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華 鄧慧芳 鄭洪波
1 江西省上饒市人民醫院護理部,江西上饒 334000;2 江西省上饒市人民醫院兒科,江西上饒 334000;3 江西省上饒市中醫院兒科,江西上饒 334000
新生兒呼吸暫停是指早產兒呼吸停止時間>20 s,足月兒呼吸停止時間>15 s 或呼吸停止時間≤15~20 s且伴有肌肉張力減低、心跳減慢、皮膚青紫或蒼白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患兒腦部損傷[1]。呼吸暫停不僅會干擾大腦血流動力學,且可影響患兒遠期神經發育[2-3]。因此,了解新生兒呼吸暫停預防和控制的相關因素并采取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干預,可改善新生兒的生存質量[4-5]。袋鼠式護理是通過將早產兒直立式地貼在母親胸口,以提供所需的溫暖及安全感,該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于早產兒的護理中。為此,研究早產兒袋鼠式護理有效降低呼吸暫停的應用,旨在為提高早產兒護理質量提供依據,改善患兒預后,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經上饒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擇2018年5月~2019年5月上饒市人民醫院收治的呼吸暫停早產兒80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其中對 照組40例,男25例,女15例;胎齡30~36周,平均(33.42±1.07)周。觀察組40例,男28例,女12例;胎齡31~36周,平均(33.57±1.02)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新生兒學》[6]中相關診斷標準;②胎齡在28~37 周;③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情并簽署此次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排除伴有血糖、血鈣及電解質紊亂患兒;②合并顱內出血、肺部疾病患兒;③患兒家屬不接受住院治療。
1.3.1 對照組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早期疾病的宣教以及指導患兒家屬培訓,指導早期喂養等基礎護理。
1.3.2 觀察組 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給予袋鼠式護理干預,具體如下:護理人員需要叮囑患兒家屬在與患兒接觸前,要做好消毒、洗手的準備,在確保保溫的同時需要保證患兒的呼吸道暢通。新生兒可穿戴紙尿褲,采用柔順的鋪巾將其背部以及肢體鋪蓋好以保持溫度。護理人員指導患兒母親取半坐臥位,解開上衣將患兒抱在懷中,并對患兒的姿勢進行調整,臉偏向一側,使其身體緊貼母親胸前皮膚,盡可能保持母嬰皮膚接觸最大面積。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時刻保持房間內的溫濕度適宜并給予正確指導,對新生兒生命體征的變化進行密切監測。兩組均接受3個月的干預。
①記錄兩組呼吸暫停相關指標情況,包括持續時間、發作次數以及消失時間。②采用蓋塞爾(Gesell)發育量表評估干預前及隨訪6個月的兩組患兒發育商量表包括精細運動、適應能力及語言功能等項目,得分越高則表示患兒的發育商越好。發育商(DQ)=發育年齡/實際年齡×100,輕度智力殘疾為55≤DQ≤75;中度智力殘疾為40≤DQ≤54;重度自知力殘疾為25≤DQ≤39;極重度智力殘疾為DQ<25。③記錄兩組患兒的生命體征情況,主要包括呼吸頻率、心率(HR)及體溫情況。④采用上饒市人民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Cronbach′s α為0.832)評估干預3個月后家屬滿意度情況,包括病房巡視、交流溝通、護理服務、用藥告知以及環境衛生5 項內容,每項為0~20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則表示家屬對護理越滿意。共發放80 份問卷,回收80 份,回收率為100.00%。
采用SPSS18.0 處理數據,以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結果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現,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干預后的呼吸暫停持續時間以及呼吸暫停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干預后呼吸暫停相關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干預后呼吸暫停相關指標的比較(±s)
組別 持續時間(h) 發作次數(次) 消失時間(d)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5.46±1.17 8.35±1.32 10.362 0.000 2.23±0.61 3.46±0.64 8.799 0.000 1.62±0.71 2.65±0.83 5.964 0.000
兩組在干預前Gesell 評分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隨訪6個月后的Gesell 評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隨訪6個月的Gesell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兒干預前及隨訪6個月后Gesell量表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兒干預前及隨訪6個月后Gesell量表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干預前 隨訪6個月后 t值 P值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56.45±8.03 55.71±8.12 0.410 0.683 77.64±5.62 68.43±5.38 7.487 0.000 13.673 8.259 0.000 0.000
觀察組呼吸頻率、心率及體溫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兒呼吸頻率、心率及體溫的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呼吸頻率、心率及體溫的比較(±s)
組別 呼吸頻率(次/min) 心率(次/min) 體溫(℃)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74.23±7.37 69.25±7.34 3.028 0.003 157.46±5.25 153.31±5.20 3.552 0.001 36.71±0.13 36.82±0.14 3.642 0.000
觀察組病房巡視、交流溝通、用藥告知、護理服務、環境衛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呼吸暫停作為早產兒中多發的嚴重現象之一,可引起早產兒的腦損害。該病主要是由于呼吸中樞發育未完全成熟,呼吸中樞、神經元以及組織結構未發育完善,從而導致早產兒呼吸節律不齊,胎齡越小則發病率越高[7-8]。呼吸暫停可導致腦血流動力學發生改變,若未及時進行處理,則會影響腦神經的發育,導致患兒出現多種近、遠期的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兒的正常生活質量,且造成了家庭負擔[9-10]。
皮膚作為人體最敏感的器官,在患兒的皮膚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后,有助于神經系統的發育,以保證其智力的發展[11]。此外,皮膚中具有多種信息感受器,可以將外界信息傳入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中樞并增強神經細胞以及觸覺之間的關系,從而有助于促進患兒智力以及神經系統得到更完善的發育[12-13]。袋鼠式護理是指患兒的父親或母親通過類似袋鼠等動物的方式,將患兒直立式貼在父母的胸口,提供所需的溫暖以及安全感[14]。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聽過指導患兒母親通過自身溫度的調節幫助早產兒保暖,而當早產兒體溫過高時,母親體溫又可以幫助降溫,這可以降低或避免因體溫過低而誘發的疾病[15-1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持續時間以及呼吸暫停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呼吸頻率、心率及體溫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均可提示袋鼠式護理應用于低呼吸暫停早產兒的護理中能夠有效縮短呼吸暫停的消失及持續時間,并改善患兒的體溫變化情況。此外,在護理過程中患兒母親還能夠通過撫摸、語言交流等方式增強患兒的安全感,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隨訪6個月的Gesell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了袋鼠式護理應用于低呼吸暫停早產兒的護理中可提高患兒智能及發育商。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袋鼠式護理無需采用暖箱保暖,最大程度降低了暖箱中的儀器聲音、強光干擾等因素的影響,且早產兒依偎于母親胸口有利于增進感情,促進早產兒的行為以及智能發育[18-20]。
表4 兩組家屬總滿意度評分的比較(分,±s)

表4 兩組家屬總滿意度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病房巡視 交流溝通 用藥告知 護理服務 環境衛生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18.42±1.76 16.32±1.51 5.727 0.000 17.33±2.21 14.53±3.72 4.093 0.000 18.07±2.03 15.34±2.37 5.533 0.000 18.31±1.17 15.07±2.16 8.342 0.000 17.68±1.85 16.83±1.58 2.210 0.030
綜上所述,袋鼠式護理應用于低呼吸暫停早產兒的護理中,能夠有效縮短呼吸暫停的消失及持續時間,提高患兒智能及發育商同時可提升家屬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