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艷
本文以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第二小學為例,開發德育實踐校本課程“雛鷹導游”,并充分利用該課程,在低年級進行課堂教學,中高年級以綜合實踐、勞動教育為主,通過走進古城參觀、調查、寫觀后感等形式,開展學英雄講英雄故事、我為大鵬所城代言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挑選精英學員組建“雛鷹導游”社團,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到大鵬所城做小導游,為游客做義務講解。宣傳紅色文化,傳播愛國精神,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課程實施效果顯著,增強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促進了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
一、德育實踐課程的開發
在深圳的東部,深圳市大鵬新區鵬城社區,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大鵬所城,它先后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深圳八景”之首。大鵬所城有著600多年抵御外侮英雄史,特別是在抗英抗倭戰爭中,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的民族英雄。如:賴恩爵將軍,一生打了三十六場仗,每一場都取得了勝利,被人們稱為“常勝將軍”。還有神槍手劉黑仔等,這些英雄人物在當地家喻戶曉,是令古城人驕傲的談資。大鵬所城緊鄰我們學校,隔著一條馬路遙相對望,平時組織學生去大鵬所城開展一些實踐活動非常便利,是絕佳的教育資源。我們學校就合理開發了這些紅色德育教育資源,打造了“雛鷹導游” 德育特色實踐課程。
學校聯合大鵬所城博物館,充分挖掘大鵬所城的紅色文化。在這過程中進行文獻研究及紅色教育資源考察、分析,撰寫方案。開展調查,確定大鵬所城紅色教育文化內容。歷史悠久的大鵬所城主要有四處景點:一是南門樓,大鵬所城的正門,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城門。二是怡文樓,這里以前是賴恩爵將軍的書房,也是他辦公的地方,現在開發成展廳。三是振威將軍第,賴恩爵將軍的住房,這是大鵬所城里最有名的名人故居。還有傳奇英雄劉起龍將軍、抗日英雄劉黑仔等人物及故事。也適當地延伸到大鵬所城有代表性的景物,像將軍第的嶺南建筑風格,因為是道光皇帝御賜的,意義非凡。大鵬的涼帽,又稱軍帽,區別于當地的一般涼帽,體現了一定的優秀文化。我們就是將這些有特色的地方紅色教育資源開發成校本課程的。
本課程主要是根據學校周邊的教育資源,充分挖掘大鵬所城的紅色文化,依托紅色文化,開發有地方特色的校外德育實踐校本課程,以學生喜歡的實踐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把專題課程課堂教學活動安排在低年段,以校內教師授課為主,而校外實地綜合實踐課程安排在中高年段,讓學生走出學校,走進大鵬所城,扮演小導游角色,為來大鵬所城參觀的游客做講解,宣講大鵬所城的紅色文化,宣傳其英雄人物。
德育實踐課程是學校思政課程的有力補充,我們學校在嚴格落實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根據學校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周邊的教育資源,結合學生道德發展需求,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制定德育實踐課程結構,例如,設計系列課程目標、內容,強調學生的實踐、體驗,等等。
二、德育實踐課程的實施路徑
(一)巧妙融入校內課程
我們的“雛鷹導游”德育實踐課程,首先經過調研,充分研究大鵬所城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再進行學科整合,形成獨特的德育實踐校本課程“雛鷹導游”。既獨立教學,又融合到道德與法治、語文課程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習大鵬所城的紅色文化,激發孩子們熱愛祖國的情感,讓興趣引導他們參與探索。自愿再升一級——申報“雛鷹導游”社團,成為一名光榮的小導游,參與周末及節假日的導游社會實踐活動,為宣傳大鵬所城紅色文化之旅服務。
(二)打造校外實踐課程
3至6年級的學生有了校內學習基礎,就以綜合實踐為主,組織全班學生到大鵬所城實地參觀、學英雄講英雄故事、學寫導游詞、觀后感大比拼等。組建“雛鷹導游”社團,精英學生經過學校的培訓后,利用節假日到大鵬所城做小導游,為游客做義務講解?!半r鷹導游”社團是個關鍵,主要按照以下路徑實施。
1.情感先行,以情激趣。因為學生對大鵬所城比較了解,我們就是以問題為抓手,直入主題,“誰是大鵬所城的驕傲”,激發興趣,引入討論。大鵬所城先后涌現出了十幾位非常厲害的將軍、愛國英雄,他們有具體的愛國事跡,不管是抗英抗倭還是建設新中國,英雄們的壯舉都令人敬佩。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這些鮮活的事跡能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撼。
2.布置任務,分工協作。小導游自愿組成小組,4~6人一組,隨機抽取講解任務。根據任務,組織學生主動搜集相關資料,合作討論,將資料整理成導游詞。有了導游詞,還需要注意什么?引導小導游交流,在思維碰撞中不斷成長。
3.牛刀小試,實地體驗。協調大鵬所城專業導游,帶領全體小導游參觀學習。小導游在參觀的過程中熟悉景點知識,了解行走路線,在專業導游的講解中懂得詳略結合、主次分明,以及注意事項等。學習結束后,有針對性地修改自己小組的導游詞,再集中討論,小導游自評、互評、改正、定稿。
4.專業指導,夯實基礎。小導游有了前期參觀學習的基礎,再聘請專業導游面對面進行教學、培訓。教給小導游們實地導游的講解內容、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項等。有了專業導游的教學,孩子們的導游知識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再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比較,總結差距和收獲,在學習中提升自己,夯實基礎。
5.實戰鍛煉,展現風采。在“雛鷹導游”社團開展教學活動中評選出優秀小導游,將小導游進行分組、分任務,為現場講解做好準備。周末或節假日,聯系好家長組成親子義工隊,到大鵬所城開展義務導游活動,為游客做講解,進行校外實踐。在實踐過程中觀察小導游的表現,記錄評價。
6.組織小導游義工、家長義工及社區義工聯合為大鵬所城游客服務,充分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邀請社區義工指導家長利用節假日帶孩子踏上紅色之旅,擴大參與面,共同培養孩子,家、校、社全方位參與,培養其愛國情感。
三、實施效果與反思
(一)效果
1.全面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感。學習大鵬所城紅色文化,以小導游的形式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進社會大課堂。通過親身經歷,將畫在墻上、寫在紙上、流淌在歷史長河中的紅色文化、英雄故事通過自己的語言講述出來,通過自己的感受傳遞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大鵬所城,了解深圳的紅色文化。還給孩子們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空間,綜合能力就能得到提升,特別是在講英雄的過程中,潤物無聲,培養了愛國之情。
2.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隨著思政課的發展和受重視,我們現實的困難是缺少有專業能力的專職教師,但是對孩子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緩,應該與時俱進。那就需要教師不斷進步,更新理念和知識,全員育人,教師就應該賡續百年初心,擔當育人使命。在德育實踐課程開發和實施過程中,教師們集思廣益,在學習和交流中提升自己。個人自學和集體學習相互交融,教師的學習、合作意識越來越強,這樣的研究讓教師的專業能力得到實實在在地提高。
3.凸現學校德育課程的特色。中華大地幅員遼闊,地方特色各有不同,英雄的華夏兒女數不勝數,他們是時代的驕子,祖國的驕傲,值得銘記和學習。這樣典型的紅色地域文化和傳奇英雄,就是最好的教科書,就是下一代學習的榜樣。學校根據周邊的教育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形成獨具特色的課程,就是國家課程的有力補充。在開發與實施課程中,既能積累研究經驗,也促進學校德育特色的逐漸形成。
4.“雛鷹導游”義務組織活動三千多次,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影響。先后榮獲“全國小小志愿者”試點學校、廣東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新范例、深圳市微公益十佳行動項目、深圳市好課程、大鵬新區特色義工等。研究的課題在省、市、區均有立項,網路、雜志等宣傳報道36次。
(二)反思
在德育實踐課程實施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困惑,學生走出校園,人多不好管理,安全問題也要考慮。小導游團隊開展活動方便,效果也很好,但是涉及的面就沒有那么大,受益的學生就不多。下一步要開發出更多的實施途徑,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責任編輯? ?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