提供素材、注入情感。
思維的無限碰撞更有助于想象力的培養,這需要學生間進行交流、師生間進行交流,在交流中進行思維的碰撞。而且,學生間的差異性使學生間的想象力形成了一種互補互助、相互激發的氛圍,對學生想象力和創新力的培養意義重大。基于此,教師要對現有課堂互動環節進行優化,在互動環節對學生多些引導,少些束縛,并極力營造寬松、自由的環境,讓學生在此期間自主想象、積極創新。當然,也可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強化師生交流、生生互動,將班級學生依據學習水平、興趣等進行分組,以4~6 人為宜,然后依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制訂相應的合作學習計劃,并組織學生進行實踐。以習作《寫讀后感》為例,其要求學生將自己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后的感受和想法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很多學生在閱讀方面十分匱乏,讀后感多是憑空想象,文章整體缺乏實質性內容和情感,教師可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為學生此次習作奠定基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交流活動,師生共同參與,學生作為活動的主角,教師則是活動中的小組樞紐,負責銜接各小組的交流和探討,學生間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教師也可向學生介紹自己的閱讀書籍以及閱讀后的感受,在交流中相互影響,促進想象、促進創新。當然也可現場實踐,以小組為單位就某一篇文章進行閱讀,相互發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想象、在交流中創新,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在讀后感的寫作方面更順暢、更自然、更飽含情感,還能促進學生想象力和創新力的提升,促進其全面綜合地成長和發展。
語文寫作需要想象,更需要創新,其不僅是文字的簡單組合,還是賦予文字情感、生機、色彩的一種表達和傾訴。缺乏想象和創新的寫作就會有蒼白枯燥之感,與語文寫作教育教學目標不符,況且,想象力和創新力也是當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在此階段對學生進行培養,對其日后的學習生活、生存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此,教師要積極創設開放式的課堂環境和氛圍、重視學生閱讀與觀察能力的培養,同時,科學運用教學資源創設良好的情境,并強化交流互動環節,對學生的思維、行為進行刺激和引導,使其想象力和創新力得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