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第一中學 孫麗雯
在高中新課程改革浪潮的推動下,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我校的“一驅三模五環”探究發現式教學模式已日漸成熟并取得初步成效。該教學模式的基本思想源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自學為基,合作為輔,探究鑄品”的思想。“一驅”是任務驅動,即以任務驅動為學生的課堂活動導向。“三模”是指“定向導學、互動展示、拓展提升”三大導學模塊。“五環”是指導學流程中要經歷“引入新課,任務驅動—自主學習,分組討論—表達交流,合作探究—教師點撥,提煉升華—總結歸納,測評提高”五大環節。其中對學生學習改變最大的是自主學習、互動展示和合作探究、拓展提升三大環節。本文就我校歷史學科新模式實施的效果談談我的看法。
學習方式非常重要,它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最后會成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的改進”也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的六項具體目標之一。我校新模式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獨立性是21 世紀學習方式的核心特征。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和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在我校的新模式下,先由教師精心設計導學案并提供相關的視頻等多媒體材料指導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學習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困惑。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大大降低,大大改變了傳統課堂的被動式教學,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學什么、怎么學。總之,我校新模式以獨立自主性作為課堂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在自主參與中獲得快樂;在自主反思中得到提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在教學生學”。我校的新模式下,在經歷自主學習環節后,學生按照教師設計的問題分組進行互動展示、合作探究。基礎問題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填空、連線、角色扮演等,這樣做在考查學生對基礎掌握同時,還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較難的問題我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小組內外的合作探究并播放微課、視頻或提供輔助材料,在交流和競爭中認識問題、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再由教師最后進行點撥。這樣,一方面通過施壓強迫學生改變過去的學習方式,積極參與到小組交流中,加強了課堂的生成性;另一方面,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逐漸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體會到合作交流的成功喜悅,進而良性循環形成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最終從正反兩個方面都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的互動意識和合作意識。
通過新模式的運用,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習慣有了很大改變,逐漸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也是大家的事情。在學習方式上既要獨立自主,也要學會合作分享,不能完全依賴教師。
學習力被列為21 世紀核心素養框架的主要內容,學習力將成為未來國家、社會和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新課程在評價學生的“基本素質”中也有六個維度: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合作能力正是我校新教學模式追求的目標。從定向導學、自主學習到互動展示、合作探究,再到拓展提升、測評提高,不僅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還是學生的學習力、合作力和創造力不斷提高的過程。其中自主學習環節是基礎。學生要想在后面環節中有好的表現,就必須認真研讀教材、思考問題,這就培養了學生獨立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合作探究環節中,教師要退到最后一步,直到全班學生都不能解答時教師才說,要給學生充分展示才能和挖掘潛能的機會。在互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逐步養成了敢于質疑、善于表達、認真傾聽和不斷反思的習慣,提升了他們的語言組織、表達、學科思維等方面的能力,也培養了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而難度最大的是拓展提升環節。如果說合作探究環節是“走進教材、用好教材”,那么“提煉升華”就是“走出教材、超出教材”,如在“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一課中,我引用了兩段關于四大發明在中西方不同結局的史料,讓學生思考造成不同結局的原因及啟示。這就屬于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靈活性比較強、比較開放的一類題目,在探究過程中,通過教師啟發、引導、激勵及師生互動、思維碰撞,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新材料的拓展使學生在以后的歷史學習中即使碰到新的材料,也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解決遇到的新問題,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教育活動關注的是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并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生成。我校的新模式正是朝著這一方向實踐的。
當前高中教育階段,高考仍然是教育指揮棒,拋開高考談其他都是不切實際的。眾所周知,近幾年高考的變化是顯著的。以歷史學科為例,從出題的方向看,“貝多芬”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更注重考查分析問題、解析材料的能力;從中國教育的需求看,歷史教育功能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的要求更加突出。由此可見,我校的“一驅三模五環”探究發現式教學模式和高考的形勢和理念是高度一致的。就實際而言,我校的“一驅三模五環”教學模式也更適合高考的一輪復習。在第一環節的任務驅動后,自主學習可由學生課下完成。在上課時,教師可直接進行本課內容互動展示和討論交流,利用多種形式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查,夯實學生基礎。合作探究環節和提煉升華環節可以選取本課重點、難點問題有關的材料、圖片等,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最后就是通過練習對所學知識進行檢測、查漏補缺。這就形成了一個從易到難,從知識到能力最后到運用的完整復習體系,從而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考試成績。
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雖然我校的“一驅三模五環”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新課改的最終目標還相差甚遠,仍有諸多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研究、實踐。我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做出努力:
1.作為“主演”的學生要與時俱進,儲備豐富的知識、樹立思考的意識
新課改在高中已經實行多年,但具體成效并沒有凸現出來。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學生的素質沒有發生根本轉變,新課改的課堂效果大打折扣。當今社會已進入日新月異的信息化社會,學生要想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光靠教材是不行的,必須儲備相關豐富的知識,才能抽絲剝繭地找到正確答案的方向。為此,我們必須把時間逐步的還給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在課堂內外利用多種方式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樹立思考的意識、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2.教師要不斷成長,提升問題設置和思路引導能力
新模式在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更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把控在眾多環節中,教師設計的問題鏈起著推動整個課堂探究的作用,問題設計的好,探究就會卓有成效。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先培養自己的問題設置能力,要設計能激發學生探究興趣、能拓展學生思維深度的問題,同時,問題的設計還要面向學生實際,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并反映具體教學中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那么如何讓教師設計出好的問題?毋庸置疑的是要不斷開闊教師的眼界。只有主動走出去,教師在感受中思想才能開闊,“走出去”不僅提高了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和業務水平,而且給教師帶來了很多好的建議和思路。而將專家“請進來”,能實實在在地促進學校、教師的專業成長,將專家“請進來”對學科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和課堂教學等方面進行研討,提出專業指導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