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霞
摘 ?要:本文基于核心素養,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和方法進行了有效研究,并為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提供了可能。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
一、阻礙小學生計算能力提高的原因分析
(一)對計算的重視程度不夠
小學生輕視計算題,對計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因為計算題本身沒有情節,形式又顯得相對簡單,所以,小學生認為計算好學,不愿意多動腦思考,也不愿意多花時間練習和鞏固,對計算的技巧和方法生疏,而在面對步驟多或者數較大的計算題時,又容易產生厭煩和畏難情緒,缺乏必要的耐心和信心,再加上認為計算器可以替代計算從而過分依賴計算器,造成了解題的不規范、不完整。思想上的不重視,必然導致小學生計算能力無法提高。
(二)計算基礎知識不扎實
在學習的過程中小學生對概念、計算法則、運算順序等不理解或者沒有很好地掌握,在平時的學習中只是單純地依靠機械訓練和簡單模仿,沒有真正理解算理、熟練掌握算法,基本的計算技能技巧沒有形成,所以在解決計算問題時無法做到準確、靈活地將計算基礎知識加以運用,而且在學習新知識時無法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系。
(三)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小學生沒有養成在計算前認真讀題、審題的習慣,經常提筆就寫,演算過程中又急于求成,經常把計算題中的數字、符號抄錯或者因為注意力不集中,丟三落四、顧此失彼,造成計算結果錯誤百出,計算后又不及時驗算、檢查,導致計算的正確率低。還有很多小學生認為計算枯燥乏味,不愿意動筆演算,無論數的大小、熟練程度一律口算,計算時經常省略步驟,書寫潦草,無簡算意識,對錯誤不分析總結、反思原因,不良的計算習慣影響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
二、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實踐策略
(一)結合現實生活,強化應用能力
現實生活中處處皆是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積極在課堂中引入實際生活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和知識內容相結合,引導學生理解知識概念,在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時深入理解和掌握計算知識,增強計算能力,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二)加強對算理的理解、算法的點撥
在計算教學中,算理和算法是兩個不可或缺的關鍵,要使小學生會算,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必須讓他們明確為什么要這樣算,也就是要加強對法則及算理的理解,在學生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選用正確的算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從小學生的需求出發,結合實際問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讓小學生在活動中理解計算的原理、道理,并熟練掌握計算的方法,優化思維過程,最后掌握計算的技能技巧。
(三)重視口算,學會估算,加強筆算
在小學階段必須重視讓學生打好計算基礎,形成計算能力。教師要根據小學生不同的年齡和計算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加強基礎性、針對性、記憶性的訓練,在教學中還應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維習慣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口算。小學生只有熟練掌握口算后才能獲得相應能力,在計算時就能產生高效率。
(責任編輯:鄒宇銘)
參考文獻:
[1]白永霞.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J]. 西部素質教育,2019,5(08):81.
[2]鄭慕華.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J]. 才智,2018(36):142.