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福,徐婷
(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缺血性腦卒中是指由于腦局部供血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從而引起腦組織壞死軟化,可產生相應的腦功能缺損的臨床癥狀[1]。所有疑為腦卒中者都應盡快(24 h 內)進行CT 或MRI 檢查,排除出血性腦卒中、確立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2]。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應用CT 和MRI 的臨床診斷結果和臨床價值進行分析,觀察CT 與MRI 結果進行對比,現具體分析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66 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4 例,女32 例,年齡48~73 歲,平均(61.5±5.5)歲;根據發病至入院時間不同分為甲組和乙組,甲組為發病至入院時間>24 h 的患者44 例,其中男23 例,女21 例,平均年齡(60.8±5.5)歲;乙組為發病至入院時間<24 h 者22 例,其中男11 例,女11 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情況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差異,具備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行CT 和MRI 檢查,CT 檢查選用GE16 排螺旋CT 掃描儀,取仰臥位,先做定位片,平層掃描的參數為軸位斷層螺旋掃描或逐層掃描,層距5 mm,層厚5 mm,矩陣512×512,電壓為120 kV,電流為150 mA,重建圖像后閱片。MRI 檢查采用飛利浦3.0T 磁共振掃描儀,全腦進行掃描,掃描層厚為5~7 mm,層間距為1.5 mm,FOV 為250 mm×220 mm,矩陣256×256。
對兩種不同方法檢查發病24 h 內和>24 h 缺血病灶和梗死病灶檢出率進行對比。對患者神經功能進行評估,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評分,所有患者均在MRI 檢查當天進行評定[3]。
用SPSS 20.0 軟件處理和分析所得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CT 和MRI 的陽性檢出率,對66 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CT 和MRI 的陽性檢出率進行對比,甲組患者44 例,行CT檢查陽性檢出21 例,檢出率為47.73%;行MRI 檢查陽性檢出43 例,檢出率為97.73%;乙組患者22 例,行CT 檢查陽性檢出21 例,檢出率為95.45%;行MRI 檢查陽性檢出22 例,檢出率為100.00%;CT 檢查總的陽性檢出42 例,總檢出率為63.64%,MRI 檢查總的陽性檢出65 例,總檢出率為98.48%。
對兩組檢出率進行對比,甲組患者發病時間<24 h MRI和CT 陽性檢出率分別為97.73%和47.73%,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乙組患者發病時間>24 h MRI 和CT 陽性檢出率分別為100.00% 和95.45%;MRI 和CT 陽性檢出率對比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66 例患者均行CT 和MRI 檢查,CT 檢查總陽性檢出率為63.64%,MRI檢查總陽性檢出率為98.48%,MRI 的檢出率明顯高于CT 檢查的陽性檢出率,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2)對66 例患者影像學檢查與患者NIHSS 評分進行對比,MRI 檢查中,陽性患者NIHSS 評分(2.29±1.76)分,陰性患者NIHSS 評分(0.43±0.79)分,CT 檢查中,陽性患者NIHSS 評 分(2.58±1.66)分,陰性患 者NIHSS 評分(2.24±1.76)分。
MRI 檢查和CT 檢查陰性和陽性檢出患者之間NIHSS 評分差異明顯,MRI 檢查和CT 檢查中陽性患者NIHSS 評分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CT 檢查NIHSS 評分與MRI 檢查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缺血性腦卒中是神經病學中的常見病、多發病,致殘率高。嚴重者可引起死亡。主要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塞和腦栓塞[4]。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高于出血性腦卒中,約占腦卒中總數的60%~70%。頸內動脈和椎動脈都可出現閉塞和狹窄,年齡多在40 歲以上,男性較女性多。臨床表現特點是腦受損癥狀為局灶性,且與受損血管的血液供應分布有密切關系[5]。急性腦血管疾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與腫瘤、心血管疾病為人類目前三大死亡原因之一[6]。
CT 圖像是由一定數目從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陣排列所構成的灰階圖像。CT 由于它的特殊診斷價值,已廣泛應用于臨床[7]。對中樞神經系統的診斷CT 價值較高。在腦血管疾病診斷中,對于急性期腦梗死診斷不如MRI,對于出血性疾病診斷優于MRI。此外,螺旋CT 可以獲得比較精細和清晰的血管重組圖像,即CTA,能做到三維實時顯示,所以臨床應用日趨廣泛。MRI 技術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場內所產生的信號經過重建成像的一種影像技術[8]。MRI 具有多參數、多方向、分辨力高等特點。人體不同器官的正常組織與病理組織的T1值是相對固定的,而且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差別,T2值也是如此。這種組織間弛豫時間上的差別,是MRI 診斷的基礎[9]。
頭顱CT 和MRI 對為腦卒中者都應盡快進行CT 或MRI檢查,排除出血性腦卒中、確立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病史顯示有溶栓適應證者,應在3 h 內完成相關評估[10]。雖然MRI 可發現超早期缺血改變,并對腦干和小腦有更高的陽性率,彌散加權成像(DWI)更可發現數分鐘內的缺血灶。但由于普及性問題及掃描時間長,MRI 尚不能作為首選檢查。當患者病情惡化時,應考慮急診復查顱腦CT 或MRI[11]。
本研究中,對兩組檢出率進行對比,甲組患者發病時間<24 h MRI 和CT 陽性檢出率分別為97.73% 和47.73%,對比差異明顯;乙組患者發病時間>24 h MRI 和CT 陽性檢出率對比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CT 檢查總陽性檢出率為63.64%,MRI 檢查總陽性檢出率為98.48%,MRI的檢出率明顯高于CT 檢查的陽性檢出率。MRI 檢查和CT檢查陰性和陽性檢出患者之間NIHSS 評分差異明顯,MRI 檢查和CT 檢查中陽性患者NIHSS 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CT 檢查NIHSS 評分與MRI 檢查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診斷,應用MRI 檢查效果明顯優于CT,提高診斷的準確率,為臨床治療提供保障和依據,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